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发展的标杆迈向未来社区的示范

2022-12-17 10:32曹雯堯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社区生态

楼 成 曹雯堯

(中共安吉县委党校,浙江 湖州 313300)

1.背景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行全面部署,为全省各地加快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安吉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当前正以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验区为战略支撑,加快打造共同富裕安吉样本。作为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试点,余村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与其作为绿色发展重要窗口的内在逻辑和未来预期高度契合。

1.1 绿色发展的先行示范。余村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绿色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样本,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两山融合”的提前演示。多年来,余村坚定呵护绿水青山,持续推进污染防治,主动关停矿山、水泥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先发优势更加明显,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加至724万元,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680元,与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07:1。2020年8月,凭借良好的基础条件,安吉县余村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单位,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乡村版未来社区。2021年7月6日,余村成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全国五个分会场之一,这是对一个普通山区村庄坚定不移地选择绿色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实践并取得累累硕果的充分肯定。

1.2 改革创新的集聚集成。余村作为浙江美丽乡村的典范,以突出生态治理带动乡村建设、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系统治理,以基层治理推动县域治理,以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社会全面进步的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借鉴意义。近年来,余村相继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村居、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当前,国家级美丽余村田园综合体、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幸福河湖省级试点等一批重大改革齐聚余村,诸多利好政策资源将为余村未来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能。

1.3 全民参与的氛围浓厚。余村“由治而美——由美而富——由富而谐”的发展轨迹,是安吉良好自然生态、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年来,余村创新推行“两山议事会”,大力推进“四治融合”,探索构建了民主恳谈、两委商议、党员审议、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决策传统。同时,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五型先锋、美丽家庭、法治家庭等创评活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垃圾不落地、禁止放养家禽家畜、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乡风文明建设写进《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自觉行为,描绘了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享有的美好生活画卷。

2.主要做法

余村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拥有未来社区试点的协同优势,两者在创建目标和时间节点上同向同行、高度契合。省委、省政府把未来社区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平台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窗口。据此,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案中,余村提出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转化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的功能场景,把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打造成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本单元。

2.1 聚焦以人为本,探索共同富裕的可感可及可体验场景

2.1.1 搭建共富新平台。在2017年成立的“两山”示范区基础上,以余村为核心,由天荒坪镇余村、山河村、银坑村、横路村和马吉村各按20%认缴出资1000万成立安吉余村共同富裕联合体(五子联兴实业有限公司),搭建资本共出、资源共享、资产共用的大平台,带动天荒坪集镇及周边四个村共同发展。通过公司实体化运营,挖掘整合地方特色资源,抱团联合开发建设,推进资源要素合理化配置,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异互补发展,加快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收益“二次分配”,提升集体经济运营效益,推动农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实现集体利益和村民收入双增收,实现乡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增长,强村惠民力度和辐射面进一步提升。

2.1.2 系紧合作新纽带。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形成农民利益联结新机制。构建“公司+集体+农场+农户”“村集体资源+社会资本”“飞地抱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提高村民“薪金、租金、股金”收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2.1.3 突出受益“全人群”。余村新社区的打造以每一个余村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工作生活体验为目标。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施新时代“两山”工匠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乡村工匠能手。完善农业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的精准培训,推动“电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创业就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村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2.2 聚焦数字赋能,一体化推进幸福乡村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

2.2.1 创新整合新旧资源。通过“利旧,集成,再创新”充分整合余村现有数字化资源,打造一套当前技术领先、未来可持续迭代的数字化系统,涵盖生活、生态、生产、治理等多领域,满足村民、游客、治理者等多对象多主体的不同需求。

2.2.2 搭建智慧服务平台。新社区先后整合卫健、农业农村、农商银行等多单位力量,联动智慧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并已完成包括“两山服务”“两山生态”“两山治理”“两山实践”4大板块188项数据项的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以数字赋能乡里文化、乡里生活、乡里产业发展,推进生态基底、绿色乡建、循环经济提升,为村民、游客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社会服务,为社会治理者提供系统、及时、高效的管理支撑。

2.2.3 精心谋划应用场景。紧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文有所化、体有所健、游有所乐、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行有所畅、事有所便”12个领域,谋划构建“两山服务”“两山生态”“两山治理”“两山实践”四大板块N个场景。在探索场景落地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村庄发展实际和特色,同时符合未来乡村的场景需求推出“余村经验”“生态保护”“两山银行”“绿色金融”“智慧旅游”等既满足未来社区9大场景要素需求又体现余村特色的创新场景。

2.3 聚焦共建共治,实现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2.3.1 以生态的高要求塑造生活的新形态。围绕生态基底,建立乡村生态指标体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通过探索建立全体村民文明素养星级评估机制,进一步形成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转化、生态价值输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工程”,深化垃圾、厕所、污水、围墙“四大革命”,推动环境持续提升,凝聚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落实“垃圾分类+禁限塑”处置闭环机制,推进无废民宿创建,完成无废乡镇验收。创建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2.3.2 以服务的高品质追求“三感”的高体验。通过全面实施微改造行动,优化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公共服务集中集约。在交通、停车、物流等全方位构建“点、线、面”乡村绿色交通网络,设置微公交线路,完善余村绿道网建设,打造慢行节点、慢行线路和慢行村域。围绕绿色乡建,提出五星级农居标准,对公建设施和民房民居开展绿色低碳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居住品质。最终让余村的新社区建设得更绿色、更智能、更美好、更有温度。

3.成效影响

在前期余村“两山”示范区和未来社区试点工作的有力推动下,余村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坚持以乡村美好生活向往地为中心,以全域生活圈、乡村共同体为核心目标,努力打造未来社区乡村版示范,引领乡村未来社区创新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3.1 在镇村组团发展的模式下构建了乡村整体富裕的新格局。余村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构建村庄利益联结机制和收入再分配机制,加速“扩中”、全面“提低”,探索村与村、人与人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的路径。余村充分发挥“两山”示范区核心带动作用,搭建资本共出,资源共享,资产共用的大平台,着力破除地理和行政边界壁垒,对标省市县委所需、余村所能、农民所盼、未来所向,探索形成了组织共建、服务共用、品牌共创、产业共兴、利益共惠、区域共治的发展格局。通过公司实体化运营,挖掘整合地方特色资源,抱团联合开发建设,推进统筹调配、产业互补、联动发展,实现区域内资源互补和利益最优化,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形成镇域各村抱团协作新模式,实现了各村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农民、村集体多方共赢。

3.2 在深化生产要素的集成改革中拓宽了富民增收的新通道。余村充分利用安吉农业“标准地”首创效应,加快推动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和农业“标准地”“三块地”联动集成改革。通过天荒坪镇“两山银行”运行机制,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统筹闲置低效资源资产,推进资源高效集聚利用和项目有序开发。通过加快以农田、竹林为主的全域股份合作社改革,探索竹林碳汇交易,推动生态产品价值高水平转化,实现GEP和GDP协同增长。通过实施新时代“两山”工匠培育工程和完善农业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批乡村工匠能手,加强了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的精准培训,推动了“电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创业就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3.3 在高品质打造全域花园的愿景里彰显了生态建设的新魅力。余村作为全省首批村庄规划编制与建设试点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规划引领落实源头管控,做好余村保护、发展、留白三篇文章。在共同富裕和未来社区建设的带动下,余村重新调整了“两山”示范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产业规划、景观规划等“多规融合”,深入推进余村美丽花园建设,完善美丽宜居区、绿色产业区和生态保育区基础设施,加快形成“一环一带两园三区”发展格局,努力将余村建设成为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幸福产业“三颗亮珠”。推动落实“三线三度三性”全域美丽空间管控机制,严格制定余村村庄规划技术规范和指标参数,实现了村庄风貌连贯有序、村庄色彩和谐素雅、村庄环境协调美丽,打造具有安吉特色、江南韵味的新浙派民居村落。

3.4 在借力数字化改革的东风里增添了优化乡村治理的新动能。余村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谋划建设具有安吉特色、契合未来需求的现代化乡村新社区。先后整合卫健、农业农村、农商银行等多单位力量,联动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了跨部门数据共享。截至目前,完成智慧服务平台“两山服务”“两山生态”“两山治理”“两山实践”4大板块188项数据项的建设工作,科学统筹、重点打造了四大板块应用场景,涵盖生活、生态、生产、治理等多领域,加快了城乡数字一体化建设,加速了数字乡村迭代升级,推动城乡“同网同速”,为实现乡村未来高质量发展,持续缩小城乡数字代际差异,助力打造无差别城乡注入了强大生命力。

4.经验启示

4.1 以人为本,把握乡村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家园属性。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乡村新社区是打造农村美好生活向往地的主要阵地。通过政府、村民、市场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只有从政策协同、资源整合、科学布局、统筹推进公益服务和商业运营发展等方面突出高效高质,充分释放乡村新社区的家园属性,从整体上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才能真正让乡村新社区成为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地。

4.2 面向未来,把握乡村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现代化属性。乡村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现代化属性是区别于传统乡村的特征。集约高效的全域发展模式,是乡村新社区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必选之路。构建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夯实韧性社区、智慧社区的设施基础和数字基底,共同富裕借助乡村数字化改革逐步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落地。

4.3 加速落地,推动 “蓝图愿景”与落地实践“高效转化”。乡村新社区建设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实现载体,应尽快从规划图纸上高效转化为落地实景。蓝图远景高效落地不是乡村新社区建设的终点,而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起点。让乡村新社区持续具备迭代升级的能力,具备满足人不断变化的生活、生产需求变化的应对能力,为该区域的全人群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多样、均等、便捷的社会服务,能让社区全人群切实享受到乡村新社区数字社会的便利,才是乡村新社区的最核心使命。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社区生态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生态养生”娱晚年
社区大作战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