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乾东
(贵州省平塘县塘边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 平塘 55830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力度逐渐提高,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升整个农业生产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花生是一种传统性经济作物,又名长生果,具有效益高、用途广、耐贮存、风险小等特点,备受群众青睐,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十分广泛,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花生种植技术的不断研究,加强防治各种病虫害。生产实践证明,花生只有苗全苗壮、花多花齐、果多果饱才能达到高产高收益。
1.1 良种选择及管理。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如何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是大多数种植者长期思考的重要问题。种植过程中应对花生品种进行选择,南方一般选用夏秋花生作种,因为这两季节的花生生育贮存期短、出苗率高、长势好、产量高。具体操作:选取双粒、三粒种带壳晒种1~2 d,这样可以杀死果壳上的病菌,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增强种子的抗逆性。剥壳后的花生要进行筛选,去除发霉、病变、腐烂的花生种及小粒种子,选择大粒、光洁度好、饱满颗粒做种,以保证种子质量。如果遇到干旱天气,种植前要先用温开水进行浸种,时间为3~5 d,使花生种子不断膨胀,然后再进行播种。为了提高花生品种的抗逆性,必要时还应进行拌种。一般选用多菌灵拌种,可对花生茎腐病、根腐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还可以使用根瘤菌拌种,以提高种子的抗逆性。
1.2 精心选地整地。花生是深根作物,宜实行轮种。种植时应适当加深耕作层,有利于花生整个过程的生长。一般提倡秋季深翻整地,以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除部分越冬病虫害的目的,同时通过冬春雨雪积蓄一定的水分,防止干旱。开春解冻后要及时耕耢保墒,提高地温,避免水分流失,影响播种。同时注意红壤易板结,花生种植地块以选择偏沙性、土层肥沃深厚、排灌良好的沙壤地为宜。为了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还可将花生和大豆、油菜、薯类等进行轮作,这样有助于恢复土壤活力,并且能对一些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整地耕作时要先将土壤中的各种残茬进行清除。土壤要深耕不重耕,深浅一致,深度一般控制在20 cm左右,行向要直,播种时要施足基肥,即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土肥要混合均匀,并要保持耕层疏松,养分全面。
1.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管水。花生播种最佳时间为5月中上旬,各个地区可根据气候条件做相应调整,但要掌握季节的主动性,一般不宜提前或推迟太久,如覆盖地膜则可提前15 d左右播种。在适播期内要及时抢播,以5 cm深地温5~7 d平均温度12℃~15℃为宜。实行宽窄行双粒播种,株距17~18 cm,90 cm大垄实行双行种植;如要单垄种植,垄宽65 cm,穴距15 cm。播种后适当盖土,并进行土壤压实。花生出苗期一般为12 d左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如发现缺苗、断条要及时催芽补种,以保证全苗;花生苗出土后,要用手或其它农具及时清棵,将处于幼苗根系的浮土扒出,使子叶外露,做到苗齐。
1.4 中耕培土,及时除草。田间管理是花生整个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每个环节加强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种植水平,保证种植质量。花生出苗期为12 d左右,出苗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清除杂草,避免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为花生快速生长创造条件。一般要耕作3次,第1次是在出苗期,要疏松表土,清除早春杂草;第2次是在始花期,要比第1次耕作稍深,并培上少许土;第3次是盛花期,要深耕松土,以利于果针下扎入土。
1.5 合理排水灌溉。花生耐旱怕涝,如土壤水分接近饱和或过剩,容易使花生根部溃烂或产生病体而死苗,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花生播种出苗期所耗水分不多,但花生对土壤水分要求却很高,一般南方多雨北方少雨,如雨水过多积渍容易造成烂种,雨水过少则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缺苗,因此,早春应及时灌溉,保证土壤应有的水分,以免耽误播种期。出苗期水分一般保持在50%~60%,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烂种缺苗。苗期应适当保持土壤干燥,使植株紧凑健壮,枝多节密,以此获得高产。花生开花结荚期也为花生的敏感期,所需水分最多,基本占整个生长期一半以上,适宜水分为60%~70%,如果这期间出现干旱,不仅会影响茎叶的生长,而且会直接影响花生开花、下针、结荚,导致果少晚熟。花生盛花结荚期要水分适中,北方雨量少,要注意防旱,搞好灌溉,保持土壤所需水分;而南方常因雨量过剩要注意排涝,使水分满足这一时期花生所需水分即可。9月上中旬为盛果收获期,无论秋旱或秋涝对晚熟的花生威胁都很大,特别要注意排涝,保持花生产量与品质。
花生的开花期长达60~100 d,一般以中前期结果率最高,后期虽花多却难以成果,因此在栽培上应采取多重措施增加中前期花发育量,减少后期花,使花期适中,同时搞好管控,以达到花多花齐效果。
2.1 施好壮苗肥。施好壮苗肥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与分枝,种期未施足基肥的,花生出苗15 d左右应及时每亩追施硫酸铵8 kg左右。
2.2 花期施肥。花生盛花期和果针入土时所需营养最多,长势也最快,追肥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土壤的肥力、花生的长势来确定,对于肥力高、长势好的地块以追施磷、钾肥为主,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25 kg、草木灰50~100kg;对于长势差、地块薄的山地,盛花期以追施氮、磷肥为主,每亩花生地追施氮肥40~80kg、磷酸钙25~30kg,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追施一定比例的钾肥。通过锄草使土肥混合生效,从而使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2.3 喷施生长调节剂。花生一般盛花期长势较快,可喷施比久溶液或矮壮素抑制花生的生长,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3.1 中耕除草、培土、压苗。在盛花期花生长势较快时,及时除草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和果针入土,培土要深一些,厚度掌握在2~3 cm为宜,同时在花生的心上也应培一些土,使苗压往周边,以便果针入土和子房柄膨大结果,从而增产。
3.2 主茎摘心。在花生始花期将主茎分枝以上1/2处,在晴天用剪刀将主茎顶心剪去,剪口要平整,摘心后要及时施速效肥,如每亩施氮肥10~15 kg,可达到果多果饱的目的。
3.3 病虫害防治。茎腐病是造成花生前期死苗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病菌从伤口或表皮侵入,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有时也会在人畜、农具操作时造成初侵害或再侵害。苗期因为雨水多温度大而发病重,可通过喷施75%甲基托布津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同时也可防治叶斑病;花生锈病发病特征为最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然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后露出红褐色的粉末状物,即所谓的病菌夏孢子,一般是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叶片上的病体成堆过多后会很快枯黄变干,似火烧状,可用粉锈宁、丙环唑、咪多胺进行防治;用吡虫啉可诱杀蚜虫;用毒死蜱、辛硫磷粉剂拌土撒于播种沟或穴内可防治蛴螬和地老虎;用代森锰锌、苯甲·溴菌腈可防治花生黑斑病。
3.4 适时采收。正常生长管理的花生,一般后期长势较好,但当饱果率达85%左右时要及时进行采收,过迟采收可能会导致最先发育成熟的荚果出现芽果,最迟发育的荚果发育仍不饱满;过早采收还有一定的瘪果有待充实,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采收后的荚果要晒干贮存,荚果含水量要低于10%,不宜过高,以免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