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2022-12-16 15:45于毅夫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26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绿色

于毅夫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大客户部,北京 100031)

一、引言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行业深化改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金融行业偏重于支持传统产业,对绿色产业支持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要点之一,而绿色金融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支点,因此绿色金融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业内研究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尚且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而且与绿色产业政策和绿色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绿色金融市场机制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国家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来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金融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以下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研究探索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

二、绿色金融理念及绿色金融发展态势分析

1.绿色金融理念的内涵

绿色金融,也被称为低碳金融,或者是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有别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传统金融模式。绿色金融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行业的交叉领域,其概念内涵意义丰富。国内外很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绿色金融概念进行了阐释,一般来说,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绿色金融概念是源于2003年由花旗银行等10家国际银行提出的“赤道原则”,此后国内外学者们基本上都围绕“赤道原则”开展绿色金融相关理论研究,绿色金融相关理论基础的构成主要包括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产权经济学等。

2016年,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经过研究,提出了绿色金融概念的定义,“绿色金融主要是指可以为环境带来效益的一系列的金融投融资活动”[1]。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延伸到金融领域的背景下,绿色金融理念被广泛认可,国家有关政策会议、报告、规划中都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模式,有效规范引导金融机构向绿色产业投融资活动,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2.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分析

我国经济形态从高增长转变为高质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国家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细化要求。此后,国家陆续发布多项有关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

通过对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国家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方面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重视顶层设计,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二是重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变金融要素等供给方面,有效地解决绿色金融需求侧的问题;三是构建系统性的绿色金融体系,从金融机构改革入手,促进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四是进行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工作,通过逐步探索积累绿色金融实践经验,不断优化绿色金融实施模式,为在全国进行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态势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环保产业发展处世界领先地位,其绿色金融发展起步比较早。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处于后发位置,因此国内早期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研究,对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的关注和创新研究不够深入。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在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等方面,都出现了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态势。从2017年开始,在六省(区)九地设立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通过金融行业优化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的推广以及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国内各金融机构积极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包括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以及能效融资、碳排放权融资、排污权融资等。随着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涌现,也促进了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绿色信贷规模达到15.9万亿元,位列世界第一。随着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企业绿色转型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融资风险。

(2)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取得成效、绿色金融体系创新持续推进

自2017年起,国家在六省(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在国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各地政府、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包括设立绿色金融部门,陆续出台绿色金融具体专项文件,如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认定办法等。通过规范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评估标准,减少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识别成本。随着各地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的持续推进,有效地激活了地方绿色金融市场的主体,使地方绿色产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宽,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绿色产业的发展。

(3)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与国际发展接轨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上主动承担与自己国情和能力相符合的国际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2016年,在G20会议上,我国提议把绿色金融纳入议程,以及建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工作小组;2017年,我国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建立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作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2018年,我国央行牵头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把绿色金融为核心的可持续金融发展内容写入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公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绿色金融共识。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中,一方面,不断提升了我国的话语权及影响力;另一方面,我国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和标准等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综上所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发展短板的问题,例如绿色金融产品存在单一[3]、仍以绿色信贷为主体,以及各地绿色金融标准尚未整合统一等问题。

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金融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1.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经济发展中的供需结构“不平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2015年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战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延伸到金融领域,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包括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国家提出了针对性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思路,核心是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本质是促进金融产业的改革和优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供给侧”的重点在于提高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从供给端改变来有效地解决需求的问题;二是“结构性”的重点在于对金融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包括融资结构、供需结构、期限结构等,充分发挥灵活性、适应性,使金融体系能够较好地适应金融资源需求结构变化[4];三是“改革”的重点在于框架性、制度性、系统性的变革,通过对金融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不断完善各项金融政策制度,创新推出各类金融产品,有效管控金融风险,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2.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金融发展的正相关性

我国一些经济界学者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产业经济结构等方面对绿色金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行业优化发展,有效地减少污染项目,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冯文芳等人站在供给侧角度对绿色金融进行研究,提出绿色金融可以降低传统行业过剩产能问题,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王遥等人是从优化宏观经济角度,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宁伟等人利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绿色金融相关性,从中得到绿色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麦均洪等人针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所产生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积极性相对比较低,并且商业银行在决定为绿色企业提供贷款政策时,会先考量企业的还款能力。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很多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5]。苏冬蔚等人认为,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对具有严重污染性质的企业,从资金供给上有明显的制约;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相关资料,发现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以及企业绿色绩效都与企业绩效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绿色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绿色产业逐渐成为产业体系中的重点,而且绿色金融也是一项绿色产业政策的重要制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金融发展的正相关性表现在于:首先,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能够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且绿色产业占比越来越高,同时也对金融供给侧产生较大的需求;其次,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还会通过信息传导机制、投资导向机制等方式,来最大化利用金融资源,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

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金融发展的双向互动性

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还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何凌云等人的研究结果,展现出绿色信贷规模扩大之后,还能推动环保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发展;徐胜等人研究发现,绿色信贷主要是对绿色企业的资本形成机制产生影响,同时还会改变资金渠道,进而使得绿色企业的结构发生改变;王康仕主要是对绿色金融对工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经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会对污染企业产生一定的投融资约束,进而可以控制污染企业的投资水平,能够实现研究去产能、去杠杆目标。

在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三去一降一补”,还要做到“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绿色金融不仅作为一种绿色产业政策工具,还是有效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绿色金融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还能有效降低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同时在绿色金融体系下,能够创新出一些金融工具和产品,进而有效调整金融机构对污染企业的信贷政策影响[6],有效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通过监管政策进行调节,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将信贷和资本进行重新分配,助力绿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可以分散风险,有效缓解淘汰过剩产能给社会经济稳定带来的影响。

第二,服务实体经济、增强主体活力。很多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环保能力和绿色绩效有着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具有较强环保能力的企业,在创新能力上表现的也比较强。绿色金融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企业的绿色环保责任,还能激励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同时,绿色金融可以促进企业信息的披露,加强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有效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培育绿色产业、提升绿色产业链发展水平。绿色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环境污染防治,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一是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使投融资机构声誉优势凸显,而为污染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将会面临较大声誉风险;二是开发创新绿色基金、债券等产品,有效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三是利用各类绿色金融工具,有效分散和降低绿色产业风险;四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升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第四,构建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打通绿色经济循环。首先,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可以助力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将环境负外部性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使其成本内化,进而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其次,绿色金融还能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循环通畅,使得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产业。绿色金融市场的构建,使得资本转移到绿色产业,有效联通各个环节,推动绿色产品和要素的流动[7]。

综上所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金融发展具双向互动性,而且两者互为发展的支撑点。因此,绿色金融的供给侧改革,也有助于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发展。

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来看,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实现均衡,绿色金融体系需要与绿色产业政策、绿色产业结构相匹配。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都是适度的宽松类型,在这种政策模式下,使得供给总量供给相对充足,但是有效供给存在不足的问题。从区域上来看,金融资源在发达的东部地区以及大中城市中投入比较多,对于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存在金融资源供给明显不够充足的问题;从行业分布来看,大部分金融资源都被大型规模企业所占有,而对于大多数绿色中小微企业、绿色创新型企业等,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力度明显偏低。

2.金融资源供需错配的问题

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市场需求不断弱化,金融资源供需错配的问题开始逐步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出现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等现象。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金融资源,而且经济运行效能低下。一方面,虽然国家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目标,“去产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过剩产能占用金融资源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并没有完全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国家对僵尸企业也开展了治理工作,但是由于涉及许多社会复杂因素,一些僵尸企业仍然依靠贷款维持生存,继续占用部分金融资源。这些因素阻碍了“新旧动能转换”进程,造成供给和需求不匹配[8]。

3.绿色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绿色产业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低害或无害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清洁生产,从而实现减少或消除排放环境污染物的目标。虽然绿色产业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属性,如生态环境项目、大型节能环保项目、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等,但是这些项目都具有共同特点,投资比较大、回报期比较长、风险比较高,因此这些项目在融资方面都比较困难。而大多数绿色中小微企业基本上都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具有轻资产、抵押物不足的特点,不仅融资困难,而且融资成本也更高。

4.绿色金融体系与绿色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

绿色金融体系是通过市场为主体,利用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在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以及绿色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必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投资回报低、回收周期长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绿色产业政策是以调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但是当前执行政策还是以强制性的环境管控和传统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方式,由于政策之间存在协调性不一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金流向绿色产业。

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化路径

如上文所述,目前绿色金融供给和绿色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还不匹配,所以需要进行优化改革升级[9]。本文以下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从供给端进行创新改革以及改善供需结构等方面探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化路径。

1.提升绿色金融要素供给

优化绿色金融体系既要扩大投融资规模,同时还要打通金融要素之间的流动渠道。一是应该充分利用价格信号,不断完善资源环境的价格机制,使得资源的使用情况、供需情况,都能通过要素来反映。二是构建健全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设计出一些绿色信贷产品,助力绿色企业的发展。三是优化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满足各类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大力推动股权融资等融资方式的发展。针对金融机构实现差异化定位,引导和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使得农商行、城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能够聚焦“三农”,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四是充分利用政府的资金政策,发挥“杠杆效应”,以此来利用更多的绿色金融资源,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2.加强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首先,需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通过激励金融机构开发创新各种绿色金融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多选择性。其次,金融机构不断提升自身对绿色项目的识别能力,利用一些科技技术手段,来有效识别绿色项目信息不对称等产生的融资制约问题。再次,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工具,利用宏观审慎评估等工具,增加再贷款、贴息、担保等政策支持力度。采取排污权交易、环境保护税、碳排放标志认证等工具,来引导市场主体消费类型的转变。最后,重视乡镇振兴的发展,引导和推广绿色金融消费和农业发展,进而提供出更多绿色金融产品。

3.健全绿色金融制度供给

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设计出规范统一的绿色金融制度,搭建绿色金融专项管理体系。不断推广银行与企业联合服务平台,实现共享绿色信息。政府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化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出一条新型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根据企业的环境信用级别,来对其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推广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经验,逐渐扩大试点的区域,让更多的省市参与到试验区范围内。金融机构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度,构建和推广绿色金融制度体系,为绿色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4.改善金融与绿色产业供需结构

有效结合各类政策,使得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匹配,进而增加政策的衔接性。政府应该构建一个“政产学研用金”的绿色产业创新体系,进而全面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转化。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应该以绿色产业为中心,进行创新发展,不断推动绿色产业体系的发展,促进绿色产业的高效发展。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实现产融衔接,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等评估机制。利用科技技术,来对绿色项目等环保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可以有效识别出企业的绿色成分,及时淘汰“假绿”等企业,从而为绿色企业融资提供一个高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改善金融和绿色产业的供需结构。

六、结语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向绿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对绿色金融发展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及互动性为基点,对绿色金融供给侧进行改革,通过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改善绿色金融供需结构、激活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绿色金融供给侧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从而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绿色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绿色低碳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