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遥(作家、编剧、说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登台说书一个月后,我遭遇了说书生涯的首次危机。
同往日一样,我提前十分钟换好大褂,将扇子、醒木、手帕稳稳放于书台,默默坐在椅子上。我双脚使劲踩住书台下面的踏板,在心中将当天的“书”过一遍。依照经验,默一遍“书”,恰好开演。说书一月,我仍忍不住“顶瓜”(紧张),怕“泥啦”(效果不好),怕“滚纲”(说错书中人名),怕“折腰”(演员失误,观众情绪涣散),更怕“书座”(观众)“抽签”(离席)……
“书”默毕,开演时间至。我注目场中,汗水瞬间涌出。整场,只有一位观众!现场观众“满坑满谷”,固然叫人紧张,但只有一位观众,却让人害怕。这种情况,行话叫“对面审贼”。台上台下,观众和演员找不到第二种交流,唯有对视。我将要为他说上一个半小时书!恐惧袭来,但我无法可想。几句上场诗念罢,醒木一拍,我道:“书接上回……”
那天,我说的是《西游记》中的“乌巢禅师传心经”一段。这段书情太“瘟”(平淡),毫无故事性可言。我一边说,一边心里打鼓。说到乌巢禅师将《心经》传予玄奘时,需将二百六十字的《心经》一气背出。我悄悄偷了口气,开始背诵。《心经》早已烂熟于心,首句出口,我陡然不怕了。是《心经》的魔力吗?不是。是我觉得心定了下来。古人说“看心欲定猿”,心似猿猴,并无片刻宁静,唯有“定心”,才能放平心态,保持冷静。
我说《西游记》,多次强调孙悟空别称“心猿”的寓意,即象征众生跳荡不安之心。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说得明白——“定心猿”。我声称“心猿”可定,自己的心怎么就定不下呢?
定力其实是意念的专注,来自对所做之事的热爱。登台说书,是我年过而立后做出的重要选择。当世间对评书的热度退却,我却选择守护这种艺术,正是初心祈愿,无以闪躲。
我不再惧怕。那天,我批讲《心经》,引申了多个禅宗故事。散书后,观众找我,说获益良多。我向他鞠躬:“互相成就。”
那次后,无论书座多寡,我再未慌过。因钟爱,心中无惧。此后六年,准时开书,风雨无阻,我定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