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竹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重庆 400715)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社会治理的科学[1],担负着重建社会治理模式的使命[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出现和崛起[3]。作为实证研究方法的定量研究在为公共管理学科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研究规范化的同时,也对公共管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管理学科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定量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当前,在定量研究的课程教学方面,相关的研究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定量研究教学的应用。一些研究关注了我国定量研究的教学应用情况。在涉及的科目及学科上,包括公共管理[4]、古代文学[5]、文化产业管理[6]、金融学[7]等。在相关课程方面,包括 “旅游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实践”[8]“教育统计与测量”[9]“高等财经”[10]“社会学研究方法”[11]等。在学生群体方面,大学生[12]、研究生[13]均是关注的对象。第二,学生在定量研究课程学习上的体验。既有研究普遍发现,学生在定量研究课程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14],表现为主观层面上的学习焦虑、挫败感和缺乏自信的体验,自我效能感低,认为课程难度大、枯燥无味,收获不大。客观层面上,则表现为投入大、收效低的低学习成就。第三,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解析。对于学生在定量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上的困难,一些研究探究了其背后的原因,可从学生本身与课堂教学两个层面展开,而学生角度又可以细分为智力与非智力两个角度。从智力角度而言,定量研究方法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而社会科学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多为文科生,因数学学习的要求较低,其数理统计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没有接受足够的数学和统计学训练,对数学不够自信,难以理解定量研究方法中的原理、数据、公式,对统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也较为不足,是其在定量研究方法上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15]。从非智力的角度来看,一些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对课程的价值认同感才是其学习困难的主要诱因。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花时间自学,对定量研究的价值认同感低,导致了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成就低下与应用困难[16]。从课堂教学层面上来说,方法类的课堂存在师生课堂互动不足、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足、课堂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这也在客观层面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困难[17]。
纵观已有文献,既有研究对定量研究方法课程学习进行了一些讨论,明晰了定量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性,探讨了定量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体验,分析了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这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整体来看,既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内容上来看,对于定量研究方法课程的研究总体较少,在新时代,以 “双一流” 为背景打造 “一流学科” 、培养 “六卓越一拔尖” 为现实需求,探讨课程学习的还不够。二是从专业领域上来看,定量研究的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管理、经济学等学科领域与专业,对公共管理学科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探讨还较为缺乏。三是从分析的视角来看,当前的研究大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探讨学生学习的情况,缺乏从教师视角出发,从教学层面关注课程教学质量。
基于此,本研究以 “公共管理定量研究方法” 课程为例,尝试总结当前该课程的教学情况,继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与实践参考。
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承担着广育人才、生产新知来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互联网大数据方兴未艾,现代社会逐步迈入 “大数据” 时代,对数据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因此,培养个体的数据素养,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增强大学生的数据素养,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关注政府治理的学科,其势必担负起的这一使命。定量研究方法力图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情境中探求规律性,对该方法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数据人才。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是试图进入研究领域,还是进入政府部门或私营企业的学生,研究技能都同样重要。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因此,提前让学生了解、熟悉、学习定量类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为其将来的科研训练发展打下基础。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而言,该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一方面,定量研究的方法训练对于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得数据者得天下” ,经济、社会各领域中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因此,通过 “公共管理定量研究方法” ,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对高校教师而言,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学与科研割裂,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写论文、出专著、申项目、填表开会等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挤压了教师的教学空间,再加之教师的学术研究内容普遍与教学内容脱节,考核体系上重科研轻教学,导致了教学与科研的错位与矛盾[18]。教学与科研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从应用层面上来看,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公共管理定量研究方法” 课程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经历、科研项目,以科研引领教学,将科研课题作为教学素材贯穿其中,进行定量研究方法的示例,向学生讲述定量研究的难点、痛点与重点,有助于增强课堂授课的鲜活性与丰富性,让学术研究及其成果为教师课堂授课提供坚实的支撑,真正实现以研促教,引发学生的思考,培育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所学课程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诊断、凝练、总结自身在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也可根据教学安排,有针对地开展一些科学研究,达到教研相长。通过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以研促教、寓教于研,以研究型的教学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育。
研究方法是一种工具,掌握一种研究方法需要具备从理论到操作再到应用跨越三个阶段的知识和技能[19]。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简单的公式表达之外,获悉其背后的知识原理,避免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的问题,这有助于其今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实践方面,以 “用中学” 的理念为指导,将理论讲授、动手实践和方法传授相结合,团队讨论、小组实践和文章写作等策略相结合,达到让学生真正学懂会用的目标。应用则以课程论文为引导,要求学生自行选题、研究设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真正将知识加以应用。通过多层面、多维度的训练,学生获得了直面一线科学研究的机会,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共管理定量研究方法” 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上机实验、答疑解惑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与传统权威型的 “教―学” 模式不同,教师的核心在于引导与示范,这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以自身为案例,传授定量研究方法学习的经验与教训,通过适度的 “自我暴露” ,有助于消解教师的权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构建一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其次,在上机实验中,教师能够实现与学生一对一频繁、近距离的接触,在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建议,有助于师生之间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建立一种朋友式、平等的关系。
“公共管理定量研究方法” 的教学坚持数理统计模型与软件实操二者协同并进的形式。但对于学生而言,其数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使其在理解数理统计模型等知识上存在很大障碍,从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抗拒心理,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受其影响,课堂上学生玩手机、交头接耳的情况偶有发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性不足。
经验是教师分析教学成果、总结教学得失的关键。当前,在 “重科研轻教学” 的指挥棒下,教师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课程建设。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学习效能、学习策略各有差异,再加之教师教学经验有所欠缺,导致在课程内容与形式安排、师生沟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与优化。
该课程以主要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课堂中的部分时间以 “低头” “静默” “走神” 的方式度过,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自主性不足还表现为缺乏自主训练的意愿,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在课堂之外进行练习,难以获得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深化,这就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就遗忘了学习的内容。
一是在课前对学生的数学、统计学知识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统计学教学内容。二是不断创新数理统计类知识的讲授方式,尽量避免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基于具体的例子,结合语言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模型。三是设计生动的讲述内容。在统计学相关知识的讲述过程中,穿插大量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扩展性案例,给出一些与统计知识有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数理统计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查漏补缺,弥补课堂教学无法重复观看的缺憾。
一是加强任课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打造基于教学能力提升的共同学习体,相互分享课程建设经验和教学模式应用经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二是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参与相关的教学能力提升讲座、论坛等,观摩优秀教学案例,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梳理、提炼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策略与行为。三是在该门课程授课过程中及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要以开放积极的心态,主动面向学生寻求课程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备课质量,通过多轮课程循环,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能力。四是教师要合理分配、安排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并在综合评估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承担适量的教学任务,以便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课,并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是辅导员、团学组织等应广泛倡导、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与普及率,鼓励学生将课程的学习与学术类竞赛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起来,让学生建立在 “用中学” 的理念,在参与这些比赛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切身意识到统计知识在定量研究方法中的重要性。二是在教学形式上,个人与小组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安排中可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小组内部通过阅读文献和亲身经历选出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针对问题,从调研背景、调研目的、变量选择、调研计划等方面制作调研方案。设计问卷、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并以PPT形式展示研究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增加学术文章作为案例给学生阅读和讨论。教师可提供定量研究方法文章的目录,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阅读,在课堂上充分讨论,在课后及时反思总结,以此来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他们对定量方法的了解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