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新探索
——以湖北省麻城市景启调解站为视角

2022-12-17 03:07万向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纠纷矛盾基层

万向阳,刘 桥

(湖北警官学院 治安管理系,湖北 武汉 430035)

“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基础性工作。”[1]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所带来的各种矛盾纠纷直接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阻碍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完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基层社会秩序、促进基层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湖北省麻城市公安局景启调解站在“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2]的重要指示下,对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模式创新探索,创建了“景启4426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该区域的各种矛盾纠纷明显减少。解析其做法并权衡其利弊,对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有一定的参考效用。

一、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理论阐释

(一)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内涵特征

矛盾纠纷是“处于一定社会结构中的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行为对现实社会秩序构成妨害,达到了争执、对抗的现实状态并使之成为社会控制的对象”[3]。社会矛盾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又是社会存在的表现形式,矛盾纠纷只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化解,而不会自行消除。美国政治学家David Easton 指出,“任何社会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一套以权威分配各种价值和资源的机制,假如没有这套机制,整个社会就会处于经常的争吵和分裂中”[4]。通常认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指“在一个充斥着复杂矛盾纠纷的基层社会中,多种纠纷解决方式,在实践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它们以其各自特定功能和运行方式,有条不紊地运行,高效便捷地化解矛盾纠纷”[5]。本研究主张:中国特色法治体系指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为加强社会治理,促进平安和谐稳定,构建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协作、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共治共享,通过运用多种方式、集合多种资源,依法、有效、快速、低成本、高效率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手段、途径和方法的总称。这种机制具有如下特点:

1.多元性,表现为有民间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解方式,有自行协商、调解、信访、仲裁、诉讼等多元化解途径,有网上调解、网下调解、流动巡回调解、固定地点调解、事发现场调解、非事发现场调解等多元化解空间;

2.协同性,表现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党委领导下的多部门协作配合、分工负责、认真履责、协同化解;

3.法律性,表现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必须依法依规,坚守法律底线,在依法处置化解矛盾纠纷时,要注重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法治教育宣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做到“法理情”并用;

4.系统性,表现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化解过程中矛盾纠纷的排查、发现、预警、化解有其系统规律,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排查不到位,就发现不了隐患,如果隐患不及时发现,就会变成大的矛盾,如果预警、研判不及时,就会增加化解的难度。另一方面,在一个系统中某一个点的矛盾纠纷没有解决好,就会形成大面积矛盾纠纷的负面效益,由小到多、量变到质变,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增加矛盾纠纷化解的难度;

5.民本性,表现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脉所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6]。依靠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多元矛盾化解工作中的排查、防患、化解、回访各阶段全过程,群策群力,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提高群众满意度。

6.时效性,表现为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有其时效性,越是早成本越小、效果越好;越是迟成本越高、化解难度越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矛盾纠纷的受理和处置是有时效性的,超过了法定时效,行政司法机关无法受理,就会成为社会隐患,就会加大矛盾纠纷化解难度,所以要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

(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相关理论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研究各种矛盾纠纷化解的相关理论,有助于理解矛盾纠纷化解的“多元”途径。

1.系统理论学者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一个整体,要素的无组织的综合也可以成为整体,但整体不能归于系统,系统是更高层级的整体,是各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促成整体性功能实现的情况,简言之,真正的整体性约束会成为一个系统。”[7]根据系统理论,目前基层社会中当事人自行协商、调解、信访、仲裁和诉讼等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强化各自功能,从而综合施策、相互补充、相互匹配、相互支持,对矛盾纠纷系统化解可发挥整体作用。

2.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学者帕森斯、默顿主张,“社会是由不同结构组成的,而不同的结构部分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是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措施来解决的。”[8]比如民间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及作用,以不同的方式化解不同类别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点对点的矛盾纠纷化解,实现资源和效率的最大化。

3.社会良性运行理论学者郑杭生提出,“要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条件支持和机制保障,在分析社会运行机制中又指出社会要进行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还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遵循社会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的目的。”[9]根据这一理论,运用多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动员多种力量参与,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激发正能量,倡导社会新风尚,可纠正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化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

4.安全阀理论学者科赛认为,“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机制。安全阀可以排泄敌对情绪,能缓和矛盾。”[10]安全阀机制能够提供情绪的替代目标或直接发泄情绪,当相互对立的利益和情绪受到压制的时候,产生的结果之一是把敌对情绪从真正的根源中转移出来,从其他渠道发泄。安全阀理论的实践,可起着维护社会结构以及促进社会正常运行的作用,能有效地调解对立情绪、缓解心理紧张、发泄内心不满等。[11]

(三)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价值需求

1.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需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12],基层社会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①见2016 年3 月5 日习近平参加“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引发的经济社会变革对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社会成员之间的权益冲突越来越复杂化。一方面不同群体和阶层基于彼此立场与各自欲求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诉求期待,加速了群体和个人利益分化;另一方面在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经济等网络算法安排下,社会经济各领域不平衡发展的现状更加突出,尤其是近几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劳资分配、福利分享、职业分工迅速加剧,造成社会地位和贫富差距有所扩大,社会分层显化还放大了不同群体在资源分配上的落差,进一步诱发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导致各种矛盾纠纷短期剧增。这些矛盾纠纷的化解是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和谐的迫切期待。

2.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稳定的迫切需求。基层矛盾纠纷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基层平安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增多,信息传输媒介影响力增大,自导型、可视化、互动式的自媒体加速了基层矛盾纠纷的传达,由此带来的煽动和预设的“数字诉求”放大了社会层级的差距。过度渲染不满怨恨情绪,易造成公共话语权对主流舆论氛围引导效用的旁落,亦使社会公共理性偏离其应有之秩序,如不采取措施加以化解,矛盾纠纷激化后极易演化为舆情事件或群体冲突,必将对平安稳定和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必须通过多元力量、多元手段、多元方式协调处理和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平安。

3.优化资源配置的现实要求。在社会层面上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平衡,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在家庭层面上表现为婚姻家事、邻里关系等民事纠纷,在个人层面上表现为债权债务、劳动争议、医疗事故等经济纠纷,在组织上表现为拆迁征地、治安管理、事故争议等权属纠纷。这些矛盾纠纷本质上可以归结于社会资源分配不足与不公,而对矛盾纠纷形成以及演变形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社会需要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客观状态。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当事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依法依规及时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能有效降低和节约化解纠纷的成本,减少当事人解决纠纷的负担,将各种矛盾纠纷解决方法、手段、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发挥最大效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矛盾纠纷的效果。

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景启实践

(一)景启调解站的创设与发展

景启调解站地处麻城龙池桥街道,该地面积33.8 平方公里,辖7 个城市社区、3 个农业村,人口13.6 万人,划分为79 个网格,商贸物流较发达,信访问题一度较多。2010 年龙池桥派出所成立以民警李景启命名的“李景启调解站”,主动受理群众诉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20 年9 月,麻城市公安局、龙池桥街道党工委、龙池桥派出所共同成立了“麻城市公安局龙池桥街道景启调解站”,由李景启担任副站长,并选派5 名调解员和3 名律师组成专业调解机构,他们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和“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追求,整合资源力量,建立集人民调解、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机制,实行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参与、公安主导工作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

(二)景启调解站的服务创新

1.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方法

景启调解站创建以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创新工作做法,形成景启调解站“4426”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1)念好调解工作“四字诀”。一是“早”调解,调解民警依托“街道党工委+派出所+社区(村)+网格党支部”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对辖区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疏导、早化解,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处置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二是立足“小”字做调解,派出所动员党员、警员、民调员、网格员,对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不因为小而不理,不因为小而推诿”,让矛盾纠纷在微小阶段就化解在基层;三是“细”调解,通过“街道抓面、派出所抓片、社区抓块、党员抓点”等方式,“围绕讲法律、讲政策、讲故事、讲案例、讲成效等内容,开展调解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网格等活动,大力营造‘有纠纷找调解’的良好氛围”,[13]让每一件矛盾纠纷都先到景启调解站来化解;四是“实”调解,景启调解站推行每周走访一次网格、排查一次风险、汇总一次信息、研判一次预案,坚持到矛盾纠纷现场、到社区村组垸及居民群众家中做调解,做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争取让当事人都满意。

(2)推行调解工作“四真法”。一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真心听取各方诉求,了解事实真相,不偏听偏信,为争议双方搭建一个理性表达诉求的平台;二是真情做好思想工作,在调查核实争议事实的基础上,对当事人“法、理、情”并用,促使其理性地维护权益,同时建立“社工组织+社工+慈善+志愿”服务模式,组织辖区156 名民间知名人士参与调解,“通过自治强根基消化矛盾,法治固根本定纷止争,德治为依托润物无声”[14];三是真诚寻求帮助,对属于涉及多部门交叉管辖的复杂争议,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化解矛盾,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纠纷联解的工作局面;四是真切维护平安稳定,建立人民调解、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四调联动机制”,“定期对已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及思想动态,对未完全履行的协议的予以说服教育,做到案结事了”[15]。该调解站仅2022 年以来就回访矛盾纠纷当事人85 人,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3)把握调解工作“两策略”。一策“标本兼治”,先解决当事人思想问题,再解决实体争议问题,先解决引发治安案件的民事争议问题,再解决肢体冲突或少量财产损失的赔偿问题;另一策是“告知权利”,对因民事争议引发的治安案件,错综复杂、价值较大、分歧巨大时,暂时搁置民事争议,先调解治安案件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问题,再引导群众采取其他合法方式主张民事权利,警示当事人不得因此民事争议再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4)走好调解工作“六步棋”。一是全面调查研究诉求事实,让当事人当众充分陈述事实和理由,允许争执,找准争议的焦点问题;二是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引导当事人在主张权利的同时,认识自己的过错、承担自己的违法责任;三是各自检讨,不准批评和指责对方;四是当面主张,相互协商;五是分别沟通,引导矛盾双方回归理性,提出折中的建议供当事人考虑;六是当众宣布调解建议,促成当事人签订协议结案息诉。

2.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实际成效

龙池桥街道社情复杂,这些年来针对辖区内涉及的邻里道路、通风、采光、排水相邻权等纠纷,家庭感情财产纠纷、土地权使用权纠纷、宅基地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合同债务纠纷、历史遗留问题上访、申诉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景启调解站主动受理、积极化解,取得了一定成效。

(1)搭建了一个理性表达诉求的平台。社区村组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小纠纷和小矛盾,如果调处不及时,有的可发展为群体事件,社会平安和谐就会受到影响。有些矛盾纠纷民事、行政、刑事法律关系叠加,如果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矛盾激化,甚至能酿成治安或刑事案件。景启调解站创立了一个化解矛盾纠纷的大平台,引导诉求方回归理性交流沟通,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调解服务,如2020 年一起拆迁还建信访案件,景启调解站邀请规划、土地、信访、纪检多部门参加调解,正面回应双方诉求,妥善调解了这起信访积案。

(2)开辟了一条服务社会经济的路径。景启调解站积极维护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先后参与了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建设征地、市政建设拆迁、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矛盾化解工作,以及下岗职工、民师改制和涉军等人群的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诉求,“坚持以人为本,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6],十二年来接待纠纷当事人3300 余人次,调结矛盾纠纷1000 余起,其中复杂矛盾纠纷200 余起,形成了“4426”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运行的工作模式,《人民日报》《新华网》等60 余家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2022 年4 月景启调解站所属的龙池桥派出所还受到全国总工会、公安部的通报表彰。

建立“指标规划、指标控制、指标落实”的分阶段指标管控机制,同时有效衔接城乡规划各个阶段,通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与建筑设计阶段落实指标体系,使各项指标自上而下相互关联,并能在规划审批环节落实,最后通过标识评价(图10)。

(3)形成了一套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景启调解站运用多元力量,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加强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等联动机制,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受理、早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办,矛盾不上交,处理不推诿;“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17],将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通过扎实有效的调解工作,使群众的“诉求有人理、疑惑有人解、纠纷有人调”,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提高。

3.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经验启示

(1)强化党建引领。麻城市公安局和龙池桥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紧紧依靠街道、派出所、社区(村)、网格‘四级’党组织领导体系,主动推进以基层党组织为轴心的治理力量整合”[18]。始终把多元矛盾纠纷化解这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抓在手上。同时“实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强队伍、织密网络、筑牢阵地,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19]。经常听取部门意见,定期研究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问题,配强专、兼职调解工作干部,做好人财物保障。此外,责任压实,将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硬指标,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及时表彰先进,问责后进。

(2)开辟多元渠道。一是充分利用民间调解力量特别是发挥“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的积极性,“吸纳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优势,创新‘调解+乡贤团+网格长+志愿队’工作模式”,[20]发挥乡贤达人的社会效应,做好调解工作;二是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职能优势,认真落实属地管理,部门履职,分级负责的方针,坚决杜绝部门失职渎职,推诿甩锅行为,由调解民警做法制审核;三是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及时汇报并提出调解建议,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动、多措施化解,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四是做到化解矛盾途径多元,引导当事人通过自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途径化解矛盾和依法表达诉求。同时在化解矛盾方式上做到多元,通过“网上调解室”,利用“互联网+调解”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用‘远程视频’调解、巧用‘微信视频’调解、善用‘政务微信’平台”,[21]倾听诉求,答疑解惑,打开心结,使矛盾纠纷得到化解。

(3)注重组织建设。麻城市公安机关协助街道、社区(村)和网格增强调解力量,减少调解队伍人员流失,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和民警到景启调解站实习工作,该站专职调解员传授调解实战技能,并经常在辖区内组织多种形式调解专业知识学习活动,围绕排查梳理、教育感化、社会联动、矛盾调处与事后回访等工作环节指导辖区干部和网格员及民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调解业务实战技能;同时鼓励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22]。依托街道党工委鼓励辖区党政干部和民警到基层一线做调解工作,对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和重用。注重强化警民共治,依托“一村一警”作用,做强“民意警务”;充分发挥片警优势,始终做到“百家熟、一口清”[23],将走访联系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干部和民警的必修课。

(4)力求标本兼治。“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发挥着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24],在化解矛盾策略上,景启调解站追求标本兼治的目标,对矛盾纠纷调解时,先解决思想问题,再解决实体争议问题,先解决引发治安案件的民事争议问题,再解决肢体冲突或少量财产损失赔偿问题。在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化解上,该站当场当天不能调结的纠纷,先期疏通思想,缓和对立情绪,不让其激化成治安或刑事案件,后期再逐步想方设法化解矛盾。按照“三可三不可”原则①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妥善处置群体事件。[25]在特殊群体诉求上,该站依法依规处置,对无法理依据的诉求,做好释法说理工作,促其回归理性,通过因地制宜、行之有效地工作,提高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度。

(5)开展预警研判。发挥“一村一警”“情指勤舆一体化”“所队合一”,落实社区警务“一标三实”举措,突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中的公安职能;提高预警研判水平,扎实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制度防”等防范机制,积极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6]加强反电诈、反群体性侵财犯罪、反侵犯老年人权益犯罪,多层面防控共筑安全屏障;推进“警格”与“网格”的深度融合,形成公众参与、专群结合的地方特色社会管理新格局,[27]主动收集社情民情进行信息筛选分析,对治安重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进行研判,确保“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并及时提出矛盾纠纷化解预案;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水平,大力宣传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诉求”[28];将调解工作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以案释法,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完美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敏锐感知,“强化数字赋能,合成作战,精准发力,建立收集、研判、预警、推送、落地、反馈的闭环式工作体系”,[29]实现信息共享。

(6)坚持以人为本。“‘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30]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景启调解站追求的核心宗旨。调解人员在接待群众时充分听取诉求意见,换位思考、体会群众的实际困难,能够当场当天解决的矛盾纠纷,绝不放过夜。对于不能及时化解的矛盾,首先给予安抚,舒缓其紧张对立情绪,指明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给诉求群众以希望和安抚。对有特别困难的诉求群众,用法律途径解决不了的,建议给予帮扶救助,让诉求群众始终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坚持群防群治,汇聚民智民力,探索“法治、德治、自治”融合新路径,发挥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开创了区域统筹、部门联动、数字支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局面。

三、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未来改进

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需要有效的互动渠道承载情理与法理的双向说服,因目前社会固有的道德伦理规范形成了群众期望政府和基层官员包揽一切问题的传统,这会导致个体利益诉求得不到实现进而出现矛盾扩大、化解失范、社会失序等风险,所以调节社会成员矛盾纠纷应更多沿循法之精神的贯彻,如行政裁决、人民调解、诉讼等常见纾困机制内嵌有法之要素,以法之思想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行动指引,遵循法之原则规避人情世故,以作为对不同群体诉争行为的评价标准和裁判依据,此亦为对具体层面法之规范的践行,是未来实现社会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必要之途。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政治引领力

“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答题,坚持系统治理,查漏补缺,推动党建引领基层工作逐步走深走实。”[3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发挥党在基层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核心作用的根本政治保障。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威望和党建的引领作用来提升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组织力、执行力与资源整合力,充分释放党和国家的意志,为人民调解、行政仲裁、诉讼、信访等纾困方式提供更为全面的政策支持。“与其他部门相比,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党员的比重更大、对党建工作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32]。景启调解站是由麻城市公安局、龙池桥街道党工委、龙池桥派出所共同设立,直接归属公安派出所管辖的调解机构,具有党建工作的先发优势,但更需要突出党领导区域治理的政治优势,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分工,加强分类指导,把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作为社会治理和党员评先的“硬指标”,完善督导检查、挂牌督办、评估考核、情况通报、经验总结等工作制度,督促动员和指导各级各类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地履行其责任,切实地发挥起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二)加强组织保障提升矛盾纠纷化解部门执行力

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着特定的情景因素,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调整渐入深层的现实背景下,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异化升级,拆迁纠纷、征用矛盾、医患纠葛等引发的对抗、信访、缠讼现象愈演愈烈,不仅要通畅民众的利益表达渠道,更需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部门具有较好的法律素养和较高的执法能力,此时对各部门之间的组织保障要求很高。“枫桥经验”提供的经验就是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按照“组织建设、预测工作、预防工作、调解工作”逻辑关系次序,将组织保障放在第一位,因为组织保障与矛盾纠纷化解的质量高度相关,完备制度保障直接影响着矛盾纠纷化解的成败,所以基层政府、公安、税务、检察等政府职能机构应具备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处置纠纷的综合素质,组织成员亦需具备相适的法律素养和规则意识,调解中心则需提供场地、网络平台维护、机制建构等保障措施,通过加强部门协作,依靠综治协调,明确部门分工负责,确保履职尽责,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同时,通过制度保障措施加强部门工作落实力度,严格检查考核,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部门之间“推诿甩锅”等行为。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政府公信力

由于社会组织总体上发育不足,当发生矛盾纠纷时就缺少一个安全有效、双向互动的安全阀,此时需要基层政府以法治思维为指引,集合多元调解力量,提高人民调解、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工作质效,促进街道、派出所、社区、网格等联动。尽管这种政府出面组织多元调解会造成基层政府的政治成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的增加,但社会已然成形的依托公安机关“110 接处警平台”、“情指勤舆”一体化创新平台、“雪亮工程”、“一村(社区)一警”和社区网格化体系以及大数据平台,以及“百警进百家”活动、畅通民意警务、“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网格保安室”三级联动机制可以“深化多元共治,激活‘平安细胞’,积小安为大安,变平安为长安”[33],能够让群众的诉求得到切实的回应,同时社会开展的重点人、重点事件的排查和防范工作,提高了矛盾纠纷预警的前瞻性和研判的精准度,反而降低了矛盾纠纷可能造成的社会风险。当然,基层政府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网络舆论引导和责任追责问责方面还存在缺陷,有可能降低政府公信力,这就更需要在纾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中秉承法律属性,尤其是发挥公安职能和人力、物力、科技等优势,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网上网下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诉求,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处置化解复杂矛盾纠纷。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创新力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专业性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34],必须配齐、配强有做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责任心的调解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业务学习,使调解干部“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具备一定调解技巧,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精通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35]。还要创新服务方式如开门接访、上门调解等,热情细致帮助解纷;同时必须充分依靠群众,激发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聚合民智民力,强化“三治”融合,发挥群众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中排查、发现、防范、化解等环节的自主性,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满意度。[36]总之,构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政策性、法理性都比较强,是一项做基层群众工作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工程,“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及时对基层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完善和发展。”[37]只有不断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途径,才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建设平安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纠纷矛盾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误帮倒忙引纠纷
基层在线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纠纷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