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
(吉林警察学院 吉林长春 136000)
任务驱动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教学实践中主要以任务为纽带,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计划,从而获取相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目的、课堂情景、课堂活动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那么如何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立足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加以践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该文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及教学实践总结,从课前、课上和课下3个阶段加以探究,旨在交流与共勉。
课前高校体育教师需明确课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合理制定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在课前也需要预习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师课前可采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对所要学习的体育动作进行示范,配以相关的动作要领预习方案,通过引导大学生观察,使其明确动作涉及的多个过程与重要的动作等内容。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在大脑中对所学动作有个完整的概念,为接下来的课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反手推挡技术》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教师在微课视频中明确列出了教学目标,包括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理论;学习乒乓球技术中基本的推挡技术动作;在学会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掌握并体验推挡技术的变化。介绍练习方法,包括反手推挡无球挥拍练习与单球定点练习及多球练习等。学生课前预习中,可在线上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而教师则将整理出的学生预习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作为课上讲解的重点[1]。
教师下发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在任务中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加强巡回指导,完成任务后,教师统一进行正确动作的技术讲解,并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反思和继续练习。教师发现共性问题并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完成一轮任务后,教师再下发新的任务,引导学生继续学习[2]。
任务的设置需突出实效性、适应性和专指性,让学生在拓展性、问题性及限制性等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加强对技术细节的深入把握。在教学中不断检验与调整和积累,促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系更加完善,夯实任务驱动教学法全面应用推广的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施行关键在于教学任务的合理划分,设计上需做到难易适中。
如在乒乓球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握拍、基本站位、球性练习、反手推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感觉球拍的握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定的托球与颠球和对墙击球等练习次数,属于可拓展性任务;反手动作模仿练习,要求学生连续击球超过20 板,属于限制性任务;反手动作徒手挥拍,属于限制性任务;课后球性练习和反手动作练习,属于作业性任务。为练习反手推挡,可以设计限制性任务,即反手徒手挥拍练习;布置思考“反手推挡击球点在哪”的问题任务;布置可拓展性任务,即反手推挡练习,要求站位正确与击球动作流畅,板数超过30 板。学习左推右攻时,可以设计正手徒手挥拍练习的限制性任务;在进行正手攻球练习时,可以设计每组练习板数超过50 板,技术动作达标的限制性任务;在进行左推右攻与推侧扑练习时,可以设计每组练习板数超过30板,步法配合流畅的可拓展性任务。教师为让学生练习反手推挡与正手攻球,可以设计反手推挡练习与正手攻球练习,每组练习板数超过50板,这属于技术动作规范的可拓展性任务。
诸如以上以乒乓球教学为例的任务设计,需要体育教师紧紧围绕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和教学内容,做到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度。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要求教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让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资源的保障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如利用多媒体内容呈现声情并茂和生动直观等优势特点,集中学生注意力,带动学生思维自然过渡,将学生积极导入学习中。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堂内容,规范设计任务链,强化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多感官刺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这样更利于学生积极投入任务学习中来[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课上加强控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加强对知识技能的积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如教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相互指导和纠正的良好学习氛围。由于不同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方式不同,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中,体验不同的想法,能够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认知的全面性。如在正手攻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小组成员观看动作视频后,明确所学内容的运动环节,小组长组织成员展开练习。教师在此环节不直接参与学生的任务完成,而是以引导者的身份给予帮助,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分析体育动作的练习情况。教师通过加强正确动作指导,详细讲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正确动作有明确的认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情合理布置任务,如在刚开始练习时,要求板数能够达到10 板,随后逐步增加板数,同时对动作技术规范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小组内相互发现和纠正动作问题,从而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施行中,教师加强对学生活动展开的控制和管理,不能放任学生完全自主学习,避免出现课堂纪律混乱和秩序失控等现象。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提醒、纠偏和制止出现的偏离教学主题、学生表现散漫等情况,确保教学任务的有序展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打造高效和开放式的课堂,在教学中注重开放尺寸的把握,形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同效应。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因素较多,需注重任务安排的顺序和分配的合理性。尤其是在选择任务时,需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避免安排难度较大和过重的任务,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吸收内化,学生也会因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消极对待体育活动。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任务的安排,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师生在执行任务时,需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遇到学习困难及时向师生请教,在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快速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和行动路线更加正确。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丰富任务内容和形式。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思考“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正手攻球站位”“反手推挡用力方向”“反手推挡的击球时期”等问题。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满足学生自我探索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教学中来,加强对学习中存在挑战和问题的重视。同时,教师要通过必要的手段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转变组织者与引导者等角色,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的整合,高度重视学生的能力、需求、兴趣和学习动机等,确保学生自我探索与发现,确保学生拥有创造和评价的自由性。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视,根据学情合理设置教学的子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学习计划,主动研究任务,探索发现和解决任务。合理布置拓展性任务,根据能力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基础层次高的学生,更适合布置一些拓展性任务,如正手攻球两点练习,步法配合流畅且动作达标,板数要求超过30 板;每人完成正手发下旋球练习30 次,要求切击球底部,有明显下旋且球完整过网;每人完成搓球练习30次,球有明显下旋且完整过网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计划划分成多个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逐步提高成就感与自信心,进而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后续任务的学习中。随着任务完成难度的增大,教师加强鼓励支持,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和迎难而上的气概,更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使学习任务更加高效完成[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情况,合理布置拓展性任务,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有质的飞跃。当然,限制性任务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夯实学生知识技能基础的关键所在。如设置站位正确,击球动作完整,击球点准确,击球动作流畅的限制性任务,让学生在训练中保持规范的技术动作。设置正手徒手挥拍练习等限制性任务,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大限制性任务的训练强度,确保学生基本功的扎实度[4]。
同时,注重教学任务的层次性,针对简单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乒乓球教学活动,在演示中让学生掌握动作要点,在小组合作中和练习中,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设计中等难度的教学任务,适当提高训练的强度和技术规范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演示与动作要领指导及小组合作练习中,明确如何快速掌握规范动作,促使自身的动作技术逐步向标准要求靠拢。针对困难较大的教学任务,需要合理制定任务目标,通过赏识教育不断激励学生练习,让学生逐步突破自己的运动极限。
影响学生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提升的因素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不同技战术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乒乓球技战术水平较低的学生,经常打不了几个回合就失分,然后去捡球,导致其学习兴趣低。这些学生往往在技术对练中也害怕被对手打得手足无措或颜面扫地,或担心双方比分相差悬殊等。二是技战术因素。技战术水平直接影响不同水平学生的练习效果,技战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在练习中进步较慢,在变换发球速度与发球手型及发球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轻松应对对方速度略快的推挡和左右突变吊球,经常出现接不上球或回球失误等现象。三是体能因素。良好的体能也是运动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唯有良好的体能与快速灵活的步法移动,才能轻松应对对方的拉球、推挡、吊球等招式。而步法笨拙与耐力较差的学生,会错失更多接球与反击的机会,导致得分率低。
根据上述的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合理制定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战术水平,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唯有准确的动作,才能实现技战术的完美整合和灵活运用,不能盲目进行练习,根据发搓攻拉技术与发球抢攻和搓中起板及拉攻等战术的教学内容,细化设置问题型任务,可拓展性任务及限制性任务,让学生从站位的基本功开始,在分步骤练习中,稳中求进地提高完成限制性任务的能力。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和步法练习,设置长距离跑步,进行耐力训练与步法移动专项训练等教学任务,根据由简到难和由慢到快等教学原则进行任务训练。教学初期先安排跳步、并步、跨步等步法训练任务,逐步向跳步、侧身步、交叉步等难度稍大的步法训练任务过渡。根据乒乓球比赛中的特殊情况,布置应急步法练习的任务,以积极应对意外的突然性,切实强化学生步法的灵活性,间接带动学生体能的强化。
在心理训练方面,要求学生认识到唯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实现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教师需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任务布置,不断强化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从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入手,围绕训练环境与外界压力及比赛经验和活动动机、认知度等方面合理设计教学子任务,让学生在各种任务的完成中,接触各种心态影响因素,强化学生积极应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向学生制造各种困难,让学生在任务中积极锻炼自身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与技战术水平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加强学生在心理素质与技战术方面的训练,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发展目标,通过教学任务的细化和逐步推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训练的效率,让学生从思想、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5-6]。
课后注重学生动作练习情况的跟踪与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指出学生在动作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了解到现阶段自己的动作技术水平和与标准动作技术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改正与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学生根据课上的学习薄弱环节,以及课后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等资料,达到所学知识巩固强化的目的。课后教师加强反思,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以此作为后续教学设计整改的依据[7]。学生需反思与总结学习的过程和效果,端正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加强对体育学习的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需做到客观、公正与全面,为激励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望,让完成动作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观察与询问其他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或通过回放学生动作视频和动作技术对比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认知度,积极改正自身动作。
为确保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完整性,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实现优势互补。加强评价结果的转化,根据学生体育动作练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学生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全体或个人制定新的教学任务。针对下肢力量偏弱的学生,布置侧重下肢力量训练的学习任务。合理制定团体性任务,发挥学生相互带动和帮助的作用,逐步缩小不同层次学生间的技术水平差异。教师需从多角度展开总结评价,围绕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完善任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相对于以往的考试结果和出勤率等片面的考核指标,需加入课后努力程度与课堂表现及进步情况等评价指标,促使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强化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积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但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还需加强对任务驱动法实施要点和影响因素及学情等方面的把控,根据教学评价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促使任务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需根据学生的智力与发展特点,合理创设任务教学情境,规范安排学习任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各层次的任务,让学生在相互配合中积极发展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