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2-12-16 19:19姜朋芹朱亚琳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热病消杀猪舍

姜朋芹,朱亚琳

(江苏省阜宁县农业农村局,江苏 盐城 224400)

0 引言

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对生猪养殖产业作用突出,可有效降低生猪的病死率。这种疾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所引起的综合性病症,其最直接的表现为生猪体温异常升高,同时其内部的脏器、呼吸系统,及体表等均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生猪养殖户及专门的养殖企业应广泛研究猪高热病的致病机理,并制定出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而目前可用的防控措施主要涵盖了药物治疗、疫苗、养殖环境消毒等,但是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还要掌握这些措施对猪高热病防治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1 症状及病因

1.1 猪高热病的症状

第一,病例症状。从猪呼吸道及内脏的病变来看,猪高热病的主要症状体现如下:生猪的胸腔内会产生明显的浆液,支气管上也会产生类似的黏液,脾脏和肝脏伴随异常肿大,肝脏上还会出现红色的斑点,水肿和充血遍及全身,同时胆囊存在萎缩的迹象。生猪一旦患病,其尿液会呈现出棕黄色,因高热病死亡的猪在膀胱、大肠黏膜及胃部都会形成明显的出血点。

第二,临床症状。通过大量生猪高热病的临床分析,这种疾病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①初期阶段。该阶段的主要表现为生猪体温异常升高,同时伴有流鼻涕的症状,体温大多集中在40~42 ℃。外在表现上为皮肤发红、结膜出血、鼻涕逐渐粘稠等。即使在服药后依然存在高热间歇性出现、持续不断的情,病情反复。生猪的全身呈现出肿胀的状态,在脸部和眼睛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猪的眼睛和肛门逐渐变蓝,耳朵却发红,便秘和腹泻的症状非常突出,观察其粪便,其中会出现肠黏膜性的物质。②中期阶段。待生猪高热病发展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变化,典型的表现为臀部发紫、时长哀鸣、呕吐及易受惊吓等,从最开始的皮肤发红到明显的毛孔出血。高热病具有传染性,仅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遍布整个猪场。③后期阶段。猪的呼吸系统快速衰竭,呼吸道内充斥着大量的黏液,大量的紫色斑点出现在猪的腹股沟上,后肢的活动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逐渐麻木。母猪的生殖功能会受到高热病的影响,早产或者流产的现象普遍。公猪的睾丸会因高热病发炎[1]。高热病的致死率较高,对生猪养殖户和专门的养殖企业具有较大的威胁。

1.2 猪高热病的致病原因

猪高热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综合性病原体感染,其中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放线杆菌、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巴氏杆菌、寄生虫等。如蓝耳病毒就是造成猪眼睛和耳朵变蓝的主要原因。猪高热病通常不是由一种病原体所引起,而是多种病原体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生猪的生活环境存在密切的关联。具体而言,猪高热病的病因又可细分为3个层次。

第一,诱因。猪高热病多发生于夏季,而夏季生猪饲养的主要困难在于环境的高温高湿,饲养过程中卫生管理不当会加剧这种诱因的发展,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各种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2]。

第二,病因。直接的致病原因是以上所提及的各种病菌、病毒及寄生虫等,这些致病生物从环境中侵入生猪体内,并不断繁殖,造成综合性的病变。

第三,外因。生猪养殖要合理的控制密度和饲料供应,如果养殖密度过大,猪舍内的环境负荷加大,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和消毒,易滋生病菌。养猪场过度追求养殖速度,导致生猪密度过大,这是造成猪高热病的外部管理因素。为了让生猪快速增肥增重,有些养殖场使用抗生素、添加剂等物质,而这些物质的使用也间接地促进了病原微生物生长动力[3]。

2 流行性特点

猪高发热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生猪感染各种类型的病菌,由于病原进入生猪体内,随着猪的排便、排尿及流鼻涕、出血,这些病原体又会向周围的环境扩散,并感染更多的健康生猪,这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结合以往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其流行性体现出以下趋势。

①通常在一个猪场中母猪或者成年的公猪最先出现高热病的症状,整个猪群的感染只需要2~5 d,即使是大型猪场,部内划分成多个养殖区,如果措施不及时,只需大约10 d即可感染整个猪场,猪高热病是一种传播速度较快的猪传染性疾病。②通常猪高热病在夏季为高发期,但并非其他季节不会出现,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这种猪传染病的可能[4]。③发病可发生在不同生长期的生猪身上,但以10 kg以上的为主,生长育肥猪、母猪、保育仔猪等最为严重,哺乳期的仔猪抵御能力差,致死率较高。④猪场在出现高热病后整体的发病率通常高于50%,患病猪的致死率20%~100%。不同体型的猪在抵抗能力上差异明显,体型较小的乳猪或者保育仔猪致死率最高,母猪的死亡率在10%~30%,母猪致病之后的流产率也非常高。⑤不重视消毒和环境卫生的猪场最容易发生猪高热病,但并非规范的消毒就可避免这种猪传染病,中大型猪场的卫生管理措施较为全面,但同样会出现猪高热病。⑥饲养环境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猪高热病的传染性,有些猪舍通风效果极差,病菌在猪舍内聚集,难以释放,增加传播速度。饲养密度过高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⑦从药物治疗的角度看,抗病毒或者抗菌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未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说明这种猪传染性疾病还没有形成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3 防治

3.1 科学饲养管理

生猪饲养对猪场和猪舍的环境提出较高的管理要求,现代化的生猪饲养管理采用较为精细、科学的措施,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结合猪高热病的致病机理,主要的预防性措施如下。①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猪舍的面积、生猪的生长阶段及生猪的体重等是控制饲养密度的主要参考因素,相同面积的猪舍,成年猪和仔猪的数量不一样。合理控制密度有助于保持猪舍的环境、提高通风散热效果及降低病菌繁殖的速度。②控制温度和湿度。环境温度是滋生病菌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夏季容易发生猪高热病的核心原因,在生猪饲养管理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控制环境温度,建设符合科学原理的生猪养殖环境,以现代化的建筑物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可采用大型风扇通风降温。湿度控制方面可设置专门的除湿机械设备。③加强生猪防暑。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猪舍内的温度通常都比较高,生猪在这种环境下易出现中暑的症状,进而导致生猪的抵抗能力严重下降,为细菌和病毒感染创造有利时机。在夏季生猪饲养工作中要加强防暑降温管理[5]。

3.2 猪场和猪舍消毒及卫生管理

猪场和猪舍的卫生管理及环境整体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重要技术措施,消杀工作应该涵盖整个猪场环境,重点是猪舍、饮水设施、猪食槽、化粪池及厂区内的道路等。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可每周组织1次整体的消杀活动,如果周边地区已出现猪高热病,环境消杀的频率应该增加到每周2次,并且在消杀工作中会形成不同的目标,使用的消毒剂类型也各有区别。在猪舍栏舍的消毒中可采用碘制剂消灭病毒、细菌及芽孢等。与之碘制剂效果类似的还包括戊二醛制剂。在养猪场兰舍、饮水器、食槽及车辆的消毒中可使用季铵盐类制剂[6]。在猪舍的外围环境消杀中可使用火碱,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而不适宜在猪舍内部环境中使用。在实施消杀工作的同时还要采取措施驱虫、灭鼠。

3.3 药物预防和治疗

当猪场内出现猪高热病的个例后,应立即采取药物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对于已经患病的生猪要进行治疗,而暂时健康的生猪可通过药物治疗预防相关疾病。

第一,猪高热病的差异化药物治疗方案。①通用型药物。患病猪无论你年龄和性别,可直接肌肉注射通用型药物,常用的包括阿莫西林、板蓝根、柴胡、磺胺及林可等,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可采用头孢+黄芪多糖的药物组合。②呼吸型。当患病的生猪表现出呼吸困难或者呼吸急促时,说明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此时可使用泰乐菌素、双黄连、板蓝根、强力霉素等药物,每天用药一次,至少要连续用药3 d。③腹泻型。当患病猪出现腹泻的症状时,说明病症已经发展到中后期,此时可采用上午肌注穿心莲+磺胺或白头翁+粘杆菌素、下午肌注黄芪多糖+阿莫西林的治疗方案,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至少5 d。④满性型。这类生猪虽然已经患病,但是病情并没有明显的发展,或者病情整体较轻,此时可对其施用香菇多糖、黄芪及兑上头孢等药物,主要目的是增强生猪的抵抗力[7]。

第二,针对发病率较高的群体开展预防性用药。根据过往的生猪养殖经验可判断猪高热病的发病高发期主要为3种,分别是母猪围产期、仔猪断奶期及育肥猪转群期,因此针对3个时期应采取药物性预防措施。①仔猪预防。推荐连续7~10 d施用替米考星+强力霉素+扶正解毒散。②母猪围产期的药物预防方案是产前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银黄可溶性粉,产期用药时间为7 d,连续用药。母猪产后可在其饲料中添加益母生化散+黄芪多糖粉+林可大观霉素,也是连续施药7 d。

3.4 疫苗注射

虽然导致生猪患上猪高热病的因素较多,其中既包括细菌,又包括病毒,但有些致病因素可通过打疫苗的方式来加以预防。如猪瘟病毒和蓝耳病毒都是猪高热病的常见致病因素,现阶段已出现专门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为猪苗施打疫苗时应做到系统性、全面性,最好不要产生任何遗漏。具体的疫苗预防施打方案如下。对于母猪可重点施打蓝耳病、伪狂犬及猪瘟3种疫苗,这些疫苗建议每年3~4次。出生15 d后的仔猪可免疫细小病毒。乙脑病毒也是生猪养殖活动中的重点防治内容,每年只需打1次疫苗,时间在4、5月。商品猪的免疫工作最为重要,因为商品猪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其免疫内容为2次猪瘟、1次圆环病毒病、1次支原体、3次伪狂犬、1次蓝耳病及2次口蹄疫疫苗[8]。

3.5 猪高热病防控误区

在预防和治疗猪高热病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些误区,导致防控效果适得其反。①有些养殖户发现生猪体温异常升高后,直接对其实施物理降温,虽然这种措施有利于恢复生猪的正常进食,提振生猪的精神状态,但仅是表面上的恢复,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依然会在此出现高热,并且这种体温的剧烈变化还会引起生猪的应激反应。②在常规治疗中已形成一些固定的用药方案,典型的如安乃近+地米+青霉素,但有些药物治疗方案在长期使用后发现药效不断下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此时要及时更换新的治疗方案。根据以往的实践,青霉素在此类治疗中的效果正在逐渐下降,并且青霉素的用量不易控制。③滥用抗生素。有些养殖户在治疗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用药措施,甚至认为抗生素见效快,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于是就滥用抗生素,很多高热病生猪的实际致死原因恰恰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因为抗生素会严重增加生猪的内脏负担,尤其是肾脏。

3.6 早发现,早治疗

猪高热病的致死率和传染率都极高,在1个猪场内通常10 d左右的时间就会全部感染,留给养殖户的治疗和防控时间非常有限。面对这种疾病特点,应秉承早发现、早治疗的基本思路。当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发现周边地区已经出现猪高热病之后,应提高防疫等级。车辆进入养猪场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杀,并且养猪场内部的栏舍、饮水设施等要提高消杀的频率。对于已经出现病症的生猪,最好采取隔离措施,治疗和预防同步推进,合理选择药物。

4 结束语

猪高热病的致病机理目前已经较为清晰,常见的如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等。在防控猪高热病时要采取多层次的技术措施,一方面是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如消杀、通风、降温及养殖密度控制。另一方面则是科学使用药物和疫苗,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始终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基本思路。

猜你喜欢
热病消杀猪舍
黄帝内经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基于“三维五法”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医热病教学改革思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开学在即 武汉消防员开展校园消杀作业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