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心小学 渠英
少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中国强,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一个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并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开花结果,是教师的希望,是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重视自己的学科教学,运用创新思维提高教学策略,让教学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爱上科学,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有待提高,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狗熊掰棒子”的情况,学会了新知识,却遗忘了旧知识。
小学阶段,科学课属于副科,考核难度较低,内容较为简单,一些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复习,只讲新课,这就导致学生“学一课忘一课”的情况产生。有的学生学了一学期的科学知识,到期末却只记得最后一章的内容,至于第一课讲了什么,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
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课程涉猎内容广泛且难度较低,有助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好理科学习的基础,明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知识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新时期青少年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在认识新知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并注重前后章节的连贯性,在学习新章节时流畅、恰当地提到旧章节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理科学习打好基础。
优秀的科学课必然是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双结合的。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近科学,设身处地地感受科学,体验科学的乐趣与神奇,小学科学为学生开展了实验课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亲眼观察,亲自尝试,从探索中获取新知。小学科学课程中往往包含了许多实验,面对这些实验,学生总感到既新奇又畏惧,因此,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导。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过度重视技能训练,而忽略了知识背景的讲解与教学。
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实验中会用到酒精灯,教师会告知学生酒精灯只能“盖灭”,而不可“熄灭”,却不讲解这背后的原因。学生只是掌握了技能,在后续的实验过程中若忘记这一注意事项,就会产生危险。因此,想要保证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安全性,教师不仅要强调注意事项,而且要告诉学生这其中的原因,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
科学学习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在一些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进度,经常会省略掉教学中的实验步骤,将实验用简单的视频演示或课件展示来代替,让学生的科学学习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而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学生的理解只能停留于表象,对知识的掌握只是单一的记忆,而不能在实践中理解应用,这并不是由于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而导致的,而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直接得到了结论,而这个结论又显得过于空洞和枯燥,让学生难以理解。
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与逻辑性。科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螺旋式上升的方式构建的。
以一个单元为例,每一个单元的小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围绕着单元大主题进行设计的。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并且借助这一逻辑结构梳理知识框架。
把握科学课程知识间关联性的情况一般有三种:首先是按照一本教材的内在逻辑,把知识重新进行梳理结合,构建出逻辑性强的知识链条,使学生在学习完一本教材的知识后,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重组,加深理解。其次,是把一本教材中前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按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加深对于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最后,是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将相关联的知识整合在一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摆脱了教材与单元的认识,织成了一片知识网,让学生学得透彻,学得深入。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感知环境》和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为例,这两个单元都讲述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动物感知环境》以动物的感官为学生认识的主体,通过动物感官的特点来阐述动物感知环境的方式。而《动物与环境》的教学目的则在于让学生明白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同时理解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将这两个单元放在一起进行教学,顺应了当今“整体视角下大单元教学”的教学趋势,有助于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记忆的牢固性。
当科学教材中的知识脱离实际,而作为理论知识独立存在时,这类知识便是死知识,无法在学生的头脑与实际生活中活起来。因此,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认识科学。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离不开实际生活,实际生活辅助科学教学的成果与效率的提升。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增强教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性,但不能满足于学生原有的水平,要用科学知识解释他们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创造新经验,让学习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里去。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的教学为例。太阳和影子,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象,相信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注意到了太阳对影子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印象中太阳与影子的关系,有的学生说:“我们小时候常常喜欢玩踩影子的游戏,如果是正午时分,我们就不容易踩到别人的影子;如果是日出时分或者日落时分,我们轻而易举地便能踩到别人的影子。”我称赞了学生的回答,并且要求他们由这一现象总结出规律。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了解了影子是怎么来的,以及太阳为什么会对影子的长短产生影响等问题的答案。
很多时候,学生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兴趣不高,往往是由于科学知识在教学中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成为了高高在上的“亭台楼阁”。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更是解惑。如果教学内容让学生无法理解,那么即使理论知识的学理性再强,也不是好的教育。同时,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作为教师应当提高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结性,让学生通过科学学习会动脑、能动手。
以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物质的变化》中“防锈技术”为例,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与条件,也对防锈技术有了基础的认识与了解。班里的一个学生学完这一课时后,随即想到了自己家中的菜刀总是生锈,想要减少生锈,就要减少水与氧的参与。于是,这个学生在厨房的刀柜上给父母贴上了一个温馨提示:洗干净菜刀后一定要把水分擦干,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生锈!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了科学知识,帮爸爸妈妈排忧解难,这就是提高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结性的必要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的科学学习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用科学的策略予以改正,建立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提高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结性,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