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哲学思考

2022-12-16 19:12陈世雄
学习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主体法治历史

●陈世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人民本位、人民主体和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三大核心理念,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法理辨析与哲学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刻领悟和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人民本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体论自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必须坚持人民本位理念。马克思主义诠释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不朽真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以根本大法形式确认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人民本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在法律本体上表现为人民主权,即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在哲学本体上表现为立国之本、权力之基和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确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贯彻人民本位执政理念,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本位理念的本体论自觉,即人民是本,人民是根,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拥有者、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共产党执政的力量源泉。人民本位的本质是人民主权,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人民权益。

坚持人民本位必须反对“个人本位”“资本本位”与“官本位”。“个人本位”是西方资本主义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人文思潮。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个人本位”反对君权神授,崇尚个人自由与个性解放,主张主权在民,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人文基础,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抽象的“个人本位”的走向必然是“资本本位”或极端个人主义。“资本本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必然:资产阶级通过资本运作蚕食个人自由和大众权益,建立起资本掌控一切的资产阶级法权,使得工农群众企求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成为泡影,“个人本位”被异化为“资本本位”,新冠肺炎疫情下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优先的抗疫现实是对“资本本位”的全面诠释。“官本位”是人民本位的异化和反动:社会主义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公共权力,聘请工作人员为自己服务,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公仆,以官为贵的“官本位”思想是国家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务必要以法治方式彻底清除。

二、人民主体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论自觉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民不仅创造自身而且创造社会文明,不仅创造历史而且不断开创未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五千年文明史,正以磅礴气势奋进新时代、开创新未来。基于对人民主体理念的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基本要求到基本原则,最终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自觉。坚持人民主体需要澄清以下认识。

人民创造历史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马克思颠覆上帝创造世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创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成为公众认知。正是这一科学理论,使人民当家做主变为现实。人民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一直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和根本力量,一切藐视人民群众、迷信英雄创造历史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人民是主体。

人民民主是正道而“议会民主”是歧途。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人民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同时进行民主监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标榜全民民主,其实质是资本民主而非人民当家做主。

三、人民至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论自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领导人民缔造的是社会主义新国家,政权的人民性决定人民权益具有至上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利益第一位的价值取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面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益,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方略的价值论自觉。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为民立场,兑现为民承诺,做实为民造福工作。

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汇聚中华儿女磅礴力量改天换地复兴中华,使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团结各族人民战天斗地建小康,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好日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必须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经济发展为了人民,全面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经济文化利益,使法治理想生根开花。

一切依靠人民。依靠人民,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依靠人民,我们建立起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功新时代,应对新挑战、抵御新风险、克服新阻力、解决新矛盾,让共同富裕变成现实,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

一切造福人民。党无宗旨不立,国无目标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旧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谋求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最终使人民共享革命成果;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通过发展谋民生之利、通过法治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使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的机会。

猜你喜欢
主体法治历史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何谓“主体间性”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