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承东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临夏回族自治州 731500)
我国林业发展的时间非常长,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林业发展成就非常辉煌。近年来,为了提升林业发展质量,许多部门对林业的病害防治加大了投入力度。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物种繁多。由于许多林业地区管理不善,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就显得比较薄弱,再加上科研力量投入较小。许多资金投入不够集中,这样导致林业的整体病虫害防治效果达不到可观的效果。为了使我国的林业病害防治工作更加全面,必须加速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发展进程。林业资源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全面保护森林资源。
在林区,我们会发现多达8000多种有害生物,这是对植物生存威胁最大的。其中最常见的有害生物可达300多种。为了加大林木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力度,我国的许多林业部门也逐渐加大了化学药品的采购。在工作中,要做到节约成本,提升防止效率,又要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就需要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药剂。久而久之,许多有害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加,害虫的存活能力逐渐变强,导致大量有害生物大肆繁衍,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林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鼓励退耕还林,我国的造林面积也逐步增加。林木种植的数量多了,相关单位也对树木物种有了多样化的挑选,但是新生态的林业发展中,林木种类缺少多样性。单一物种的树木给害虫的生长创造了非常适宜的生存空间。也正是因为树木的种类减少,各类不同的树木数量不均衡,对我国的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破坏。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气候变化异常,所以对于林业保护工作存在着相当的复杂难度。再加上林业部门的资金有限,人力资源有限,这对于林木疾病的防治工作来说也增加了困难。
化学药品对物种的杀伤力非常强,是消除树木病虫害的好方法。但是长期过度使用化学药品,会培养害虫的抗药性,最终导致某些害虫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最终难以控制。这也是林业容易反复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的原因。举例说明:松毛虫对树木具有很强大的毁灭性,但是目前对其没有很有效的根治措施,即便是松毛虫的病虫害被治愈后,还会死灰复燃。如果没有在病害初始期发现松毛虫的病虫害,等到出现病虫害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了。短时间解决不了松毛虫的病虫害,就很难做好今后的预防工作。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打造合格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做好林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因为林业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林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因为原始森林中的树木物种呈现多样化,所以如果有病虫害入侵,就会传染一片树林,严重破坏林业生态平衡,很容易将生态环境的平衡突破。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病虫害,这表明病虫害的入侵能力越来越大,原始森林中的许多稀缺物种开始逐渐走向灭绝。从这方面考虑,治理原始森林的病虫害工作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是有促进意义的。预防病虫害侵入森林,有效防治已经有了病虫害的病树,这对保护国家森林系统,增强原始森林的防御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林业生态系统是为了控制生态环境受到保护而建设的,所以各地区的林业生态系统必须要围绕当地生态环境的需求而建设,这对于推动当地林业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植物为空气提供着充足的氧气,供人类呼吸,已经是大自然的恩惠了。林业植物还能对调节当地气候环境,锁住水分,涵养水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林业生态系统要得到全面保护,免遭其它生物物种的侵袭,避免林业生态系统被破坏。所以,森林中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于森林发展能够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林业生态系统是整体生态系统中的强大后盾,它对环境保护提供着有利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有建设性的帮助作用。但是由于森林中有许多食叶害虫、地下害虫等有害生物会对林木进行长期入侵,而且树木病虫害可以通过传染在森林中逐渐蔓延。因此森林中的生态文明很难得到保障,病虫害可以严重制约森林生态文化的发展,也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森林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来保护森林资源,使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这也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林业对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一层面上分析,林木业对于国民经济提升能够起到重要影响。
林业发展过程中,防治病虫害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需要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科学监测,要精确预报病虫害的位置,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要精益求精,不得马虎。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能力较弱的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是由于我国在林业发展中的相关技术还处于落后阶段。许多林业病虫害在分辨过程中,无法准确识别。而有的林业部门忽视了树木病虫害的防治重要性,导致部门能力得不到发展。二是树木病虫害检测的人员和病虫害预报人员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对病虫害识别的准确度不够,再加上平常工作有渎职懈怠的情况,所以导致树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总之是因为病虫害预测员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缺少正确的认识所导致的林木病虫害增加。三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由于相关工作资金投入不足,许多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彻底开展。因为所有的科学技术在实施的时候,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撑,尤其是化学类科学的研发和进步,更需要大量资金。我国目前在林业发展领域投入的资金量明显不足,所以对林业病虫害检测和防治会有很消极的影响。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稳定林业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林业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发展时间很短。这也导致了我国的病虫害防治缺乏实践经验。林业疫病的防控部门应当对林业病虫害研究设立专题项目,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病虫害发生时,不仅仅是喷洒农药那么简单,要了解病虫害对森林会造成传染危害,而且还会对森林管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威胁。所以,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种综合性治理的过程。
能够破坏林业发展、导致森林出现病虫害的有害物种有很多。所以仅仅靠单一的病虫害防治部门去解决森林大面积病虫害是不容易的。病虫害防治部门应当与各部门联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防治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这就需要多个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每个部门找出自身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解决。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少,能力弱。实际上,在许多林业病虫害防治部门的运营过程中,日常的巡检工作都不能按时完成。
在林业有害物种防疫工作中,要注意采用科学的精密仪器检测生物病虫害。因为树木中有许多病虫害是用肉眼观查不到的,这些病虫害会在树木内部逐渐吞噬树木的营养。林业部门要格外注意这些隐藏在内部的树木病虫害,要对树木做全面的检疫工作。防止森林防疫只喊口号,不付诸行动。除了采用抽样检查的防疫外,林业管理部门还需要设立多个以林业厅为核心的下级部门。目前,这些下级部门由于级别低,所以存在编制不健全、经费短缺等情况,这些情况导致林业发展无法平稳的进行,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也不能稳定健康地运行。
许多城市为了使城市环境绿化程度有所提升,采用生态造林的方式改善城市绿化,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生态造林可以根据地域特点选择容易抗病虫害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效益,还能有效降低树林的病虫害发生率,从根本上解决了树木病虫害的情况。近年来,林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也曾经通过筛选优品物种,实现树种抗病的目的。这是通过将树种转移环境,适应环境,从而提升树木耐候性和抗病能力,这对未来城市生态绿化发展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从生态原理方面研究,许多动物和植物需要共同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为这些动物以及植物建立起共同的生存环境。这样有助于森林提升自我免疫力调节,降低病虫害的发病例,使动植物二者都能健康成长。因此,大面积的林业种植,首先需要规划优质的种植方案,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在保护林业生态的同时,还不能破坏其它植物和小动物。林场设计要采取混交的原则,如果大面积种植某一种植物,在发生病虫害的时候,极容易出现大面积感染。但是混交林不容易大面积传染病虫害,所以大面积种植混交林,可以有效抵抗病虫害入侵。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很多,但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手段。一般病虫害是采取“天敌”疗法,就是找到害虫的天敌,将这些昆虫释放在林里,让这些昆虫将害虫消灭。当然这需要控制天敌昆虫的数量,否则,也会对树木造成威胁。要掌握昆虫在野外繁殖的能力,了解昆虫繁殖所需要的条件,通过人工的方式繁殖大量林业病虫的天敌,并采取有效手段保护天敌。此外,还需要利用混交技术在林间繁殖各种蜜源植物,使这些食物作为天敌昆虫的食物养料,保持害虫天敌的量,达到抑制树木害虫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昆虫种群,在树林中驯化害虫天敌,并通过移植虫体、客运虫体以及采用其它动物来防治害虫的方式来消灭树林中的病虫害。
病虫害在树林中有一个从潜伏期到爆发期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林业管理需要在病虫害潜伏期准确预测病虫害的来源和发病时间,这种预测对树林病虫害防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病虫害的不可预见性,相关的病虫害防治部门应当对树林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参与病虫害检测的人员应根据树林中的病虫害规律做好笔录,最终归纳总结,从而采取相对应的科学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
树木病虫害的消杀措施一般采用人工捕杀法和间隔法来处置病虫害。其中人工捕杀法比较精准,但需要大量人力,这是在根据害虫的越冬期、产卵期、化蛹期的不同形态采取不同的捕杀计划,在害虫还没有形成大面积危害的情况下,对虫卵大面积消杀。再将已经被虫害的树木进行灭虫处理。对于已经无法补救的树木,可以采取火烧的方式对其进行消杀。采用这种消杀方式,需要树木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害虫上树和下树的习惯。在树的中间涂抹3-5cm的毒环,毒虫在经过毒环的时候就会被粘住,最终导致毒虫死亡。
森林健康需要关注树木病虫害,在这期间,营林技术能对我国林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营林技术是将生态林形成一个管理系统,用以科学维护森林生态。在营林技术的具体实践中,要不断以培养健康森林为己任,采取相关措施直接控制有害生物,抑制其再度发展。森林中的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挑选几种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这些树种不容易染上病虫害,可以利用这些树种配置混交林。如果混交林的能力对病虫害的抑制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增加抗疫性树种,调整其所在森林的比例,这样可以充分稳定林业系统的生命稳定性。
总之,林业生态环境的平衡需要人工管理来维护。可以采取“天敌疗法”,使林区的昆虫具有多样性,从而使有益昆虫吞吃树木害虫,这对降低树木病虫害的发病率有很深远的意义。所以,林业发展是一种生态系统的管理,在管理林木的同时,要了解到外来生物对林木的破坏力,尽量采取措施来缩小病虫害所影响的范围。在防治树木病虫害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这样对维持森林生态平衡有帮助作用,可以促进生态林的正常发展,对促进我国生态发展、经济发展都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