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2022-12-16 15:00:41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三中学周干芬
新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家长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三中学 周干芬

农村学校本身存在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而且在经济条件、地域文化的限制下,农村家庭教育明显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涌入,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则需要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工作,以凝聚重要力量,共同为学生创建积极的成长环境。本文即分析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现状与问题,相应提出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实践措施。

一、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的问题

家校合作是我国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意在整合相关教育力量,确定统一、积极的培育目标,为学生创建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推动我国教育向前发展。近几年来,家校合作教育方式受到重视,并逐步开始深入推进,不管是在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上,还是合作方式、合作内容方面都发生了鲜明转变。但农村家校合作尚有足够大的探索空间,当前无论是家校合作的认识,还是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内容都并不成熟,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家长来说,接受教育水平较低、职责层次低,相对来说,工作不太稳定,时间不规律,父母子女相处时间有限。这也使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育方式不科学。相关研究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在教育孩子时,以唠叨式、数落式教育为主,如“快要考试了,你要好好用功”“你别光是玩”“你怎么还不做作业”“你这么怎么笨”等,这种表达与沟通方式,并不能使孩子学习能动性得到激发。相反,若家长持续输出负面评价,会让孩子产生认同感,潜意识默认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安于落后状态。

受限于经济条件,农村家庭的家长忙碌于工作、生计,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未吸收新思想,同时也缺乏耐心,信奉专制棍棒教育,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损伤。加之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农村地区教育观念尚未有显著的突破,缺乏创新性,对于孩子的发展仅停留在成绩和升学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在家庭教育理念上,农村父母单一地关注孩子的成绩和班级排名,而忽略学习习惯、品德素质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关注,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2]。

2.学校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得以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学校,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积极号召,落实家庭走访工作。如果学校不重视家校合作的开展,教师也不会意识到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目前,农村家校合作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是学校教师缺乏重视力度,组织家校合作活动积极性不高。家校合作是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在过程中要体现沟通的艺术,处理各个家庭复杂的信息,很容易和日常教学活动产生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会选择轻视家校合作活动,以课程教学为重心。二则源于师资力量的薄弱。因农村学校缺少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整体的教育方式存在缺陷,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力,无法就共同的培育目标付出相应的精力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2]。双方不能建立合作意识,之间的联系仅为一张张成绩单。这使得家长只能以成绩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判断,而学校也不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二、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实践意义

个体的教育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特别是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中,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父母在学习上对孩子的有效陪伴和引导既可以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同时也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农村学校开始大力推崇家校合作培育模式,即借助家庭的力量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以全面改善农村的教育风气。可以说,做好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常态,农村学校以此为目标是顺应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能够促进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优化整个农村的教育生态,更有利于农村学生拥有更高质量的成长环境。

三、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实践条件

1.全面了解农村家庭的真实近况

相比于城市家校合作,农村学校实施家校合作具有较大难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育资源薄弱,缺乏高素质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环境复杂,有较多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要实施家校合作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多种困境,更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为后期合作提供完善依据。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环境较差,与学校的距离很远,那么会影响父母与教师的沟通效率,很多家长难以及时来学校交流。所以,这需要在合作中明确学生家庭存在的现实条件,按照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另外,一些农村学校多有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很难辅导孩子学习,同时在家校合作活动中也无法有效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针对性地制定培育计划,对家校合作的责任进行适当调节。

2.获得其他外部力量的支持

家校合作尽管属于农村学校和家庭两种力量的活动,但面对农村特殊的教育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取得实质性成果,农村学校还需要获得其他外部力量支持,并不断地进行规范和优化。比如与当地教育局和政府合作,在安全教育宣传、经费配备等方面给予保证,提高农村学校实施家校合作活动的吸引力和重视力度。并且当地教育局需要做出规范的引导,建设重心下移、具有决策性和常态化的家校合作协调机构,以更好地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另外,当地的管理部门需要和农村学校共同合作来推动家校共育模式,比如将其作为考查学校发展成果和建设的重要指标,以此来激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同时也需要发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对校外教育机构进行规范,确保农村学校能够健康推进家校合作活动。

3.明确家校合作的目标与任务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任何一位青少年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而面对农村特殊的教育条件,要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这一发展目标是长期且系统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境,需要学校教师做好规划,并且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由于农村学校家校合作面临父母缺少、隔代照料以及师资力量匮乏等复杂的问题,要实施这一目标,并顺利推进,最重要的是农村学校需要将其作为建设学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任务之一,并以教育专项活动来展开。一方面学校领导者要有足够的重视力度,就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并且设置专人来督促这一活动开展;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要走近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以走访、线上沟通等方法与父母取得联系,初期与农村各个教育家庭形成共同的培育目标,获得他们的全力支持,就凝聚力方面奠定基础,为后期开展各项家校合作活动创造健康、积极的教育生态。

四、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实践措施

1.健全家校合作协调组织

在农村学校发展中,家校合作是系统且长期的任务,与家长、学生以及学校息息相关,为了保证这一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际效益,则要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协调组织。一方面,针对家校合作工作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协调组织委员会,为合作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全面了解农村学生和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合作管理制度,明确家长义务和教师职能。要注意的是,关于协调家校委员会的成员要采用民主选择方式,可以由学校教师组成,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充分利用家长力量,以此提升家校合作协调的效果。在具体实施中,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校合作协调组织委员会召开学生相关的教育会议,深入沟通学生发展工作,提供家校合作的有效办法,推动农村家校合作工作向前发展。另外,针对农村教育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学校需要建立教师家长沟通机制,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走入学生家庭展开访谈,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父母就学生的学习状况、成长问题进行交流,共同为培育孩子承担相应责任,以为其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3]。

2.深化家长家庭教育意识

不同于城市教育发展条件,农村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在孩子教育方面缺乏先进意识和专业指导方法,所以家校合作中家庭教育意识的浅薄阻碍了合作效果。基于这一客观问题,学校需要在条件允许下对家长实施培训指导工作,向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方法,运用丰富的教育案例引起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使其主动和学校协作,吸收有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孩子进行正向的引导。同时,学校可以组织由家庭和班级教师共同参与的经验交流大会,就孩子的成长问题和学习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商讨科学的培育方法,为孩子创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4]。通过宣传、咨询手段,使家长对于教育的关心与支持心理得到激发,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刊、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知识、教育方针、学校教育目标、校内新闻等,可动员家长订阅《家庭教育》等杂志,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中应将德育放于首位,重视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致力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并注重独立生活技能的训练,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与劳动习惯。同时,家校合作要求学生增强体育锻炼,因而要指导父母实时督促学生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另外,在农村学校家校合作中,要充分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家长建立网络沟通平台,除了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活动信息、学生学习状况,还需要由专业的教师提供规范、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技巧。考虑农村家庭父母在文化水平上的限制,教师需要丰富教育资源形式,以短视频的方式来呈现科学的培育理念[5]。使得父母重视家庭教育的实施,不断地吸收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从孩子身心健康、思想素质、学习习惯等方面与学校建立共同的培育目标,以在关键的成长环境中能够正确指导,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营造家校合作良好氛围

要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建构积极的家校合作文化。其中学校要在沟通上尊重家长,杜绝命令式的口吻,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从而获得家长信任。同时,在家长层面,学校要注重观念思维的引导,避免农村家庭将孩子教育责任全部归于学校。具体实践中,农村学校需要顺应教育改革趋势,吸收创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丰富家校合作形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家庭力量,例如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组织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教师共同指导孩子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并在一些特殊节日中开展综合性的教育活动,鼓励家长陪同孩子共同参与游戏、运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得家校合作充满活力,能够共同提升教育效力,让农村孩子可以快乐、健康成长。如建设合作学习型家庭,包括完成“亲子阅读计划”,并组织家长、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读书沙龙”“演讲会”等,深化家校合作。还可以在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下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社区服务、信息调查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在家校合作开展中,对于学生心理与身体健康要给予密切关注,可指导家长制定适宜的家庭锻炼计划,组织师生、亲子趣味运动会,共同感受运动的乐趣。此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劳动技术亦不可或缺,成为重要的生活技能。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妙手小裁缝”“我的纽扣钉的棒”“我是巧手小厨师”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并投入精力与时间进行劳动技能的练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总结

增强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有效性是当前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孩子在综合素养上无法得到良好发展。基于这一现状,学校必须把握家校合作教育的作用和优势,构建家校合作协调组织,凝聚家庭力量,让农村父母能够重视家庭教育,积极与学校合作,参与孩子的培育工作,创建良好成长环境,使得农村孩子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在学校和父母共同作用下强化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家长
家校距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