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2022-12-17 04:54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科学课环境保护意识

◇冯 平(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环保教育不但是新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在小学教育中,各学科均为环保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特别是小学科学学科,可以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课堂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小学生增加对大自然的认知、理解和敬畏。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逐渐增加,大自然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在遭受人类的破坏。如何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城镇化加快以及人口剧增,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承受着空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破坏。我们只有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各行各业人群能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开展环保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推动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未来的环境问题必定会越来越严重。小学生是国家和人类的未来,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必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而且,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始终倡导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加强环保教育。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扛起保护环境的大旗,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使命,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环保教育渗透十分必要。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的渗透,可以在引导小学生探究大自然、了解生命现象、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时,认识到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深刻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改变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倾向,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陶冶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热爱科学的情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就目前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情况来看,其教学形式仍相对单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存在片面的理解。尽管多数学校已经具备了科学实验室,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主要采取多媒体室内教学的方式开展,这将明显缩减小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机会,限制其思维能力发展和实践能力提升。虽然有部分小学生认识到了实验课对于科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受限于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只能通过教师对水资源缺乏、濒危物种以及温室效应等的介绍来感受当前环境局势的严峻性。而且,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这些环境问题相距较远,致使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较为浅表的层次,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和影响。所以,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较难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上课结束后,学生就会将课堂中教师讲述的内容抛之于脑后。

(二)教学条件较差

目前,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依靠科学课程来实现的,然而小学科学课的课时本就不充足。尽管教育部明确规定1~2年级每周至少有一节科学课,3~6年级科学课应占总课时的7%~9%,也就是说每周至少应上两节科学课,但就目前小学课程安排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科学课程安排较少的情况,甚至存在语、数、英学科教师占用科学课时的情况。而且,多数小学科学课都是以室内教学的方式进行,小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和综合实践的机会较少。在学科考核方面,也主要以卷面考试的方式展开,根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长此以往,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对于环境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样也会受到抑制。

(三)师资力量不足

环境保护教育本质上属于跨学科教育,它包含物质、社会、生物等多个层面,然而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尚未开设专门的环保教育学科,也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展环保教育,致使环保教育主要集中在科学课中。然而,小学科学教师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内容掌握不足,缺乏环境科学素养,也使环保教育的渗透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而且,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参加环境保护教育的培训机会也较少,通常都是短期讲座式培训,培训周期较短,级别较低,而其中关于生态教育、环境教育和绿色教育的环保教育内容更为稀少。

(四)学生理解能力不强

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升以及学校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多数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对环保的认知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层面,学习到的环保知识较为浅显,知识结构缺乏完善性,知识内容不成体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足。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经常会觉得束手无措,不知如何处理。并且,多数小学生缺乏对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关于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较为淡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小学环保教育的力度不足导致的。

三、小学科学课堂多角度提高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一)挖掘环保素材,培养环保意识

就学科的学习内容和研究特点而言,小学科学与环保教育之间存在较多的共性,知识涉及范围广阔、内容丰富,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合渗透环保教育具有更多的优势。所以,科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教材中的内容,将教材中隐含的有关环保教育的素材充分挖掘出来,积极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开展有关环保教育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值得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比如,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实验的形式展开教学,组织小学生进行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实验,使学生了解二者混合后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也就是二氧化碳。以实验为基础,鼓励学生谈谈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其实也被称作“温室气体”。随着燃油、取暖、生产加工等的需求增加,全球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量随之增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迅猛增加,导致土壤沙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给全球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要使小学生认识到全球变暖的危害,进而引导其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认识到低碳生活、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考虑到节能和环保,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联系现实生活,丰富环保认知

对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如果只是单纯地采取理论教学的形式,局限于室内教学,则远比不上让小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接受教育效果好。而且,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所以环境教育应重视加强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校与社会、教材与生活之间搭建起知识的桥梁,促进小学生开阔视野,提升认知,扩展能力。

比如,在有关“纸”的学习中,多数小学生对纸都再熟悉不过,学习用的书本、食品用的包装以及装饰用的挂画、精美的照片等,许多生活中的物体都离不开纸。并且,多数小学生通过绘本故事、科普知识等都能够了解到纸是由树木制造的,节约用纸等同于保护森林。然而尽管如此,小学生对保护纸张和保护树木的认识仍不够深刻,因为他们对于纸张对树木的消耗程度并不了解,也不知道生产纸的过程不但是树木消耗的过程,还是废水排放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开展关于纸张生产的探究实践活动,调查一个单位或一个学校每日的纸张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造纸过程,并根据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每生产一吨纸需要消耗多少木材,木材成材需要多长时间,造纸过程中会产生多少废水。如此现实的案例和清晰的数据必定会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了解到造纸所需的巨大成本,从而发自内心地爱惜纸张,珍惜森林资源。并且还能够号召身边的人一起节约森林资源,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演算草纸反正面利用等。

(三)组织实践活动,鼓励积极参与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环节最受学生欢迎。为提升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获得更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教师应将科学实验环节与环保教育充分融合,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自己动手,在趣味横生的实验中增加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小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例如,在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机鼓励小学生养蚕,亲手为蚕设计“房屋”,每日亲手喂食,在蚕慢慢地长大中观察它的生命周期变化特点。并且,可以使用照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心得感受。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对比,研究使用莴苣叶、桑叶等不同的饲料喂养的蚕会有什么不同,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乐趣,使小学生在饲养蚕的过程中了解蚕的外形和习性,并培养其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思想意识。

加强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不但要重视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还应鼓励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增加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例如,可以鼓励小学生在校园区域栽种花草,为花草设计“名片”,按时浇水、施肥,在等待花开、结果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奥秘,从而敬畏生命,乐于呵护生命。也可以组织小学生观看有关海洋污染的纪录片,使他们了解乱扔垃圾对海洋生物的破坏;鼓励小学生走近公园、河畔、滩涂,观察水中垃圾对环境美观造成的影响,感受环卫工人日常工作的辛苦,进而培养环保意识,乐于审视自我的日常行为,并愿意积极改善自己的行为。

四、结语

环保教育任重道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应加强对环保教育的重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从多角度入手提升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课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