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中学 杨文欣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性主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对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的新态势、思想意识多元变化的新特点,如何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贴近青少年实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而道德情感在由知导行、促进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从道德情感入手,发挥榜样激励的最大效能,正向引导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榜样激励是运用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榜样人物,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引导教育青少年学习和模仿的过程。社会学习理论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印证、强化与个体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校正、重建与原有道德认知相抵触的情感。而道德情感主义理论认同道德情感的激励作用,认为信念和行为是可以通过道德情感的意向性来加以引导的,同时对于不满、恐惧等消极情感也可以通过移情来疏解和转化,进而形成正确的、公正的价值判断。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穿透灵魂的工作,说到底就是要走进青少年内心深处,培养高尚情操。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会涌现一些闪耀着奋进之光、成为社会风气标杆的人,我们称之为“榜样”。
在实际生活中,偶像是与榜样密切相关的概念。在青少年群体中,偶像崇拜多基于推崇心理,仰慕、钦佩某些人和事,伴有学习与模仿,特别在青春期较为普遍。青少年心智尚不成熟,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期、动荡期,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正确的价值引领。
欲除杂草,种上庄稼。我们要找准契合点,把青少年追星的动力引导到关注有价值、有意义的方向上来,深入浅出,情景交融,通过英雄和时代先锋的故事,各领域模范榜样的故事浸润青少年的心灵,滋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如果这些榜样能够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就可以使青少年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榜样,模仿榜样,追随榜样,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紧扣时代脉搏,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及主流价值,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从大道理转化成小故事,让大道理落地,成为青少年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要占领网络阵地,将“红色故事”“民族英雄故事”“学党史话成长故事”等主题教育,通过微视频评选推送等方式加以宣传,运用优秀影视作品来丰富育人手段,讲好榜样故事。
价值观的建立是在情感驱动下逐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同过程,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进化过程。青少年在这一过程中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明、中国的精神,真正激发起敬佩感、认同感,继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追求,再将榜样的力量融入学习生活之中、行动之中,用榜样的标准衡量自身的言行,意志得以锤炼、品性得以磨炼,从而实现榜样人物的价值引领,逐渐超越小我走向大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学校教育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承担育人使命。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种种社会关系之中的。课堂不是孤立的,而是通往社会的桥梁。当今时代信息多元,社会热点、国际国内事件都会对青少年的思想乃至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解读,并遴选用好社会热点进行榜样激励将会提升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社会热点具有现象和内涵的丰富性,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个体生活的意义,因此,课堂上要向青少年讲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内涵,更要经过青少年的内化和理解这一过程,不断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要贴近青少年的生活,把国家的意志和青少年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传递主流价值观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出社会性的特点,他们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选取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热点,挖掘榜样元素,从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入手,创设教育情境,设计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反应,既分析“怎么看”,又阐明“怎么办”,通过以事说理、以案明德,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讲活,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融合,让青少年在有血有肉、情理交融中,在学习生活常识和社会常识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帮助青少年用合理的视角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实现从情感激励到政治认同的飞跃。
个人价值需要他人评价与社会认可。一个人处于群体之中,被赋予不同角色不同责任,不可忽略的是评价激励。
身边人、身边事可以拉近青少年的思想距离,可以达成交互共识,相互影响,使得自身优秀品德得以肯定,辐射影响他人,道德关联得以强化,达成道德共识,也让教育更加可亲可信。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尊重青少年的独特性,推进“校园之最”评选这一创新评价模式,一方面满足青少年获得认可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切实感受在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的奉献中才能实现更大价值。通过逐级推选,树立身边榜样,营造氛围,形成情感认同,继而触动心灵,强化信念。通过创新评价这一小切口,激发潜能,带动青少年学生的大作为。
“校园之最”评选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身边榜样,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以“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尊师重道”“爱心公益”“关心集体”“自强自立”“学业优秀”“特长突出”“创新实践”“活力健康”10项素养为评价内容,采取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评选模式。
第一阶段:学生自评,家长点评。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进行自我评述,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共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并进行家长点评。
第二阶段:个人宣讲,小组互评。利用班会时间人人参与,进行个人与同学间的赞颂与互相赞颂。
第三阶段:三级评选,表彰激励。通过事迹宣讲、才艺展示、年级巡讲等方式评选出班级、年级、校级“之最”,颁发证书奖杯,予以表彰。
“我希望因为有我的存在,我的班级可以更加美好”“亲爱的自己,我为你骄傲”“因为热爱而拼搏的时光,是我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校园之最”评选就像杠杆,“撬动”了学生的进取心,给予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助推了学生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展示自我,有效促进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在学习身边榜样中见贤思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
身边榜样是一个校园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再现优秀学子成长、成才、成功的经历,让青少年走近榜样,近距离学习榜样,奋发超越榜样,使青少年在润物无声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身边榜样的教育优势体现在真实性、形象性和可模仿性,有助于把青少年学生对榜样的向往化作行为动力。
榜样是强劲的影响力,他带给青少年的是动力、是正能量;榜样是参照物,心中有榜样,才会经常审视自己的言行,奋进前行。价值观是抽象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中。实践中,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将小课堂融入大社会,以小切口激活大作为,由此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榜样激励,超越小我走向大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