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唐任伍 范烁杰 杨雨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部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紧紧抓住改善民生福祉这个根本,筑牢绿色生态底线,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民生提升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探索出民生发展与生态和谐共生的鄂尔多斯模式,民生发展指数长期位于西部地级市前列,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鄂尔多斯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加大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帮扶力度,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就业培训,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收入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鄂尔多斯市经历了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迈向富裕的历史性跨越。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3676元和23583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21倍。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发展,15分钟商贸便民圈形成,消费数字化升级初见成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鄂尔多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教育强市”战略,切实做到把教育事业放在民生发展的优先位置,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层次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鄂尔多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下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社会面铺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行重点人群疫苗免费接种惠民项目,完善社区健身公共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初步实现病有良医。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鄂尔多斯一方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公平性和可持续性,202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40元,农村每人每年7200元;另一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所有城乡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用社保高线托举起了百姓幸福底线,做到老有颐养、弱有众扶,贫困发生率归零,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鄂尔多斯市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城市,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板。2021年,市公安局推出50条便民利民措施,涉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所有民生问题。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9272件,持续推进扫黑除恶,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成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荣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升。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鄂尔多斯坚持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修复、黄河支流沙棘生态减沙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021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0平方公里;实施生态建设473万亩,4825个破坏草原林地违法违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共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任务1070项,污染地块、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313天,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值同比分别下降15.4%和12.0%,走出了一条绿色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与民生持续发展保持齐头并进。鄂尔多斯资源富集,是全国最大的原煤生产地级市,每年供应全国1/6的煤炭和全国1/4的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均在2000万千瓦以上。煤电装机2300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310万千瓦,现代煤化工产能1700万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作为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成功破解了“资源诅咒”,以资源禀赋为依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化工、冶金为代表的原材料制造业,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业和以汽车、电子设备制造为新增长动力的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不断积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保证经济转型升级蹄疾步稳、以经济的长期稳定为民生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为民生事业夯实物质基础,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持续发展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二是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形成良性循环。经济实力的提升与民生事业的改善是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鄂尔多斯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致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发展量的飞速增长与质的持续提升。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46亿元提高到4715.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52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加87.1亿元,财政总量、财政增量均为全区第一,是内蒙古唯一财政收入超过500亿元的盟市。
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生产,为高质量民生建设提供更多更优的资源和条件,奠定民生持续改善物质基础和现实底气;另一方面,民生发展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人民收入,充分调动群众劳动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提高教育公平性,促进就业机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消除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变化与民生建设重点实现动态协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的具体内容和人民群众对民生的诉求是不断变化的。鄂尔多斯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满足人民对吃饱穿暖的期盼到让全市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再到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迈入新阶段,全市提出缩小差距、补齐短板、城乡协调的新要求。
一方面,完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促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同时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特色小镇培育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据北京师范大学民生发展课题组连续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鄂尔多斯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民生发展100强”,2019年获得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第10位,成为西部城市中民生发展的佼佼者,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民生发展经验,为众多与鄂尔多斯区情相类似的资源型城市的民生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学习、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作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煤电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资源优势是鄂尔多斯所依赖的比较优势。与此同时,作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面临水源缺乏、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威胁,积极进行经济转型,提出“避免生态恶化,建设绿色大市”的口号,力求在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的双赢中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
明确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导区、全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样板区、民生发展品质区六大战略目标,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和人的思想观念全面转型,变“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
坚持生态文明观,确立新发展理念,加强产权改革,增加民生支出,引导企业履行民生责任,将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提升生活质量,调整社会群体横向利益失衡、实现共同富裕,化解代际之间的民生资源分配矛盾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同样面临着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富民惠民三大发展要求的资源型城市提供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态良好、民生改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