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2022-12-17 11:38李正兴
社会主义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论科学建设

李正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2日。。在百年奋进中,我们党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探索求解,推动了中国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也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以史为鉴,开辟未来,我们必须深刻汲取这些经验启示,在正确的方向上更加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基本线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求民族复兴之路,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这一历史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真理和价值相一致的内在逻辑,构成了我们把握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基本线索。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彰显改造世界的实践伟力,并促进理论自身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恩格斯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6、411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遵循和成功经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页。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先后解答了“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这一成果反映在理论上,就是我们党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为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反映在实践上,就是我们党先后探索开辟了“三条道路”,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构筑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正是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向前推进的。

2.逻辑和历史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广泛吸纳了历史经验和智慧,充分彰显了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发展规律。一方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底线。我们充分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09页。。我国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中国人民为价值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迈进。这些都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守,又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利益和要求,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内在意蕴。另一方面,注重吸纳历史经验教训不断为我们党的事业发展注入历史智慧。我们党深刻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奋斗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断总结“左”、右倾错误危害革命的深刻教训,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深刻吸取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训,确立了发展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等等。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出的这条道路,既源于党领导人民在7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又吸取了中外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这一过程既充分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内在逻辑,也遵循了人类文明在继承中发展的客观规律。

3.真理和价值相一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又坚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立场,是在真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中推进和实现的。中国人民之所以确立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改造中国的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这一切都根源于其作为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我们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着眼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深化理论认识的相互促进中坚持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我们党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体现了既坚持真理又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焕发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是我们党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6、411页。我们党自成立以来,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努力为人民服务,深深扎根在人民之中。党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都贯穿实现、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价值取向。坚守为人民造福的价值立场,为我们的事业在面对挑战中不断开拓前进提供了动力之源。

(二)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百年以来,我们党运用科学社会主义解答不同时期的时代课题,在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发展历程,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前后相继、不断深化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坚持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解答时代课题,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我们最初面临的时代课题就是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以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为主要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在指导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新的思想武器之后,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1《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卷(1921-1949)》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4、55页。,“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卷(1921-1949)》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4、55页。。据此,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发展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必然走向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6页。。通过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条件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批判了“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等错误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新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独创性发展。

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毛泽东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并成功找到了一条革命新道路。这条道路打破了无产阶级革命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工人起义为主要方式的革命模式,创造了一条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土地革命为主要方式的革命新路。这条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有显著区别,也不是出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现成答案”,而是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出发,紧密结合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经过独立思考取得的实践成果。这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我们党还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科学理论,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等等。这一系列独创性思想都为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着怎样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代课题,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推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进步,但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和挫折。这一曲折发展的历程,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土地改革的完成,我们党及时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突破了先打基础、再过渡的框框,创造性地推进了“一化三改”: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实现国家工业化并举,在农业合作化中创造了初级社、高级社等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过渡形式,创造性地实施“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等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里走出了一条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路,开创了以和平方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道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发展。

正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理论创见。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具有指导实践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其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理论:提出“走自己的路”,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改变落后的农业国面貌,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经济文化落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个步骤,进而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分两个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要尊重价值法则,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提出要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这些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在求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课题和建设难题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果。同时,由于“左”的错误的发展,在实践中逐渐背离了我们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所提出的许多正确思想不仅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反而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从根本上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使党和国家事业遭受严重损失。这一深刻教训值得永远汲取。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以来,面对如何使我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如何使中华民族赶上时代、如何为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路的严峻考验,我们党立足于“经济文化欠发达”这一国情,牢牢把握“建设”这一核心,紧紧扭住“发展”这一关键,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三十多年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党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有机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作为根本动力,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在正确的道路上扭转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走出的这条道路,坚持了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和价值内核,是一条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人间正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实,把握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梦想的胜利之路。它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难题,也创造了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模式。这一伟大创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由夺取政权的革命主题向长期执政的建设主题的成功转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在这一时期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具有独具创造性的理论认识。比如,关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本质特征、发展阶段和价值内涵,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主体力量、发展动力、根本保障等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我们党提出要围绕解决“两大历史任务”,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提高了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科学认识水平。关于怎样建设现代化国家,我们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全面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确立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目标,深化了对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理论认识源于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又具有反映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要求的普遍意义,创造性地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跃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以来)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新的时代课题。思考和解答这一时代课题,不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打开了理论创造与发展的巨大空间。

全面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09页。我们没有照抄任何外国的发展模式,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本质和个性特质的统一,其共性本质源于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其个性特质源于对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回应。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协调推进五大文明建设,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的特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我们一切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在顶层设计上更加科学完善,在情感态度上更加坚定自信。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更加自觉主动的新阶段。

全方位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提出了重大的创新性思想观点:提出了“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使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的认识更加深刻精准;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奋斗目标聚焦于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把实现人民幸福确立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价值追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学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创造性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提出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创造性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党建理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独创性理论贡献,在理论视野上体现了关注中国前途命运和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有机统一,在理论品质上彰显了坚守原则底线与大胆开拓创新的有机统一,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境界的新提升。

二、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经验启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07月02日。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伟大的历史性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64页。深刻汲取这些饱含历史智慧的经验启示,有利于我们的事业和奋斗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推进,不断谱写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一)启示之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一切科学理论只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联系,才能指引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不断创造历史伟业,也才能为自身的丰富与发展开辟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6页。历史表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科学理论和客观实际的有机结合,努力在探索中开拓前进。首先,我们要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都将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实际,也是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我们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面临着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需要为此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对此,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其次,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条件和国际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没有发生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没有改变。这些特点都给社会主义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党和人民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但我们仍然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将带给我们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时代和实践发展将不断给我们提出需要解答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眼新情况,深化新思考,推动新发展,始终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推动实践和工作,使我们的事业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新的征程中,只有始终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开创的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启示之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革命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矛盾运动为基础和动力,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1页。。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抓住了这一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这一根本任务,就必然遭遇挫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在努力促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370页。,深刻懂得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未来。有无这种理性自觉,是判断无产阶级政党是否成熟的标志。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对于我们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长期性,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背离这一要求,就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紧紧扭住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时代要求,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指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在发展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启示之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只能在改革中发展前进,不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僵化、停滞乃至倒退。就像恩格斯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01页。回望历史可以看出,如果离开了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发展奇迹,也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从挫折中走向振兴的伟大转变。改革开放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改变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370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这都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不仅是必由之路,而且永无止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道路走下去。一方面,我们要以更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在更高水平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提供动力源泉。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新要求,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对外开放同国内改革发展衔接起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四)启示之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

人民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推动力量和价值实现主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创新,归根到底都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我们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奋斗,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夯实党的根基,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起来,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我们要自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在我们的事业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秉持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富”的价值理念,始终朝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只有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主体地位贯穿治国理政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擦亮人民性的价值底色,才能凝聚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五)启示之五: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坚持党的领导也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留下的根本经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两个确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政治清醒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不断增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同时,“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81页。,要适应新的时代条件和要求,贯彻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推进党的领导法治化,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长期性、复杂性,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要围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目标,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不断夯实党的理想信念根基,不断提高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能力。党的建设的要义在于从严管党治党,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坚定不移地推进自我革命中把我们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从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始终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理论科学建设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