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友香
(云南省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天保站,云南 宣威 655400)
石漠化主要就是岩溶区域出现土地退化的现象,多发生于我国热带地区和亚热带湿润地区,和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等存在密切关联,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地表层的植被受到破坏,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使岩石裸露在外,引发石漠化的后果,由此石漠化现象的主要特征就是植被受到破坏、土壤受到严重侵蚀、沙粒和石头在外部大量裸露,如果出现此类问题,将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环境可持续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石漠化问题的治理,科学合理治理的同时采用综合造林技术,尽可能增加林地的占地面积,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通过树木进行环境的净化,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促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石漠化主要就是石质荒漠化土地的简称,是在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出现喀斯特非常发育现象之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地表植被和土壤受到破坏,土壤受到严重的侵蚀,出现基础岩石大面积裸露的现象,地表出现与荒漠化较为类似的土地退化问题,属于单纯的自然现象,此类问题的发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的因素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问题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繁琐,与自然条件、山石岩溶恶劣气候存在密切关联,也可能是人类不良生产活动所造成,无论何种因素所引发的石漠化,都会导致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脆弱,整体的治理难度很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治理的措施和方法。
为了能够提升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效果,要明确治理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要点,确保能够增强整体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有效性和可靠性。其一,遵循耕地保护限制的基本原则。从实际情况来讲,之所以会形成石漠化土地,与人们的开荒、过度放牧或是过度耕地存在直接联系,对耕地的无序性扩展进行限制,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对石漠化土地进行治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际治理的工作中,需要严格进行当地区域耕地开发的限制。其二,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要点。在对石漠化土地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生态的重建,以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和效益的发展为目的,选择可以维持当地区域人们基本生活和生存的石漠化治理措施,有效进行生态重建,发挥生态重建和石漠化治理方式的意义。其三,遵循生态优化的基本要点。在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过程中,要将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有机整合,确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达到生态优化的目的。其四,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要点和原则。在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性进行山水的治理、林田的治理等,按照当地区域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治理的方式和措施,以免影响整体的治理效果和水平。
为确保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在实际工作期间需要合理采用各种类型的治理方法和措施,从根本层面提升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水平,有效预防由于土地石漠化而引发的问题。
2.2.1 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在使用生物治理方法的过程中,可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按照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水土条件,科学合理使用退耕还林或是退耕还草的方式,加快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此外,采用人工生物恢复的措施,选择耐旱性能高、石生类型、喜钙类型的植物,确保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的种植,同时,也可以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尽可能增加地表区域的植物和植被覆盖面积,提升整体的石漠化土地治理水平。另外,在应用生物治理措施的过程中,应按照石漠化土地问题的发生原因、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生物治理方案计划,集体探讨、探究和分析生物治理方式的应用措施,科学选择地表植物品种,在现场进行植物的种植和栽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石漠化土地的问题,还能进一步提升植物的种植和栽培效果,有效预防出现植物种植栽培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植物在石漠化土地中的作用价值,提高区域内的植物覆盖率。
2.2.2 科学采用工程治理方式。首先,可采用坡改梯的治理措施,如果石漠化土地的坡度超出25度,就要将其改造成为阶梯的状态,这样能够有效减轻水土流失问题,预防出现干旱灾害或是洪涝灾害。其次,在地头的区域建设水窖,合理建设道路基础设施、沟渠基础设施、水池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建设水窖蓄水的基础设施,确保蓄水量符合要求,为有效解决石漠化的问题提供保障。最后,采用沼气工程的措施,考虑到石漠化土地多数都是在山区,缺乏充足的生物能源,此情况下建设沼气池设施,不仅可以解决能源问题,还能降低森林低价值的消耗,有效维护生态环境。
另外,工程治理方式的应用需要结合石漠化土地的实际情况,完善工程治理方案和体系,明确具体的工程治理措施、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完成相关的石漠化土地治理工作,确保能够进一步提升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效果和水平,满足当前的治理工作需求。
2.2.3 使用封山育林的方法。实际工作中按照石漠化地区的情况,科学合理采用封山育林的治理方法,能够提升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快地区植被的恢复速度,有效进行水土流失问题的控制,尽可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切实保证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效果。封山育林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促使石漠化土地问题的良好应对和处理,因此相关部门应结合目前的石漠化问题发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封山育林工作方案,明确需要封山的范围和区域,科学合理采用先进的育林技术,培育能够提升土壤稳定性,预防出现水土流失的林木,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林木解决石漠化土地的问题,还能利用林木净化生态环境,促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4 科学采用管理的方法。在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过程中要合理采用各类管理方式,首先,强化关于石漠化土地治理方面的法治建设力度,重点开展相关的执法工作,对于引发石漠化问题的源头,在治理的过程中不配合或者不支持相关工作,就要依法进行惩处,以此提升当地人们的支持度,有效进行石漠化土地治理的同时预防石漠化土地问题的再次发生。其次,鼓励当地区域的居民进行种草和造林,对于坡度较陡的耕地,可进行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与此同时在农村地区生产清洁型能源,降低农民和居民对于树木的材料的消耗量。最后,合理进行森林资源的保护,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制定森林培育方案和保护方案,发挥森林等植物的预防水土流失作用,加快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进程。
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选择相关的治理工作方法,还需完善基础保障措施,通过各类基础保障方式,确保石漠化治理方法的严格稳定落实。
2.3.1 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是石漠化土地治理过程中的基础保障,一旦出现治理资金缺乏的问题,将会导致各类治理方式的应用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在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增加资金的投入量,一方面,争取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切实根据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资金需求,增加资金的投入量;另一方面,向社会各界全面宣传石漠化土地治理的工作,争取社会群众或是企业、组织机构的支持,使社会各界积极投入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资金,共同进行土地治理的情况下,确保治理资金的充足性。在获得充足资金进行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和治理需求,按照具体的分析研究结果制定资金的应用计划,明确不同资金的应用目标和途径,有效预防发生资金浪费的问题或是损失的问题,将各类石漠化治理的资金落到实处,确保能够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采购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植物,在现场科学有效完成石漠化土地的治理任务。
2.3.2 做好各类防御工作
石漠化土地问题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合理进行防治和防御,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发生土地石漠化问题之前,科学合理采用不同的防御方式,先对于岩溶地区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提前预测是否会发生石漠化问题,提前分析和评估问题发生程度,做好预防工作。另外,按照对石漠化问题发生几率和未来发生程度的准确预测分析,制定完善的防御方案,禁止当地区域出现乱砍滥伐的现象,加大执法和惩罚的力度,以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石漠化问题更加严重,为合理进行问题的防御提供保障。石漠化土地问题防御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系统化、全面性进行石漠化土地的监测和分析,通过不同角度全面监测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准确预测是否会发生石漠化的问题,按照预测的结果进行研究,做出石漠化的预警,使各个职能部门都能够按照预警信息预防和规避石漠化问题的出现,避免石漠化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石漠化土地治理的过程中,单纯采用上述的治理方式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理效果,难以维持长效的作用,而综合采用造林技术,可以通过建造林地净化空气环境、借助林木的根系稳固土壤,有效预防再次发生土壤石漠化的问题,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按照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造林技术,促使土地石漠化问题的良好应对和解决。在造林之前,应选择当地区域容易成活的树木品种,确保树木品种的耐旱性、耐寒性和耐盐碱性,例如:选择当地区域的刺槐树木品种或是柏木树木品种,如果当地区域土地石漠化问题不是非常严重,也可以选择花椒树或是光皮树,在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基础上,还能为当地区域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之后,做好树苗的培育工作,合理选择苗圃基地,强化苗圃的管理力度,造林之前增加炼苗效果,确保苗木的抵抗性,对于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苗木,不可以应用在石漠化土地造林方面,同时在完成苗木培育之后,需对起苗环节、运输环节、移栽环节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为石漠化土地造林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石漠化土地中综合利用造林技术,应合理进行林间管理,科学运用各类林间管理的技术措施。其一,合理开展相关的整地工作。整地期间不能出现炼山的现象,如若当地区域的地表植被数量很多,可采用带状砍渣的方式进行处理,科学保留原生的植被,在当地区域栽植生长抗性较高的树木品种,适当增加栽植的深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苗木抗旱性能的提高;其二,科学开展苗木的管理工作。如若所采用的苗木规格很大,可通过截干的方式移栽,如果林木中有常绿的阔叶苗木,就要科学开展疏叶工作和疏枝工作,以免出现蒸腾的现象引发苗木失水的问题。另外如果是裸根的苗木,还需蘸取泥浆,以免在运输期间发生失水的问题;其三,做好苗木的覆盖处理工作,增强保水的效果,完成苗木的定植处理工作和抚育处理工作后,需要在周围覆盖杂草,或者是覆盖塑料薄膜,严格进行水分蒸发的控制,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其四,利用工程措施有效保水,全面彰显水窖的作用,同时设置鱼鳞坑,充分利用当地区域的水资源,同时还需合理选择造林的时间,尽可能在春季二月份到三月份造林,阴天的时间段造林,确保苗木的成活率,提升造林工作的水平。
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结合石漠化问题的发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森林造林的施肥方案和病虫害防治的计划,根据不同林木的营养需求特点和情况,做好各项施肥工作,施加不同的营养元素,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提升林木抗性,促使树木的良好生长。同时还需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等,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数量,避免应用化学药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发挥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的价值,确保林木良好生长,满足石漠化治理的需求。
综上所述,石漠化土地的治理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治理对策和措施,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水平和效果,满足当前的石漠化土地治理需求,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还需综合运用各类造林技术,合理进行树木苗木的培育和品种的选择,做好树木栽培工作和林间的管理工作,通过合理的方式完成相关任务,促使林木成活率的提升,确保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