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选择现状研究

2022-12-16 16:34:21吴永鑫
北方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农村

吴永鑫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尤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点所在。大批农村人口离开赖以生存的故土进城务工,产生大量农民工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农村副业队”形式外出务工,增加集体收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回归到以自耕农的家庭小农场经营模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产生民工潮,大批农民进城找工作。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目前农民工在职业选择方面,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是全国县级区域中人口最多的旗县,本文以西宝龙山为研究区,通过对西宝龙山嘎查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民工的现状,研究农民工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有关农民工职业选择的简述

温铁军(1995)曾提出: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过去是土地,现在则主要是就业问题。国内学者关于农民工的研究最初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线进行探讨。农民工游走于城市和农村之间被称为边缘群体,这样一个人数如此多的边缘群体,为国家、社会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也带了许多问题。针对农民工职业选择研究,引起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农民工进城务工职业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王春光(2006)提出半城市化概念,以此来分析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认为只有全面调整城乡关系,迈向城乡一体化制度和系统重构与整合阶段,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①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05).。夏怡然(2015)利用实证方法得出,农民工对流入地的在职培训存在强烈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他职业特征相同的情况下,农民工更多的选择了在职培训时间较长的职业②夏怡然.农民工的在职培训需求及其异质性——基于职业选择行为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5,(02).。钟兵(2016)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文化素质较低、职业技能缺乏、权益保护缺失等困境③钟兵.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04).。李娜(2016)从内蒙古农牧民工转移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其进城就业所面临的现状,提出内蒙古农牧民工陷入择业、培训、自主创业、劳动权益保护等困境不能自拔④李娜.提高农牧民工融入城市的就业能力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01).。陈书伟(2016)提出,受教育程度、是否受过专业化培训对外出农民工职业选择上有显著影响,接受正规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获得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且低水平人力特征的外出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宾馆餐饮服务行业等低层次职业就业⑤陈书伟.人力资本与外出农民工职业选择——基于河南省三县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5,(06).。李胜蓝和江立华(2017)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个人的价值理念,对职业选择产生困惑①李胜蓝,江立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困惑及其化解——基于个体化理论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5).。李瑞琴(2018)提出农村家庭的职业选择兼具代际分异性与传承性,地区经济越发达,代际分异性越强,代际传承性越弱。欧阳博强和张广胜(2018)指出,农民工的职业和年龄之间呈倒“U”型关系,代际、收入水平以及居住区域不同都会影响农民工职业层晋级②欧阳博强,张广胜.农民工就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8,17(03)。韩叙(2020)提出,面对农民工的种种困境需要提升流动人口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从生存型职业转向发展型职业③韩叙.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匹配性对乡城流动人口迁移行为和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综合国内各位学者的研究,了解到多数文献集中在农民工流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就职业选择而言,民族地区农民工职业选择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在职培训、受教育程度、个人价值观念、代际、年龄、收入水平、教育人力资本投入等等。同时不少学者强调在职培训对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往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民族地区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原因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能否实现从生存型职业转为发展型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区农民工职业选择分析

通过调研西宝龙山嘎查户籍人数812人,常住人口总数(不含18周岁以下)370人,外出人口总数(不含18周岁以下)325人。为了更全面分析蒙古族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情况,本文以外出打工年限5年以上为界线,结合故地调查、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再从中选出进城200名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一)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此次调研中有24人不识字,且最高学历是大专。小学水平为86人,初中水平为103人,高中水平为8人,大专水平为3人。初中以下人数占总数的94.5%,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5.5%。从此次调研得出,目前农民工普遍面临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由于没有职业技能,在职业选择中处于被动状态,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从事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农民外出务工属于“第二次”择业,农村存在男女比例失调

在200名研究对象中,以家庭为单位外出务工人员有98人,其中男女比例为87 :113。以家庭为单位嵌入城市的农民工与单身者相比稳定性比较高,流动性较弱,融入城市的意愿较高。年轻农民工尤其女性更向往融入城市,导致农村青壮年到了结婚年龄娶不到老婆。有一部分选择跟随儿女居住在城市的,部分选择回流到农村,过田园生活,毕竟农村还有一处宅基地,因此农村老龄化现象也逐渐明显。当然,农民工进程以后也有诸多的不适应,在家乡种地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生产生活。进城务工以后,闲暇时间减少,时间不自由,由于没有特殊技能和工作经验,城市里苦 、脏、累的工作基本都是由进城务工农民承担。如城市建筑环卫工人、快递物流人员、家政从业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的90 %以上都是农民工。

(三)选择进城务工的动机

农民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他们鼓起勇气迈向城市,原因无非只有一个,常年只靠农业生产收入没有存款,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导致负债。调研发现,进城务工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务工的占40%,同乡或熟人介绍占7%,劳动力市场招聘信息占8%,各类自媒体占35%。通过亲戚朋友或同乡熟人介绍的多数是年龄高且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年轻人一般可以通过招聘信息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但是往往老一代的工作稳定性比较高,年轻人通过网络媒体,选择的渠道更多,所以职业稳定性不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招工单位要求也逐渐在提高,出现农民工进城务工难,民工和其他劳动力的就业门槛也在递增,拥有职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四)家庭收入结构的扩张

通过调研发现,该嘎查农民在家乡时,只有一种农业性生产收入,极少数家庭有额外的牧业性收入。农民工进城务工以后,把土地转租出去,获得转移性收入,把宅基地租给有需求的人,获得财产性收入,自己在城里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不仅开拓了收入的来源,而且改变了收入结构单一化的现象,增加农民工的家庭收入。

(五)农民工拥有技能的重要性

如何把生存型职业转为发展型职业与农民工的“市民化”密不可分,因此一技之能显得格外重要。调研数据整理得出,农民工随着外出打工年限的增加,对陌生的城市熟悉以后,不仅只是解决温饱,更想融入大城市,他们通过前几年的工作经验,调整了职业发展,有的选择了厨师,有的去工地开车,有的成为装修工人等。农民工只要掌握一门城市所需要的技术,就有机会扎根城市。

三、建议

(一)优化职业选择,扩大农民工的选择范围

目前农民工能得到的系统而针对性职业技能训练太少或基本没有,用以前的技能无法在城市获得稳定的工作,存在结构性失业,因此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并且,农民工的择业范围小之又小,经常通过熟人介绍,而被动地获得一份工作。农民工的出路唯有市民化,但想要达成市民化,必经之路只有职业发展。农民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门技术,可在产业后备军中脱颖而出,实现择业自由,就业稳定。

(二)发展城镇制造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加快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就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容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小城镇制造业发展的前提下,农民可以农忙时期务农,获得农业性收入且农闲时期到城镇找份活,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和农民工的角色中自由转换,半工半耕也不至于浪费农业生产空窗期,且额外增加家庭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优化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虽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提升,但城乡差距依然明显,政府应当补足基础设施“硬短板”,补齐公共服务“软短板”,让现代乡村更宜居。许多地区已出台政策清退超龄农民工,因此农村也呈现人口老龄化现状,做好基础保障工作,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当务之急是让符合条件的农业剩余人口在城市落户安居,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通过制度保障,让进城的进得放心,让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实现城镇化与乡村相得益彰。

(四)鼓励多样性经营和创造多样性经营条件

政府提供养殖项目,与农户深度合作,带动农村发展。不仅拓宽了农民工就业渠道,也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做出贡献。如果政府方面给予农户相应的资金支持,解决农户的资金问题,棚圈设施等问题,对于农户而言,既种植又养殖,多样化经营是他们最理想的状态。

猜你喜欢
农民工职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