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斐 贾静丽
(1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柏乡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柏乡 054000)
乡村要全面实现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1]。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如何促进各类人才返乡与留乡,将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引入乡村,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增加并稳定农民收入,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工作。
1.1 人才下乡的资源流动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致使乡村发展乏力,政策推动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外在条件,难以实现乡村的真正振兴,而汇聚城市多元化资源要素的下乡人才能有效促进多种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助推乡村资源要素汇聚,引领创新创业浪潮,丰富乡村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1.2 人才下乡的技术创新带动乡村振兴。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也逐渐向数字化、现代化、科技化转型。各类人才下乡后可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相关培训,协助农民获取、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从而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此外,下乡人才也可通过自主创业,搭建“下乡人才+农民”点对点或组团式的服务模式,促进乡村农业产业向着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科技化、特色化发展,推动乡村人民生活富裕[2],从而带动乡村振兴。
1.3 人才下乡的消费升级引领乡村振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所引致的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质量提升,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下乡人才以自身消费为示范引领,打破农民消费惯性,开拓农民消费视野,从源头上改变乡村农民原有单一的消费结构,改善乡村消费体系,引领乡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此外,下乡人才还可带领农民生产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产品,以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从而引领乡村振兴。
1.4 人才下乡的有效治理驱动乡村振兴。在市场经济渗透乡村熟人社会并引致农民大量流失的大背景下,各类人才下乡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可为乡村注入源头活水,其发挥的技术引领等作用,深受村民信赖,有利于提高乡村地位。下乡人才所拥有的浓浓乡情可为其参与乡村的有效治理搭建柔性桥梁,从而有利于变革乡村组织体系,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的构筑,从而驱动乡村振兴。
2.1 人才存量有待增加。受传统“农村落后”等观念以及下乡人才缺乏扎根下去的物质、文化、政策等动力机制的影响,农村有学识的年轻技术人才十分紧缺,当下专技人才总量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普遍存在“回得来”却“用不好”因而“留不住”的现象,致使农村地区下乡人才存量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现有下乡人才也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人才多集中在交通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一些偏僻落后农村人才稀少[3]。
2.2 人才地位有待提升。与城市地区人才相比,乡村地区的人才普遍存在着待遇不高、晋升难、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乡村人才不断发展的绊脚石。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乡村地区对各类人才的忽视,自古至今,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地区自身创新乏力,导致其获取、采纳新技术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远高于发达地区,致使各类人才下沉乡村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各类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也不高[4],下乡人才的自身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导致乡村本土人才持续外流。
2.3 人才渠道有待打通。一方面,多数地区为推动人才下乡工作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但各部门缺乏联动性,对已出台的优惠政策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宣传与推广,致使广大下乡人才积极性不高,下乡氛围感不浓[5]。另一方面,下乡人才自身获取信息能力有限,没有专门的下乡信息公开平台,致使服务方向和目标不明确,虽然部分地区有创业园区、创业街道和示范点,但并没有全面推广,还只是少数地方才有,普及率不高。此外,多数乡村地区的信息通讯设施不健全,城乡一体的信息网络体系尚未完全搭建,信息鸿沟直接制约着各类下乡人才对外部创业、技术、销售等信息的获取,增加其信息获取的额外成本。
2.4 人才机制有待优化。受乡村事务纷繁复杂的影响,人才下乡后出现从事与本专业关联性较弱的业务,下乡人才往往表现为各自为战、一头雾水的局面,与此同时,相关机构部门甚至不熟悉本乡村的发展规划,对本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重点不明确,致使其对下乡人才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对下乡人才管理粗放,培养目标不清晰,考核标准不一,无法充分发挥下乡人才的效用最大化。
3.1 宏观层面:制定政策引导下乡人才。人才是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钥匙,各地应该结合本地区乡村振兴规划,建立和健全相关保障与激励机制,积极宣传并切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各项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各类人才的下乡意愿与现实需求[4],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乡人才培养方案,为下乡人才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切实在政策上给予下乡人才以引导,实现下乡人才与乡村地区的共同发展。例如:完善金融政策,拓宽下乡人才创业的融资渠道,让下乡人才能够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创业活动。
3.2 中观层面:重塑乡村氛围留住下乡人才。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吸引各类人才下乡创业的重要因素[2],例如:公平有序、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下乡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基层政府应深入推进公共资源向乡村倾斜,利用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充分宣传人才下乡支持政策,营造返乡创业的外部认同感,消除下乡人才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下乡人才的主动性,破解“留不住”的窘境,积极引导下乡人才的资源传播优势,进而提升下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的效能。
3.3 微观层面:开展针对性培训辅导下乡人才。下乡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出现创业能力不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5]。虽然各类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但创业作为一个复杂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环节的技能需求也会存在差异。为提升下乡人才的创新创业质量,各部门应针对具体问题积极开展相关的创业政策、创业技能等培训,根据不同创业类型有针对性地聘请不同专家进行分类辅导,充分了解当地的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以此更快融入当地乡村振兴的各类活动中,以支持下乡人才创新创业为核心,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
从国家维度看,乡村振兴战略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人才下乡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源动力;从个人维度看,人才下乡能发挥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带动乡村地区农民的共同发展。为此,有必要保持人才下乡与乡村振兴的关联、互动以及双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