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陈慧戴凌薛杨*林之盼
(1海南新绿神热带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海南海口 571100;2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油茶又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海南人民习惯称为“山柚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亦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较广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种子含油率较高,其所提炼出的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是优质食用油,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药业。我国油茶主要生长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在湖南、广东、海南等地均有分布。
油茶为我国特有物种,栽培技术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茶栽培技术已推广应用,近年来有关油茶土壤改良、提高授粉率和病虫防治等生态保育研究较多。黄凤堂[1]从油茶林造林地选择、苗木规格要求、挖坑造林、抚育施肥、林分管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总结了油茶林建造的技术要点。陈永忠等[2]分析了我国当前的良种选育现状,提出了应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结合杂交育种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来开展更高层次的油茶育种。莫媛媛[3]通过概述油茶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出油茶种植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苗木,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有效预防病虫害对油茶的危害。郭晓春等[4]对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析,详细阐述了不同种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胡立明[5]对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良好油茶的造林技术要点。钟义海等[6]对海南省种植的油茶访花昆虫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黄腰胡蜂为海南省油茶林的主要传粉昆虫。胡观兴[7]对3种不同的油茶品种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的嫁接时期、遮光强度、砧木来源、容器规格等方面对海南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年日照时数为1 800~2 200 h;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 000 mm以上,相对湿度在74%~85%之间;要求在坡度缓和、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应选择在排水条件比较好、坡度在25°以下的地块种植,且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地块对油茶生长更为有利。
红明农场位于海南省琼山区东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和美兰机场,目前全场人口达到2.3万人以上,辖区土地面积1.18万hm2。红明农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热充足,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时间长,约为1 752 h;辐射能量大,太阳辐射量可达到460.24~502.08 kJ;平均降雨量1 690~2 112 mm,平均相对湿度约80%;年均气温在23.3~23.8℃之间。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 m/s。农场地形平缓,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和平原,海拔一般在100 m以下,坡度较为缓和,土质多为砖红壤,土层深厚、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因此,红明农场有着油茶种植的良好基础和优势。目前,国际橡胶价格持续下降,红明农场橡胶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为探索农场产业发展的新道路,近年来红明农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种植面积达800 hm2,为红明农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本文针对海南省红明农场的土壤气候条件,总结了红明农场油茶种植关键技术,分析了油茶种植效益,以期为当地油茶树种植户提供参考。
油茶要获得持续高产,种苗选择是油茶种植不可忽略的环节。优质的油茶幼苗对后期油茶树生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8]。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经过当地林业检疫部门检疫合格、通过国家或海南省审定的海南本地品种苗木进行造林,建议选用苗高40~60 cm嫁接苗作为种植苗木。为了提高植株的自然授粉效果,建议选择2~3个花期相遇、亲和力强的品种进行混交种植,混交比例以主栽品种∶授粉品种=8∶2为宜,同时所选油茶的花期、成熟期要基本一致,以便获得较高的成果率。建议根据立地条件与管理水平来选择不同等级的种苗,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选择Ⅰ级或Ⅱ级种苗,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应尽量选择Ⅰ级种苗[9]。
为提高油茶种植效率和质量,应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以满足油茶苗生长需求[10]。在红明农场,较适合油茶种植的土壤是红壤、黄土壤,pH值范围为5.0~6.5,可提高种植成活率。同时,油茶喜光惧寒,为给油茶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要保证林地开阔。海南省常出现多雨天气,应将油茶种植在具有一定坡度的阳坡或半阳坡地带,在面积较大的林地可以选择种植在半山腰或山脚下,避免因积水而使油茶树根系缺氧腐烂。
种植地选好后,对于坡度较平、石砾含量低的地块,建议使用机械进行全面清理杂草以及林地表面的杂灌等,并进行松土,对清理出来的杂草进行沤埋。清理杂草后,应结合坡度科学整地。由于造林地块坡度小于8°,可采用机械全垦整地方式。可将株行距设为2.5 m×3.0 m,挖种植穴1 335穴/hm2,穴口规格为长60 cm、宽60 cm,穴底的规格为长50 cm、宽50 cm,穴深50 cm,在种植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株行距和种植株数。对于坡度较大或岩石裸露地块,建议采用穴垦或鱼鳞坑整地方式。
挖好种植穴后,植苗前每穴施有机肥5 kg和复合肥0.5 kg作为底肥,与少量表土充分拌匀后回填穴内。穴土经雨水淋湿后再定植苗木,栽植时必须做到苗正、疏根、踩紧、适当深栽,栽植深度以超过苗木地径原土痕2~3 cm为宜,并且要合理控制株距与行距。为了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栽植时根部与嫁接口连接的部位不能裸露[11]。如果苗木是采用塑料营养袋培养的,那么在种植前必须先脱袋,种植后浇足定根水。
为了提高油茶幼苗存活率,必须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12]。油茶造林后连续抚育管护3年,种植3个月后进行第1次抚育,第2年、第3年再各抚育1次,抚育工作最好在雨季进行。
1.5.1 松土除草。在油茶栽植的前一年进行中耕除草,第1次整地可以在3月中下旬进行,以植株为中心,对半径80 cm的范围内影响植株的杂草进行清理。同时,还要根据种植地带天气条件采用不相同的管理模式。海南省长时间遭受日光直射,地表温度较高,不适合进行中耕除草。此时,只要求浅中耕且深度在5 cm以下,后期随树木年龄的增长适当增加中耕深度即可,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应结合土壤情况科学合理调整中耕耕深度。
1.5.2 水肥管理。油茶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干旱期和生长旺盛期,需要足够的水分供应和合理均衡的水分条件,才能满足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物质合成转化的需要。因此,要及时灌溉和保持土壤湿润。油茶造林结束后,应及时种植绿肥,为林地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改善土壤。在施肥方面,应根据季节变化以及温度变化进行养分的施加和调整。例如,冬季施用速效肥,可以提高整体树木的抗寒能力,有助于油茶树平稳越冬。海南省土壤氮、磷、钾较为缺乏[13],施肥以氮肥、钾肥、磷肥为主,若选在春季施肥,应施用复合型肥料[4]。同时,还需要根据油茶品种、土壤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施肥效果。
1.5.3 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为了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和丰产树冠,过度修剪会导致树体失去平衡,从而枝条过多萌发,影响生长发育[14]。因此,建议在主干55 cm左右的部位保留若干个健康有活力的枝干部分,而主枝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要将生长过旺或折断损伤的枝条进行剪除。
1.5.4 合理间作与套作。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间作和套作。要在保证间作作物不会与油茶争抢光照、养分等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间作。可以选择生育期短、水肥要求低、可以与油茶形成互利关系的作物间作或套作,但要保证油茶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有研究表明,油茶—花生为最佳套种模式,其次是油茶与花生、西瓜、花生等作物轮作套种模式[15],可以根据种间互利、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宜的套种模式。合理进行间作和套作,不仅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还可以提升土壤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油茶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茶苞病、软腐病和烟煤病等。其中,病害主要采用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0∶0.5∶500.0)防治,每年视病害程度防治1~2次,每次用药量15 kg/hm2。虫害主要采用敌百虫1 000倍液防治,每年视虫害发生程度防治1~2次。同时,也可采取人工捕捉、灯光诱捕、天敌捕食等措施有效防治虫害。在种植期间,要及时剪除已发生病害的枝条,对已病死的植株进行集中烧毁。
油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想要更进一步提升油茶的价值,就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选地、选种、整地、灌溉、施肥等工作,研究更加先进的油茶栽培技术,以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油茶具有不与粮油作物争地、适应性广等特点,在红明农场进行种植,栽植后4~5年即可挂果,挂果量逐年递增,15年后进入高产稳产期,盛产期可达60~80年,产量和收益十分可观。油茶种植产业投入较少,堪称“一劳永逸”的产业。茶油很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可大力打造度假旅游基地、不断提高油茶种植技术,提高经济收益。
油茶种植是一项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油茶产业就相当于促进造林。油茶种植不占耕地,房前屋后都能种植,甚至可以在贫瘠的丘陵和山坡上种植,并且农药使用量较少,是较为独特的热带作物。油茶种植面积和技术的提高,增加了红明农场的森林覆盖率,有效减缓了当地的温室效应,改善了当地气候环境。同时,油茶通过进行光合作用,能释放出大量氧气,净化空气。此外,种植油茶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对维护当地的生态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费国,食用油进口率高达60%。因此,油茶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可以填补国内食用油市场的空缺,提高食用油的自给率。油茶种植促进了红明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了职工的就业和增收问题,推动了农场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还会提高周边村庄农民参与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油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