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黑龙江·马春远
前往雪乡
自制的飞蝇钩
北极茴鱼,鲑形目茴鱼科,俗名板撑子、金鲫鱼、花翅子,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流域。北极茴鱼为冷水底层鱼,主要生活在沙底的清澈山溪中,以水中昆虫及软体动物为食。由于数量锐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北极茴鱼的鱼鳍上生有漂亮的花斑,鱼体长,侧扁,口裂斜,上下颚各有一行牙齿。背鳍高大,上缘圆凸,脂鳍很小,尾鳍深叉形。背部深紫色,体侧淡黄色。北极茴鱼属于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长年不入大江和湖泊。夏季活动于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质清澈、水流较急的溪流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两次洄游——短距离的生殖、适温及索饵的春季洄游和躲避干旱、冰冻的秋季洄游。
我野钓半生,获鱼无数,却不曾钓过北极茴,真乃憾事。
说来也巧,某次我在南宫水库野钓时,钓友吕林鱼饵用尽,向我求讨,我倾囊相助。他鱼获陡增,兴高采烈地邀请我去他家乡钓鱼,最有吸引力的就是,有可能钓到北极茴,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啊!
8月14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我和春江驱车前往吕林的家乡——黑龙江雪乡。雪乡位于牡丹江海林市长汀镇,隶属大海林林业局,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称,每年雪期长达七个月,积雪厚度2米左右。这一切,为北极茴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生存条件。
行程百公里,7点到达长汀镇。吕林已召集了七八个野钓高手,组成了一支摩托队,正在镇政府门口迎接我们。
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们向雪乡进发。山中“活地图”老郭开路,老焦、老汤、老张等紧随其后,吕林押后。
十几公里后,路边出现了一条布满石头的河流——海浪河。
海浪河发源于海林市境内西南部张广才岭,大秃顶山一带,由18条小河汇成,全长201.5公里,河宽50~125米,水深1~3米,河水清澈见底。据说,早年间这条河鱼类资源丰富,有哲罗鲑、细鳞鲑、北极茴鱼、雅罗等许多名贵鱼种。大的哲罗鲑有几十斤,细鳞鲑也有七八斤的,吕林十几岁时,一天下来可以钓几十斤北极茴。可是因保护不当,电鱼者频现,这些珍稀鱼种已濒临绝迹。
海浪河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片平坦的石滩,那里大大小小的石头都被山水冲刷得圆滑无棱。达到目的地后,我们分成三组,吕林、老郭和老汤去下游,老张和老焦去上游,我和春江没带水裤,只能留守。
钓手们开始拴钩,我发现他们所用的钓组很不寻常。3.6米的竿子轻、细、硬、挺,钓线均为浅绿色,长度是钓竿的两倍多,既没有铅坠,也没有鱼标,只拴着一个2厘米长的自制毛钩——一种特殊的长柄钩,粘动物的毛发或飞鸟的羽毛。毛钩有各种不同的形状,飞蛾、苍蝇、蚊虫、蜜蜂,等等,十分逼真,令我大开眼界。我不明白为何钓线都是浅绿色的,老郭道出了原因:一是北极茴鱼对绿色有亲近感,抛投时不会受到惊吓,二是绿色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比较醒目,便于钓者掌握毛钩在水下的方向以及北极茴咬饵的钓点。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我见过的各种野钓法不可胜数,这种新奇方法还是第一次见。
钓手们换上水裤,背上双肩包,头戴草帽,手拿钓竿,下到齐腰身的河水中,每人腰间挂一个网兜,一半没入水中。因北极茴鱼出水很快就会死亡,装入网兜,在水中漂来漂去,可以保持鲜活。
钓手们选择急流、深湾、大石头下作为钓点,不停地抛投。绿色的钓线在空中飞舞,有点像电影《大河恋》展示的钓法,只是线组没有那么长,动作幅度没有那么大。两组钓手向着不同的方向,边走边钓,渐渐远去。
我和春江有些束手无策,既没有准备轻便的细竿,也没有漂亮逼真的毛钩,更没有那种娴熟的抛投技术。我俩只好拿出路亚竿,挂上亮片,把希望寄托于细鳞鲑。我俩拉开距离,各自选好钓点,有模有样地抛投起来。雪乡的河水真凉啊!天上的太阳晒得头冒汗,水靴中的脚却被冻得没有知觉。我俩赶忙跑到岸上,脱下靴子站到滚烫的石头上,好一阵才缓过劲儿来。
正当我俩穿上靴子准备再战时,远处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吕林从下游河湾处钓到了第一条北极茴,他高兴地喊:“快过来,钓到了,钓到了。”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目不转睛地盯着网兜,神秘的北极茴鱼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两步之外,我已清楚地看到那条银白色的鱼在网兜中游来转去。
吕林吩咐道:“拿个矿泉水瓶装河水,浇在有洼的石头上。”我立刻照办。
他这才小心翼翼地把网兜里的鱼轻轻倒在石头上,并让我不停地浇水,让春江拿着草帽遮住太阳。
我们仔细地欣赏起这条北极茴,它有25厘米长,最宽处有6厘米,银白色的鳞片中掺杂蓝、黑、黄三种颜色的斑点,腹部有两道金色的鳞片,背鳍有红色的斑点,尾鳍深红色,呈宽剪叉形。
我想伸手摸一摸它,却被吕林制止:它在冷水中生活,用手摸它,无异于有人在拿火炭烫你的手。我赶忙缩手,迅速拍了几张照片后,吕林先用青草围住它,再将它轻轻拿起,然后迅速放回水中。它摇头摆尾,跃入激流,打了个扑腾,消失在冰冷的海浪河中。
我和春江感叹着不虚此行,并勉励对方继续努力,看谁先钓到目标鱼。他选择了上游的开阔水面,抛竿无障碍,收竿不挂底,但那儿不是目标鱼喜好之地。我选择了下游的急流,河水在好多大块的石头缝隙中喷涌而出,形成1米多高的落差,北极茴鱼喜欢在大石下的激流中觅食游弋。
我换上一个最小的带尾毛的旋转亮片,站在河中的一块石头上,不停地在激流中抛来抛去,希望能被目标鱼青睐。
3.2.5 样品稳定性 取注射用硫酸核糖霉素适量,按“2.4.3”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项下方法,同“3.1.5”方案考察样品稳定性,结果硫酸盐含量的RSD为0.2%,说明供试品溶液在该实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突然,春江的呼喊声从远处传来:“中了,中了。”他正摇轮往回拉,从竿梢的弯度可以判断出不是大鱼,也许是北极茴。我赶忙蹚水奔过去,是一条筷子长的红尾。
我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抛投,坚信后来者居上。抛投到第三下,竿梢猛地抖动两下,我往上一挑,迅速收线,心里激动,这要是一条北极茴,无疑给我的野钓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小心翼翼地摇轮,是一条银白色的鱼,它还在挣扎。拎到面前一看,竟然是一条马口,我大失所望。我正要摘钩,又传来春江的声音:“不好啦,快来人啊!”我转身望去,他正仓皇失措地往岸上跑,只见宽阔的河面上,一道“人”字浪在不断扩展,浪尖上赫然是个半尺高的蛇头,原来是一条蛇在向春江游去。
我赶忙上岸,捡起几块石头跑过去,一顿猛烈攻击后,蛇转头向对岸游去。
“摸摸裤子湿没湿,叽叽歪歪地喊啥啊?一条小水蛇而已。”
春江不服:“你才尿裤子,换你怕不怕?”
“我是怕,不过我敢于斗争。”我不以为意。
他突然喊道:“你看对岸是啥?”
我转头一看,五头梅花鹿正在河边喝水,还不时地向这边张望。
我感叹道:“不愧是雪乡,生态环境保护得真好,梅花鹿竟然不怕人。”
“啥眼神啊?你仔细看看那是几头梅花鹿?”
“五只啊,小孩都能数过来。”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可惜小孩分辨不出梅花鹿和狍子。”春江揶揄道。
我仔细一看,可不是嘛,西边三只身上有白色的花点,是梅花鹿,东边的两只全身黄褐色,体型较小,分明是狍子。
“人老了眼神也不行了,不比你们年轻人了。”
“别上不去天怨屁股沉,没认出来就是没认出来。”春江嘴上不饶人。
山里天气果然多变,刚刚还是蓝天白云,转眼就乌云密布,豆大的雨滴落下来。我俩赶忙往车里跑,他离车近,几步跑到车前,打开驾驶室门钻了进去。我跑到后座车门前,刚拉车门,却见一条黑花的蛇像一摊牛粪一样盘在车门下,伸着头,吐着芯子,吓得我大叫,我转身跑向对面车门,拉开门立即钻了进去。
春江乐得哈哈大笑:“害怕吗?摸摸湿了没有。”
我无心理他,扒着车窗盯着那条尚未离去的黑花蛇,无论是敲车窗、敲车门,还是鸣车笛,它都毫不在意。我只好把车窗摇下一拃宽,拿起一瓶矿泉水扔向它,再迅速摇上车窗,它这才懒洋洋地爬向对面的树林。
十几分钟后,太阳出来了,老张从上游返回,他竟然钓到了两条北极茴。我俩跑向河边,老张已把鱼放在湿漉漉的草上,大的有三十多厘米,小的也有25厘米。
吕林、老郭和老汤也回来了,他们竟然钓到了四条北极茴,真是高手。
涉水飞钓
去下游探钓的吕林和老郭
老张钓到两条北极茴
春江钓的红尾
大家都说是我和春江给他们带来了好运,他们很久没发现北极茴了。我说这不是运气的作用,而是当地政府和百姓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之广大钓友支持配合的结果。在上下游2公里的范围内,我们钓到七条北极茴,是一件大喜事,说明北极茴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只是种群数量远未恢复。
临近午时,准备餐食。吕林和老汤捡了十几个河蚌,老郭和老张捡了一些榛蘑,老焦在林中采了一些山木耳,春江拉着他们去附近的农户家烹调。
我不甘心“空军”,拿着吕林的钓具,坐在石头上反复琢磨,决定在午餐之前练一练。由于钓线太长,线组没有铅坠,我抛了很多次皆抛不出去,其中数次挂到脖子。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我走到下游,走进水中,让河水直接冲走钓线。在激流的冲击下,往回拉线时需要用力,奋力上扬鱼竿之时,钓线腾空,便可在空中随意挥舞。我练习多次,终于可以把“蛾子”抛向激流。
我往下游走了几十米,向几块大石头间的激流抛出“蛾子”,不承想,一股拉力竟然传到手上,劲头还不小,我往上一挑,一条银白色的鱼从激流中跳起。由于线太长,我后退数米才把鱼拉到浅水。看准时机,我迅速抓住线,拉鱼到河边,定睛一看,是一条筷子长的北极茴。
我兴奋不已,它可是我平生钓到的第一尾北极茴鱼。我想把它拎上岸,却怕它受伤,想向大家展示一下,可人都不在附近。我便学着他们的样子,迅速将它拎到岸边的草上,拍了一张照片后,轻轻摘钩,从水中选了一块片状石头,将鱼铲起,放回河中。它静止了几秒钟,摇摇尾巴游走了。
要开饭了,大家做好的佳肴已经摆好。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我也钓到了北极茴。大家纷纷向我表示祝贺,唯独春江不信:“空口无凭,谁能证明你钓到了?”
“我拍了照片,你们看。”我拿出“证据”。
“我刚才也拍了不少照片,我说是我钓的呢。”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好了好了,别闹了,倒酒开喝。”吕林拿起酒瓶子,给每人倒了半杯当地的黏苞米小烧,举杯宣布野餐开始。
吃到太阳偏西,酒足饭饱。我和春江打算返程,但大家坚持挽留,说是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小水库,让我俩过足钓瘾再走。
发河水库是一个山中的小型水库,里边有鲤鱼、鲢鳙和鲫鱼,听说还有30斤以上的大草鱼,颇具挑战性。为此,我打下了四支海竿,主钓大草鱼,再用一支6.3米手竿钓鲤鱼和鲫鱼。
春江一贯是“先生活后生产”,他支好了床式帐篷,架好钓椅,打上两支短竿,以拉饵为主,一边打窝一边钓。嘴上絮叨着:“这儿到处都是蚂蚁,真烦人。”
可不是嘛,我也发现了排着长队的大黑蚂蚁忙着搬家,这是大雨将至的征兆。我先拉紧渔具包,防止蚂蚁进入,然后坐在椅子上眼盯浮标,耳听铃铛,静候咬钩瞬间的到来。
山里的夜幕降临得很早,我换上电子标,带上头灯。
春江唰唰地抛投,但仍无任何咬口。
到了晚上九点,吕林来电话询问战果,我俩不免有些尴尬。春江以一句“晚上水凉鱼不开口”搪塞过去。
正当我俩商量对策之时,大雨忽至。春江钻入帐篷,我跑进车里。半个多小时后,雨势转小,我盖着毯子一觉睡到天亮。
雨已停,我去检查四支海竿,希望夜里有大鱼到访,可是海竿并无异动,手竿却被拽进水里。肯定不是什么大鱼,不然早拽到深水了。我拉起失手绳,捞起鱼竿,竟然感觉有一点挣扎的拉力。我立刻挺竿后撤,果然有一条鱼在水中扑腾。我直接甩到岸上,是一条虎皮嘎牙子,好大的家伙,比我的脚还长。
春江闻声起来,一番赞美过后也进入了垂钓状态。细竿小钩好操作,拉饵雾化起窝快,春江接连上鱼,一拃长的柳根子、白鲦,一连钓了十几条,半斤左右的鲫鱼钓了四条。
我换了一遍海竿的爆炸饵,继续守在手竿旁边。手竿钓组一钩躺底、一钩悬空,底钩搓饵钓鲤鱼和鲫鱼,上钩挂玉米钓草鱼,可是直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依然毫无动静。
随着气温上升,小鱼来闹窝了,我干脆双钩挂玉米,专钓大鱼,可是一直等到春江煮好面条也没有鱼获。
我俩一边吃面条,一边分析水库鱼情。春江认为是大鱼太少,我怀疑是饵料不对路。我俩决定无论钓多钓少,午饭前撤退,不给热情的渔友们添麻烦。
笔者在路马口
钓友们在河滩聚餐
野生嘎牙子和鲫鱼
我终于钓到北极茴
我用蚯蚓钓到的鱼
饭后,我把最后一轮爆炸饵换上,继续蹲守。春江又钓了两条鲫鱼,鱼就停口了,他开始晾晒帐篷。我也拉开渔具包进行晾晒,里面的一个小布袋引起我的注意,那是我带的蚯蚓,昨晚的那条嘎牙子就是用它钓的。
我换上蚯蚓抛了下去,三分钟后,浮标突然下顿,随即上升。我一抬竿,是一条半斤的鲫鱼。我再次抛竿,一个黑标很快出现,两条鲫鱼齐上岸。果然是鱼饵不对路,山里水库的鱼喜食天然饵。
我迅速调整状态,不停地抛竿、拉鱼,连续钓了十多条大鲫鱼,大的有七八两重。突然,浮标横向平移,我手腕一抖,巨大的拉力促使我果断松开了鱼竿。显然是一条大鱼,它带着失手绳向对岸扎去。晨风掀起波浪,鱼竿在水中漂来荡去。我拉了几次失手绳,直到对方力道减弱才拉回鱼竿。反复三次,我终于将竿子挺了起来,竿身大弯,6号主线嗡嗡作响。我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遛鱼,几番喊春江拿抄网来,却不见回答,他去车边叠帐篷了。直到我遛翻了鱼,他才赶来帮我抄起这条足有6斤的大鲤鱼。他吃惊地问我用什么钓的,我告诉他用的蚯蚓,野生鱼对天然饵情有独钟,就像北极茴专吃“蛾子”。他将信将疑,拿起装蚯蚓的小布袋,把剩下的蚯蚓倒在手掌上。只剩六条了,我俩平均分配,他拿着蚯蚓跑回钓点,连续钓了五条鲫鱼,由于窝里小鱼太多,蚯蚓很快被啄食殆尽。
我则用最后三只蚯蚓钓了六条鲫鱼和一条3斤重的鲤鱼。见钩上还剩一点儿蚯蚓皮,我又抛了进去,钓到最后一条小鲫鱼。
春江兴致大发,要找地方挖蚯蚓。可离撤退时间仅剩半小时,吕林又来电话,要安排午饭,我们不想再给他添麻烦,便谎称已在回家的路上。
春江在“壮志未酬”的情绪中收拾渔具、准备返航。他捡起那些花花绿绿的鱼饵袋,仰天长叹:还是大饼子好吃啊!
我笑得前仰后合:“要是没有那几条蚯蚓,这一趟得多惨。”
我俩迅速将装备装车,又在岸边检查一遍,确保无遗漏。
这时,春江发现路边有一棵杜鹃树,枝头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经过昨晚小雨的滋润,显得格外娇艳。雪乡山里的气候真神奇,一夜细雨,满树花开。他伸手想摘几朵,品味一下清晨的花香,却大叫着“妈呀”跑了回来。
我疑惑地看着他,他指着那棵杜鹃树说:“树上有一条黄花蛇。”
我走过去仔细察看,确有一条1米多的黄花蛇在树上爬行,不细看很难发现。
春江心有余悸地启动车,拐向公路,在雨后清新的山岭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