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春
(山东省邹平市青阳镇醴泉小学,山东 邹平)
教育应该通过基础科学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同步发展,这也是中华儿女振兴国家的光荣使命。基础科学是所有产业的基础,数学是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对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对古往今来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除了是科学家,更是优秀的“数学家”。就爱因斯坦而言,他应用质能方程式对相对论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多年后爱因斯坦的理论也被真实验证,还有麦克斯韦运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对电和磁的产生、传播机理进行了完美的演绎。这充分说明一个学生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形成严谨的科学素养,才能提升数学感知及知识运用能力,这对为国家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时期,如何传授应用题解题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高效数学教学课堂,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量和解决的问题。
对当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实际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有的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没有在学生启发及点拨方面下功夫,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会使用游戏、故事等方式将新的教学内容渗入课堂当中,但是因为使用的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造成情境创设与预期不相符,而且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学生对题意更不能完全理解。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高效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通过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和解题准确度,那么教师必须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展应用题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为问答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数学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数学学习无法产生兴趣,更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另外,有的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解题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虽然给学生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数学题,但是没有详细讲解各个类型的题目适合使用哪种解题方式,所以多数学生会通过算数法解答题目,但是对表格法、作图法等解题方式却了解甚微,根本不能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很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效率,会组织学生练习大量题目,练习完成后却未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过程等进行检查和分析,导致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运用单一的解题方式解决题目,不能主动探索其他应用题的解题方式。可以说,解决应用题,反思及回顾非常关键,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学生有反思能力,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纠正,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调查显示,有些教师在检查学生习题过程中非常注重解题结果,却未要求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检查,这样的导向是不利的,根本不能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水平[1-2]。
小学生应用题教学质量如何,与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更和学生本身有密切的联系,有些学生由于解题时过于粗心,不能仔细审题,对题目的主要信息和无关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因为粗心总是计算错误,造成学生解题准确率受到影响。还有部分学生数学分析能力不足,在审题时,题目有“加”字,就认为应该使用加法,有“倍”字,认为应运用乘法,没有正确地掌握和理解数量关系,造成学生应用题解题总是发生错误。
1.读题
在解答任何类型的应用题前,首先必须阅读题目,将已知条件找出来,并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思考使用哪种解题方法比较合适,最终确定解题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学生在读题过程中使用铅笔将题目的关键字标注出来,如已知某个超市香蕉有1000 kg,被买走525 kg,将未卖出的香蕉平均装在5个箱子中,1个箱子的香蕉有多重?在读题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买走、未卖出、平均等关键字样标注出来,想要解决该题目,必须先计算共剩下多少kg香蕉,然后将剩余的香蕉分成一样的5份,最终确定用除法计算。
2.思考
在阅读题目过程中,学生必须将抽象的内容及语句转化一下。如小明的爸爸想在围墙后面围出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和宽各为35米、25米,那么有多少种围菜地的方式?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会了解到该题型是考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然后阅读题目观察有无周长及相关面积要素,通过逆向思维,得出已知周长及面积怎么计算长和宽。因为该题目需要围着墙壁围菜园,所以,学生只需要计算其他三条边长即可。所以,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应该以具体信息数据养成画图的良好习惯,根据画图准确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升解题准确度。
3.解题
列式计算过程有不同方式,一类为以步骤加减然后乘除计算,或以题目乘除后再加减,还有一类为混合计算方式,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括号列出完整的算式,然后以加减乘除计算规律计算题目。另外,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在计算结束后进行验算,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检查,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为了让学生解答应用题更为准确,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仔细程度。只有在审题时深入分析应用题,才能在解决应用题过程中准确找出关键信息,学生才能快速理清思路,并找出正确答案。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督促学生仔细审题,最终获取题目关键要素进行解题。如博物馆的成人门票为8元1张,儿童门票为4元1张,红红共购买儿童票8张,给售票员叔叔50元,应该给红红找回多少元?这类应用题主要是考查“混合运算”的“混合”特殊性,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审题,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该题型的运算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头到尾仔细阅读题干,必须逐字逐句阅读题干。然后提示学生需要将阅读中的关键信息做记录,如“成人门票为8元1张,儿童门票为4元1张,购买儿童票8张、50元”等。还需提示学生必须找出题目中“红红买的什么票”的信息,让学生分析该题目到底问的是什么“给了50元后需找回多少钱”。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如果想要解决该题目,要用减法。另外,根据“红红买的儿童票为8张,1张儿童票4元”,能够知道需要减去的部分,得出“8×4”,混合算式为“50-8×4”,然后进行运算最终结果为“18”,所以,售票员叔叔需要给红红找回18元[3]。
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更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多数和实际生活有关,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可以运用生活化思维,提升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小梁家要在门前建设一个花坛,长为22米,宽为16米,花坛为长方形,长边一侧靠近小梁家住房墙壁,那么使用篱笆围花坛外部,应该使用多少米篱笆?组织学生练习这样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准确解答,提示学生使用生活经验和生活思维思考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积累及观察发现,很多一侧靠墙的建筑当中,该面是不需要计算的,只需要处理其他三侧围墙即可。学生如果将题目和生活内容完美结合,就能够迅速找出“计算篱笆的长度,需要将长方形的两条宽和一条长边长度和进行计算”,这也充分说明在特殊情况下运用的计算方式也应该特殊处理。
学生在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应用题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这种思维不仅是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知识思维及解题思维,还包括发散思维。小学时期的数学问题多数为发散性问题,所以,学生应该从各个角度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果学生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将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习惯。如即将要过儿童节,教师需要给班级的学生准备礼物,一个学生1个水杯和1个笔记本,1个水杯为15元,1个笔记本为9元,该班级共有学生42名,那么教师买礼物共花多少元?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乘法计算方式解答问题,如“15×42=630,9×42=378,378+630=1008”。也可以提示学生计算每一个学生的礼物需要多少元,即一个水杯和一个笔记本多少元,然后将计算结果和总学生数相乘“42×(15+9)=42×24=1008”。这样的解题方法非常简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乘法计算水平,更让学生在解题时能够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上课时容易因为各方面的因素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如果教师依然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讲解,不注重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则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给学生创设问题时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运用各种知识点及概念,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灵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多位数混合运算”时,可以给学生创设明确的应用题情境,让学生对解题过程及验证方法进行自主探索。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之间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概念进行思量,加强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律。教师的提示和引导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阶段教师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和思路,还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主动积极地回顾及反思,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其解题准确率。回顾及反思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环节,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键性作用。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决应用题,不是只获得结果即可,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回顾和反思,让学生通过解答应用题并总结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掌握的解题方式灵活运用到新的应用题解题中[4-5]。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智力等还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在遇到一些逻辑性强的问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更不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量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学习水平等因素,掌握学生之间的层次性,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保证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应用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形成生活、学习结合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