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鸿宇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今年的8月29日,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现场会在湖南省茶陵县召开。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则,扎实稳健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确保冷链项目行稳致远。在会议期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张签名副会长用“田间冰箱”对个新名词进行了解读,并针对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发展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达1200万吨以上。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00多亿元,支持约2.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达1200万吨以上。支持121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率先探索构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具体以江苏省为例: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实施县名单,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泰兴市、新沂市和句容市4个县(市、区)位列其中。自2020年我国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以来。
在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正基村,海门绿晓家庭农场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已完工。“我们在正基村共流转土地500亩,主要种植生菜、西兰花、番茄、黄瓜等蔬菜。”绿晓家庭农场负责人陆小强说,新建冷库3500立方米,年可保鲜蔬菜5000吨,除了用于自家农场的蔬菜冷藏,还可帮助周边农户约1000亩基地的蔬菜保鲜。在国家农产品利好政策支持下,全国各地这样的“田间冰箱”的好处不一而足。那么,这些“冰箱”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或者说在制造的过程中,有哪些是我们无法绕开、必须面对和解决闯过的关口呢?张签名副会长总结了以下三点,并进行了解读。
一是土地关。今年3月,位于东台市弶港镇八里村的冷藏保鲜冷库联合体项目开工。据了解,八里村及周边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全年瓜菜产量达60万吨以上,对冷库的需求很大。但由于农业用地紧张,附近6个村只有八里村有40亩农业用地,于是他们6个村决定共同投资建设,并由镇农投公司牵头统一规划设计服务,如此,可有效避免零散布局多占土地、重复配套浪费投资。该项目规划建设6个冷库,每个冷库的容积为6000立方米,将于今年8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其次是模式关。在调查中发现,田间地头的耕地资源十分宝贵,建设冷库的土地资源十分稀缺,而且,鉴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固定的田间地头冷库率也很低,显然不合算,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于是,移动冷库这一新模式便应运而生了。
移动冷库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它的灵活性。让我们看一个已成功案例:每年进入秋季大闸蟹的收储,中集集团以移动冷库运营商的身份参与到顺丰的“阳澄湖大闸蟹”的运输工作中。项目地点在湖边,传统冷库无法进入,移动冷库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它们能够迅速制冷至-40度,6个小时就能够冷冻好1-2万瓶冰水,过去多年,冰瓶的不足始终是影响蟹农发货的因素之一,有了移动的速冻库,极大地提高了冰瓶的供应量。
最后是科技关。随着国内建材建筑行业突飞猛进,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横空出世——冷库建筑一体化模块。这种结构以高密度聚苯乙烯为原材料,生产中多种规格的型材,其结构为空腔形态,夹心放置钢筋,浇筑混凝土,保温效果优越,寿命更长。节电率经过专业监测可以达到53.8%,相比传统冷库省电一半还多。而移动冷库成本更低,更符合农产品季节性的特征。移动冷库其实就是移动冷仓,它分为单箱、冷冻冷藏箱、全温箱等。单箱就是只有一个集装箱,可以满足单温区或者双温区的需求,通过中间隔板,将冷量释放进冷藏一侧。全温箱可以通过调温可以达到箱内0-18度的温度范围让温度从-35度到10度实现无级调节。还可以将多个集装箱通过“拼积木”的方式整合出一个开阔的空间,这种“拼接”方式实现了冷库的快速搭建,可以在3天内组合出100平方米,10天内就能组合出2000平方米的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