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组织管理策略分析

2022-12-17 05:10张阳宛然
经营者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批量电子设备精益

张阳,宛然

(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

一、前言

对电子设备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益水平。要想促进电装生产流程的规范化运作,须从组织管理层面,制订科学的优化计划,妥善处理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了追赶生产进度,符合市场需求,要求管理者充分依据当前执行的组织管理计划,合理分配组织资源,以此减轻电装生产管理的压力,推动电子制造业良性运作。

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特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产量小、样式多且组件生产差异大。作为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相对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消耗的生产成本较低,与新时期市场环境的复杂变化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更符合个体化需求。

结合相关研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难度明显。该模式下产品生产过程中,每种产品的产量需求较小,且种类繁多,企业在排产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较高的生产难度,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生产任务。第二,可用时间较短。在电子设备的生产初期,须留取准备时间,然而该模式对应的组件种类较多,按照客户需求备料所需的时间较长,在进度要求下能够提供的准备时间有限。第三,原料采购困难。虽然产品生产环节所需的原料规模不大,但因其种类较多,所以在采购时,部分市场供应力量薄弱的原料很难成功采购,且采购后的质量与要求可能存在偏离。第四,差异性突出。样式多样会引起生产复杂性的差异化,而且要求生产员多次调整生产线路,对生产员能力的要求较严苛,需要生产员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持久力。因此,该模式具有鲜明的特征,与现代化生产方向存在差别。

三、传统电装生产组织管理的弊端

(一)呈现低效趋势

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开展电装生产活动,常要求生产员深入了解多品种组件的结构特征,自行把握生产节奏,以此创造相对连贯的管理环境。但在实际生产阶段,生产员调离属于常见问题,如果出现人员变动,则需要新入职的人员耗费一定的时间熟悉组件结构特征,此时因人员操作熟悉度低,电装生产容易呈现低效趋势,因此传统方法应侧重人员管理。

(二)质控难度大

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组织管理方法,管理者很难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通常在布置好生产流程后,需要由检验人员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筛检,去除废品。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常安排专业人员修复废品,此时需要重新调整生产流程,因此无法全方位把握产品的质量。

(三)生产误差偏大

基于传统电装生产组织管理的方法,常需要以岗位管理的方式,督促每个在岗人员充分发挥在流水线上的作用。然而,由于人员能力以及生产手法的差异,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环节形成的参数尺寸多与实际要求不匹配,尤其是弯曲半径、接缝位置等,这会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在误差因素的影响下,无法达到管理标准[1]。

在电子制造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组织管理方法缺乏可行性,须应用先进手段做好改革工作,使电子设备电装生产朝着优质、高效方向转变。

四、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组织管理策略

(一)创新电装生产模式

在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项目中,要想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应积极创新电装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由于以往采用的组织管理方法缺乏适用性,且对生产员的依赖性较强,所以应采用新模式,优化组织管理条件。传统电装生产模式多以分层管理模式处理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业务,防止在出现人员调动时消耗较多时间,导致生产进度滞后。然而,该模式存在低效问题,因此应在电装生产作业环节充分应用自动化技术,建立智能产线。比如可以借鉴小米手机设备电装的生产经验,在组装阶段实现全自动化电装。经分析,采用智能产线模式,能够产生明显的提效作用。尤其在组装电池盖时,每台手机在智能产线背景下将提高600%的生产效率,且整齐度更高。此外,在智能产线模式的指引下,还将充分引进5G网络技术和自动化产线技术,电子设备的整体生产效率至少能够提高60%,因此,推进智能产线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除了可以应用前述电装生产模式外,还可以对电装步骤进行自由组合。一般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电装过程中,需要根据元件规模、设备功能、生产条件、引线方式、材料种类等优选组装手段,且每个生产单元都要选出与之对应的连接单元。以往需要以工序调整为组装根本,而如今可以运用微电子组装技术,将电装步骤合理分布在系统界面,凭借生产单元的相关性进行自由组合,达到增效与提高组装密度的效果。在电装阶段,以往多以焊接作业进行连接,但在新时期背景下,可以借助压接等新型连接方法,增强生产单元连接的稳定性,使电子设备生产项目实现高质量转变。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应注重技术的创新,因为该环节涵盖电化学、固体物理学等技术领域。创新电装生产技术是实现性能优化与产品提质的首要前提,既能在新模式的导向下提高新品研发速度,又能保证小批量生产项目拥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为后续标准化电装生产规范的形成提供明晰的方向[2]。

(二)强化组织管理职能

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在电装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应强化生产班组组织管理职能。为保证电装生产岗位上的每个员工都能各司其职,需要出具完整的考核量表,用于评估生产班组组织职能达标程度,再按照职能标准制订改进计划。

首先,分析电装生产组织人员结构,按照工序分为小型班组。如电子设备电装生产中涵盖布线班组、电气元件班组、接线班组、中顶端板班组等,按照新执行的职能评估标准判定班组成员是否满足职能执行需求。其中布线班组可以根据不同连接器的布线范围划分,外端板和中顶板的安装均可纳入中顶端板班组,接线板分别与电气元件班组对应。确定班组后,要记录好班组人数,确保电子设备安装生产期间处于可视化组织管理状态[3]。

其次,划分班组后须参照下述扣分项逐项考核,统计考核结果,做好下一项管理工作。如因个人操作失误或意外等因素引发生产事故扣除10分,未按照电装生产章程开展工作者扣除2分,私自离岗或者存在失职者扣除2分,工件等辅助工具放置不标准且现场摆放混乱班组扣除2分等。考核信息记录载体包含班组管理台账、现场影像、事故认定责任书等。通过职能考核,能起到警示作用。

最后,按照不同电装生产工序分配任务量,再确定考核权重,在这些研究中,权重较大的是电子元件班组。电子设备的顺利生产须保证元件结构匹配规整,若该项职能达标度较低,则容易产生产品质量问题。因此,须参照职能范围确定生产员的履职能力,为其开设专项培训,督促各班组强化组织职能。

(三)细化组织管理方案

电子设备电装生产组织管理工作的优化处理,在推进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应用时,应合理细化组织管理方案。在电子设备电装生产期间,要按照“出具合同→工程设计→订单维护→采购原料→原料外观与性能检测→原料入库→单板制造→入库→单元调试→结构装配→安装配线→产品验收”的工序进行生产制造。作为增强电子设备生产力的生产模式,在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量产电子设备期间,必须给出更加细致的组织管理方案,在方案导向下保证生产工序的顺利完成。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对电装生产业务进行组织管理,具体包含组织管理内容、生产线布局以及优化建议三个部分。

在组织管理内容方面,要参照前述流程路线划分多个生产小工序,在组织管理人员的指引下,在特定时间内快速完成生产任务。如在单板制造流程中,要求配备贴装人员、回流焊人员、装焊检查及插装人员,还要设有波峰焊、三防涂覆、耐高温设计以及单板复测等工序,确保多名成员有序执行单板制造任务。为了保证电子设备顺利通过验收,必须在组织管理方案中体现更全面的工序标准,事先确定责任人,便于更准确地分配岗位职责。

对生产线布局部分的制定,要求组织人员从多个布局结构中选出路径更短且时效性更强的布局路线。在此种生产模式下生产的电子设备,每一个工序都具有连贯性特征,如果某个工序异常,将直接降低产品质量。对此,生产线布局应做到准确对接。比如在电装生产中的单元检测模块,有关人员要在单元装配及外观、功能、性能的生产线布局路线的指引下对设备进行调试,更精准地获取调试信息,判断经过这些工序生产的半成品单元模块是否符合电子设备生产标准。

如果以最优化生产线布局生产的电子设备存在缺陷问题,应下达产品优化决策,指导设备维修人员就检测结果有方向地加以修复。各项优化建议都可展现产品优化的生产价值。按照前述结构制定的组织管理方案,可对电子设备的高质量生产计划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在制定组织管理方案时,应设置生产异常优化表,由负责人客观记录在生产流程中遇到的生产异常问题,且在表格中还要详 细记录班组名称、生产异常时间,详细阐述问题细节,以督促有关人员快速了解出现生产异常的原因,及早作出改进决策,预防电子设备生产风险[4]。

(四)建立精益管理机制

基于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模式开展组织管理工作,须建立精益管理机制,而且应在生产阶段注重安装检测。无论是配置的电子元件还是安装的连接器,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以在精益管理中提升管理成效。

比如电子元件及电子设备生产期间安装的紧固件等多样零件,要求其强度安全系数高于2,且应当记录生产时产生的振动幅度固有频率,尤其是印制板元件,一旦出现频率重合现象,将引发生产车间的共振,导致生产进度滞后。为落实精益化管理,管理者需要对其加以密切关注。另外,在芯片安装过程中,应细致测量芯片的使用温度。管理者应确保生产车间内的所有员工都能在精益管理机制的干预下各尽其用,不因个人因素而威胁生产安全。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组织管理者在精益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应合理分配车间人员。比如可以将负责连接器布线任务的员工集中分配在同一区域内,由此节省下来的空间可用于扩大其他岗位的空间,以此提升业务生产量的合理性。因为不同生产原料难以采购,所以可以妥善分配生产资源,将业务量较小的生产岗位转移到采购部,辅助采购部更准确地采购所需原料,以免出现质量或者原料不适用的问题,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

组织管理工作若以精益管理机制设立管理目标,还须在人员分配环节,实现对布线员、元件安装员、技术维修员等多性质人员岗位的灵活调动。尤其是技术类人员,因其在生产技术层面属于权威人士,如果受限于常规事务,将无法充分展现其高端技能。因此,组织管理者要重新配置技术类人员,使之在精益管理中有更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参与电子设备科研项目,助力新设备的成功研发[5]。

在电子设备电装生产活动中,应设置单独的废品处理中心和检修中心,在明确的分工管理下,有效控制废品量或安装事故的发生。作为组织管理中最关键的内容,人员管理是保障生产质量的核心力量,要求管理者秉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实施专业化管理,不因组织资源损耗影响生产效率。在小批量生产与多品种元件电装生产阶段,应确保每一项生产工序都能在管理者的精益化管理中得到深层次的实施。比如基于精益管理理念,在电子设备生产过程中向每个生产员发放生产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引生产员掌握生产要点,特别是负责布线的人员,依照颜色、型号等区分标准,确保每根缆线都能正确连接到与之匹配的连接器上,从而降低后续返工率。

五、结语

多品种小批量电子设备电装生产组织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为加快生产进度,优化电装生产环境,须从新型电装生产模式、组织管理职能、组织管理方案、精益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确保改进后的电装生产活动无论是在生产秩序还是在生产效率上,均实现显著进步,使电子制造业拥有更好的前景,有效提升电装生产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小批量电子设备精益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某型机载敏感电子设备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探究基于精益建造理念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打破多品种、小批量的行业魔咒——通往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之路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电子设备电路的调试方法研究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精益生产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中的应用分析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经营中质量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