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生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在农业物流的应用展望

2022-12-17 01:35蒋义刚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物流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物流业共生

蒋义刚,徐 静,田 跃 (扬州大学 农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0 引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日益突破了行业壁垒的桎梏,从单个产业到产业链乃至产业网,相互间的渗透和融合已成为普遍现象,产业共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对产业共生理论追根溯源,详细梳理其发展脉络,整理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必要。

1 共生的内涵

共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Antonde·Bary 在19世纪70年代末提出,主要用于描述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发展,对共生现象的认识也从自然生物界拓展到了社会系统,并进一步深入到经济生活。在共生概念由生物学领域向经济学领域迁移的过程中,袁纯清[1]借鉴生物学共生学说,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系统等方面对共生关系进行了分析,以共生密度和共生界面界定共生状态,从而提出了经济学共生理论的基本体系、逻辑框架和分析方法,从而奠定了经济学共生理论的基础。

2 产业共生的基本研究

2.1 产业共生概念和内涵

共生概念在迁移至经济学领域后,早期主要应用于工业生态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强调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随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的发展,产业共生的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Renner 在关于产业区位的文章中描述了不同产业间的有机关系,对产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也由此发端。Frosch 将产业生态网络与共生结合起来,认为处于一定产业网络中的企业,可以在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类似生物学领域共生关系的工业共生。Robert 通过对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进行研究,探讨了在一定区域内不同产业之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丹麦学者John 明确提出了产业共生的概念,认为企业可以利用废弃物降低环境的负荷和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建立产业共生循环体系。Chertow 认为产业共生是指通过能源、原材料和其他材料的交换,通过合作重组分离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可以通过合作和协作实现废弃物交换、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和服务提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从上述概念阐释可见,产业共生是在借鉴自然界生物共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区划、能源利用、资源共享、废弃物处理、信息服务等产业经济的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在袁纯清共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实践,对产业共生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胡晓鹏[2]认为产业共生的实质是一种经济组织学现象,共生单位的职能分工不同,但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下,它们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互动和协调,并发展成为了除市场和企业之外的另一种组织形式。推动共生关系形成的内部因素是产业链的连续性,而外部因素则是产业链连接带来的价值增值性质。肖忠栋等[3]认为产业共生的根本在于经济和生态的整合,基本原理在于将废物变成有用的产品。王珍珍等[4]总结出产业共生的内涵包括自组织演化、共同进化、合理分工及合作竞争机制,并且认为这四个方面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李南等[5]认为产业共生是现代企业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模仿进一步进行组织创新而形成的模式,企业除了利用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副产品之外,还通过信息流、人才流和技术流的互动以实现全面合作。

2.2 产业共生的模式

通过对产业共生模式研究的梳理,研究方法以循环经济分析和产业经济分析为主。在产业共生模式的分类上,大部分研究者都借鉴袁纯清共生理论中的共生模式分类方式,将产业共生模式分为行为模式和组织模式两方面,在行为模式上包括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四种类型,在组织模式上有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等四种类型。也有研究者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提出了不同的产业共生模式,夏训峰[6]认为产业共生的模式应分为共栖、互利型共生、寄生型共生、附生型共生、混合型共生五种类型;董博[7]认为产业共生的模式应分为自主实体共生和复合体共生两类;陈萍[8]则认为产业共生的模式应分为对称共生、非对称共生、混合型共生三种类型;申远[9]则认为产业共生的模式应分为市场共生、资本共生、资源共生、技术共生四种类型。无论如何划分产业共生模式,都可以从共生单元、共生秩序、外生媒介、内生媒介四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去促进产业共生模式的优化,以最终实现对称互惠的连续性共生,进而实现产业共生系统的效益最大化,保证产业共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 产业共生的系统机理

产业共生系统机理研究主要从动力机制和演化路径这两个角度切入,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所得的结论也不尽相同。高萌泽[10]认为产业共生系统在内外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其演进的生命周期应分为集聚、组网、创新和衰退四个阶段。张昭[11]将生态共生与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交融,引发出了集群共生度的概念,从而实现了对某个系统的集群共生状态的全面评价,并建立了创业风险投资集群共生动力系统的SD 模型。李勇[12]从产业共生系统的经济性、生态性以及自身演化的复杂性出发,定性分析了产业共生系统成长的动力机制。郭承龙等[13]认为产业共生系统的形成与变化并非偶然发生,而是系统中的主导动力机制推动着生命周期不断演进的结果。李南等[14]认为产业共生系统中各个共生单元的内部和共生单元构成的共生系统具有相似的动力机制,共生系统的动力机制一般包括双适应、协同竞争、正负反馈、知识转移和扩散等。王珍珍[15]认为产业共生系统的四种共生行为模式体现了两个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建立竞合模型可以分析两个产业联动发展的稳定均衡点以及稳定条件。

3 产业共生的应用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共生应用实践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其中生态工业园是产业共生应用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从构建模式、运作机制、共生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研究工作。

在构建模式方面。刘建伟[16]对不同企业间的契约式共生和同一企业集群内成员共生这两种构建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促进生态工业园的不断发展需要市场、政府、企业根据不同的构建模式采取不同的推进措施。牛淼[17]认为生态工业园的构建模式可以分为自主共生型、产业共生型、改造型和虚拟型,其中产业共生型模式适合在具有特色农业资源的地方进行发展。吴志军[18]认为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主导产业链型、多产业关联共生型、全新混合型三种构建模式。

在运作机制方面。蔡小军[19]在合作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益分配模型,认为合作各方都获得最大收益是共生链稳定的充分条件。邓伟根[20]认为质能循环市场是生态工业园形成利益激励机制的根本手段,也是形成产品市场的先决条件。陈林[21]从不完全信息与系统多样性两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的信任机制特征,得出了政府应积极参与生态工业园信任机制构建的结论。

在共生评价方面。王曙光等[22]从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共生稳定性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王元亮[23]界定了共生指数的内涵,从协调同生、循环再生、产业共生和清洁自生四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关新宇[24]将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绩效、能力、特征和其他四种类别,指出生命周期评价和稳定性评价是未来生态工业园效率评价的发展方向。王艳秋[25]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物质减量循环、网络结构四方面构建了油气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4 产业共生的应用展望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如何利用产业共生理论指导农业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共生发展,特别是区域农业企业集群与物流业之间的产业共生发展,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阶段,中国多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企业的规模较小,农产品的品牌打不响,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动力不足,无法实现农业产业的融合。究其原因,是缺少形成区域农业企业集群的外部条件,未能形成区域农业企业集群,最重要的是为区域农业企业集群服务的物流业未能得到相应发展。一方面,当前的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较差、信息化程度较低、规划布局合理性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系统,物流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有效供给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客观存在的季节差异性较强、地理分散度较高、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使得为农业产业服务的物流业成本较高、效益较低。这些内外因素,造成农业产业服务的物流业行业门槛高、经营风险大,因此急需采取措施促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只有在稳定的市场需求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农业产业服务的物流业发展是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前提的,而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立足于区域特色农业资源进行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即要求农业企业进行集群发展。区域农业企业的集群发展和配套服务的物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物流业需要区域农业企业集群的稳定物流需求,才能促使其不断完善物流设施、提高物流效率;区域农业企业集群也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才能保证其运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区域农业企业集群与为其服务的物流业因市场关系形成了供需匹配、利益共享、价值一致的产业关联,区域农业企业集群和为其服务的物流业要进一步地发展,有赖于两者的共同发展,缺一不可。

产业共生理论认为通过产业链而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导向下可以达成有效融合,在市场环境中实现共生发展。归根到底,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的融合进程不快,是因为缺少区域农业企业集群与物流业共生发展理念,没有实现区域农业企业集群与物流业的共生发展。在共生发展的理念和模式下,区域农业企业集群内存在大量实体流动,其价值及价值实现的规模效应带来了大量的物流需求,区域农业企业集群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可以带动物流业的发展;而物流业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能满足区域农业企业集群的物流需求,不断为区域农业企业集群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促进区域农业企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在共生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农业企业集群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业的供给服务互相匹配,形成了良性的供需合作,可以有力地提升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发展,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物流业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物 流 业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