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花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因及防控措施

2022-12-17 04:10:11王德青吕彩云邓阳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花猪皖南病原体

王德青 吕彩云 倪 义 邓阳阳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皖南花猪是全国范围内36个优良猪种之一,其养殖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年以上,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区、歙县、祁门、休宁、黟县及周边地区。随着外来猪品种的引进,地方猪品种数量越来越少,皖南花猪种质资源曾一度濒临灭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猪肉产品质量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皖南花猪因其肉质细嫩、胶原蛋白含量高而在猪肉畜产品市场上很受欢迎[1]。近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皖南花猪保种及扩繁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皖南花猪种群数量及存栏数量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笔者在多年的皖南花猪保种研究及兽医临床诊疗实践中发现,疫病防控对皖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临床实践发现,猪呼吸道疾病是严重危害皖南花猪生产和繁殖的主要疾病。黄山地区一些皖南花猪养殖场因猪呼吸道疾病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皖南花猪原产地保护及生产带来了极大威胁。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养猪业常见的一种高危害性猪病之一,常发于10~20周龄猪,临床表现为发病猪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出现发烧咳嗽、厌食、嗜睡和呼吸困难等症状[2]。该病可发生于断奶至育肥期各个阶段,能繁母猪及种公猪也常发生,但相对而言,幼龄猪只感染时症状更严重、危害性更大。很多患病猪会以慢性发病或者隐性感染的方式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增加,引种及猪只调运日益频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流行趋势逐渐加重,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尤为多见。黄山地区是皖南花猪分布及饲养的核心区,在养殖过程中同样面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威胁。此病的发生已严重影响该地区皖南花猪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和保种进程,是皖南花猪养殖必须高度重视的疾病。

1 病因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很多,有非传染性致病因素和传染性致病因素。非传染性致病因素中,环境条件欠佳,如空气质量不佳、温度不当、气流和湿度不适宜等都可能引起发病。此外,饲养管理、营养、应激和免疫力状态等因素也与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传染性致病因素更为复杂:该病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病毒、细菌、放线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可能是单一病原体感染,也可能是多种病原体相互作用而引起。该病有原发性传染源和继发性传染源:原发性传染源包括感染或携带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猪流感病毒等病毒的猪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或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气喘病等细菌性疾病的猪只等;继发性传染源主要包括感染或携带猪链球菌、猪嗜血杆菌、猪肺疫等细菌和感染或携带猪环状病毒的猪只等。现对皖南花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传染性病原体进行介绍。

1.1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PRRSV是RNA病毒,有2个基因型,即欧洲型和美洲型,其同源性只有50%~60%,我国主要流行美洲型PRRSV[3]。该病毒在我国最早于1995年发现,2006年暴发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 2012 年以来,PRRSV NADC30-like毒株成为我国主要的流行毒株。由于该毒株变异快,我国已经存在不同基因型的PRRSV和不同类型的毒株,给防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该病多以地方流行为主,冬、春季多发。猪只感染PRRSV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段猪均可能感染:新生仔猪死亡率高,初生仔猪感染会引起共济失调及呼吸困难等,妊娠母猪感染会引起发烧、流产、呼吸困难等,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育肥猪感染症状较轻,容易出现亚临床感染或持续感染。感染后的猪群常出现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等现象,并且易继发或混合感染圆环病毒、流感病毒、猪瘟病毒、支原体等。我国将PRRS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将HP-PRRS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2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

PCV是一种环状DNA病毒,是目前所知最小的动物病毒。PCV有不同血清型,如PCV1、PCV2、PCV3等,其中PCV2能引起免疫抑制而诱发继发感染,主要流行毒株是PCV2b[3]。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猪只均有可能感染PCV2,尤其是5~12周的仔猪。该病无明显季节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但是感染该病的猪只免疫低下,易继发感染其他的病原体而引起死亡。我国PCV2仍然是集约化猪场危害较为严重的传染源之一。

1.3 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DNA病毒,在病原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研究表明,该病毒在多次感染神经元后,病毒在神经元的进一步增殖受到抑制。基于上述研究,对猪只接种PRV减毒活疫苗不但可以预防病毒感染、防止野毒株多重感染,还可以进一步防止病毒增殖和扩散,从而有效抑制PRV。PRV可以感染不同发育阶段猪只,临床症状差异较大: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0%;成年猪只多呈隐性感染,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且呈潜伏感染,即耐过后长期带毒、排毒[4]。一旦感染PRV,就很难消除,可能呈现隐性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继发感染。目前,我国广泛流行的PRV变异毒株危害较大,严重影响猪场效益。

1.4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猪瘟病毒(CSFV)是一种RNA病毒,其在细胞质内复制,不能凝集红细胞,与牛腹泻病毒有相关抗原。该病毒对pH值和温度灵敏度高,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很好地消灭CSFV。该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具有全球流行性,可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给猪病防控带来很大困难。猪瘟是养猪产业中一种高危险性的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猪瘟病毒的重视,我国猪瘟疫情有所控制,但是要完全根除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猪只感染CSFV后,临床表现为高热稽留、皮肤上有大量出血点,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感染后的猪群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免疫抑制,有可能引起继发感染。

1.5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

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能自我复制、最小的原核微生物,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各年龄段的猪只都具有易感性,一旦传染很快可能导致全群感染。患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猪只感染后,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强度可变的干咳,如果有混合或继发感染,则症状可能会加重。该病的发病率高、分布范围广,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杀死猪肺炎支原体,但猪只一旦感染则很难消除。疾病反复发作,造成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继发感染,也容易引发耐药现象,给猪群疫病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1.6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是一种呈多形性的小球杆菌。血平板为扁平圆菌落,不透明,有溶血现象,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溶血现象更明显。APP血清型众多,在我国主要的血清型为1、3、7型,各种血清型之间缺乏免疫保护力,因而猪只感染该病原体会给疾病诊断和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猪只会引起猪患上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在全球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原体经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猪和带菌猪,临床症状为呼吸道症状。根据发病急缓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分为3种类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前两者表现为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型表现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或呈隐性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只都易感,各种环境因素及应激因素,如环境恶劣、猪圈密度过大、天气突变等都可能导致该传染病传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见于4—5月和9—11月。该病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之一。

2 防控措施

引起皖南花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多年实践证明,加强饲养管理、防治结合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对于非传染性致病因素,如温度、环境条件等,要从猪场饲养管理方面采取相关措施;针对各类细菌、病毒等传染性致病因素,要结合各类病原体特点采取防疫措施,同时还要考虑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进行综合评判。

2.1 规范建场,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场从选址到建设一定要参照规模化猪场建设标准要求进行,充分考虑饲养不同类猪群密度,要保证空气流通、冬暖夏凉、温度适宜。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将保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分开饲养,生产群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严禁饲养员串舍,以防交叉污染。对进入猪场的饲料运输车辆严格消毒。出售商品猪和淘汰猪时,严禁外来装运生猪的车辆直接进入猪场,须在远离猪场下风向的地方建立生猪转运台;转运生猪时,本场的转运车辆尽量避免与外来装运生猪车辆直接接触,并在每次转运猪只后对场地、车辆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消杀。禁止外来无关人员进入猪场,尤其对一些饲料、兽药销售等企业的业务员,严禁违规进场。做好猪场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尽量减少养殖场粉尘。对猪场进行定期消毒,并要做好防鼠除虫工作。选择新鲜的全价饲料,严禁饲喂霉变饲料。黄山地区梅雨季节常有高温高湿的天气,饲料实际保质期可能缩短。此季节尤其要注意采取加大采购频率、饲料仓库除湿等措施防止饲料霉变现象发生,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优质防霉剂。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规范转群、免疫注射、阉割等程序,从而减少应激现象发生。

2.2 重视免疫防控

应从源头上重视疫病防控,结合猪场实际情况以及地方流行情况合理制定适宜本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特别要重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2型、猪瘟等对猪场危害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保种场定期开展免疫监测。严格规范引种及外购仔猪环节,严禁从疫区引种及购买生猪。联系正规猪场作为目标场,引种及外购生猪前要充分了解猪群健康状态,查验其免疫程序、免疫记录等养殖档案。建议对前述皖南花猪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及非洲猪瘟病毒进行实验室检测,无异常后再确定购买。引种及外购仔猪要严格执行隔离饲养制度,确认安全后才能进场。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了解免疫效果和疫苗使用情况,并适时调整免疫程序。高度注意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体,以避免猪只感染后导致免疫抑制,进而引起继发感染。

2.3 合理选用治疗药物

药物治疗要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用药。首先要分清病原体是细菌、病毒还是支原体,再进行针对性治疗。研究表明,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链球菌耐药现象普遍,可选用氟苯尼考等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5]。猪呼吸道疾病多为多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发,除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之外,在多年临床治疗中发现,氟苯尼考配合多西环素对皖南花猪细菌性呼吸道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用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及时分离病原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筛选敏感性药物治疗。近年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的养殖场在部分兽药经销商的不当宣传下,对健康猪群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来进行“药物保健”,导致在暴发疾病时产生严重的耐药现象。因此,遏制养殖场抗生素滥用现象还任重道远,必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测等措施来实现养殖减抗目标。

2.4 探索使用中草药防治猪病

研究表明,中药对猪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在兽医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6]。黄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部分皖南花猪养殖场利用猪场周边闲散林地种植鱼腥草、蒲公英、马齿苋、千里光等中草药,并在日常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鲜草来饲喂母猪,既补充了营养,又降低了饲料成本,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防病效果及综合效益,值得进一步实践研究和推广。

3 结语

皖南花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是安徽省重点地方保护种猪。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猪场高发的呼吸道疾病,病因复杂,因而给皖南花猪养殖和保种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剖析引起皖南花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原因,总结出相关注意事项:在养殖实践中,要科学规范养殖,采取合理的防疫措施,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此外,应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耐药现象。同时,发挥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结合中草药鲜草日常添加来提高猪只免疫力和抗菌能力,以实现绿色养殖。

猜你喜欢
花猪皖南病原体
行走皖南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皖南印象》
连云港文学(2020年6期)2020-03-17 01:40:06
花猪的礼物
花猪的礼物
花猪 外一首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