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龙舟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福建龙海七甲社为例

2022-12-16 15:08李佳川李琪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0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龙海村社

李佳川 李琪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6)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国内一些专家学者非常关注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白晋湘[1]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向着汲取自身精华和借鉴现代体育优秀成果相结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创新。龙舟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包含着人们对龙舟本身及其艺术价值流传并保留下来的信仰习俗,随着龙舟竞渡活动进行所产生的人伦道德等诸多特质的审美意识,人们将科学理论、制作技术、体育竞赛、情感交流融入其中,塑造出当下优秀的龙舟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龙舟文化的传播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研究课题。

福建地理位置重要,海上交通便利,有着十分特殊的地形地貌。七甲社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一共由7个社区构成,按照距离龙海区中心,由远及近的分布,分别是罗锦社、云梯桥社、翠林社、官洲社、官洲桥社、庄厝社、洪厝社。长期的生活发展,使得七甲社与东南亚国家在宗教、生活、文化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这也使得龙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和保护。龙舟竞渡运动从最初的民间体育活动,经过历史长河不断地冲击、改变和完善,最终成为突破地域和民族界限的一种现代体育运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也被全球化,这使得不同民族间的价值观念、思想形态、宗教信仰、文化内涵等体系相互影响。

1 “一带一路”背景下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构成及发展意义

1.1 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构成

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活动属于民间自发组织进行的传统体育娱乐项目,伴随着千百年来的演变和传承,其文化内涵也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其龙舟文化主要由以下三种形态构成。(1)龙舟竞渡活动。7 个社区由早期的传说故事和海上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四年一次举办龙舟竞渡活动的形式来保持不同社区人民之间的联系,龙海地区的龙舟竞渡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2)龙舟竞渡仪式。福建地区祭祀文化氛围浓厚,不同民俗体育文化在演变与传承中也将仪式文化融入其中,龙海七甲社中自古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民间组织进行的民俗体育活动往往伴随着仪式的进行,仪式流程虽然繁琐但其中无不体现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最质朴纯真的感情,现如今多数民俗体育活动将仪式过程简化甚至删除,对民俗体育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3)社群关系。7 个不同姓氏社区的人们通过龙舟竞渡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延伸出一种无形的但却浓于血脉的纽带,将人们命运联系在一起,促进文化经济交流。

1.2 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的发展意义

1.2.1 提高对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的认识及保护意识

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尚未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地开展的体育活动[2]。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就是一个典型的民间体育个案,民间体育因其小众性无法被人们所熟知。同时,随着当下时代发展,人们乐于接受新知识,而忽视了旧时流传至今的特有的传统体育文化。“一带一路”为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再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不仅能够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增进友谊,还能补充现有龙舟文化空白期,提高人们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促进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

1.2.2 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推动龙海地区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是指在与沿线国家进行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并以互利共赢为最终目的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3]。随着时间递增,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商业合作越发紧密,彼此将得到相应的良好经济发展。龙海七甲社有着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丝绸之路中的“月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贸易往来,发展港口渔商。在闽台关系中,龙舟文化往往充当着重要角色,近几年来,两岸频繁举办龙舟交流赛事,不仅有利于许多相关产业增值,促进交通、餐饮、酒店等基础产业发展,而且各行业经费支出和诱发产值都逐年递增[4],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平台,可与沿线国家企业、侨胞商会共同打造体育品牌,传统体育文化将发挥其更大的商业价值,为传统体育拓宽生存空间,带动龙海地区经济发展。

1.2.3 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5]。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因其地区上使用客家方言,长期的渔耕生活和浓厚的宗教信仰元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气质和自成一派的民间体育特色,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勇敢的气魄展现得淋漓尽致。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与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6]。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要加强对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提高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其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适应性、协调性,在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坚守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 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困境

2.1 传承发展滞后,文化进步缓慢

江立中从价值取向的视角将龙舟文化划分为3个阶段:(1)民俗文化,这一阶段的龙舟文化是指当时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成果,对人们的影响不大;(2)精英文化,这一阶段的龙舟文化是指在平民文化成果上加工创造并用书面著作形式存在的文化;(3)商品文化,将龙舟从一种朴素、封闭的民间活动发展变化到文革后以功利性、竞技性为主的文化,实现了传统化到现代化的历史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7]。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文化主要由仪式文化和竞渡文化组成,其中的习俗礼数沿袭至今,且一般都是由各村社中专门的仪式主持者和传承人进行传承,这些传承人又都由各村社中的宗族元老或声望较高者所组成,并以一种封闭的模式举办龙舟竞渡活动,这就导致了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传承发展速度缓慢,虽然这使得其中的原生文化得以较好地保留下来,但长期处于民俗文化阶段,缺少精英文化和商品文化的演变,阻碍了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2 传承人老龄化,传习人群流失

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民俗体育活动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传习人群流失等紧急态势,这对于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传承极为不利。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传承人年龄超过60岁的占3/4,已经去世的占1/4,并且传承人减少速度还在加快;另一方面,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传习人群也在快速流失。7 个社区中,距离龙海区中心相对较近的5 个社区情况相对稍好,传承人虽老龄化,但仍健在,尚能主持举办龙舟竞渡活动,传习人群流失较少,而位于龙海区边缘的庄厝社和洪厝社则存在传习人群大量流失的现象,村社中多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均出外打工,这种状况对于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极为不利。

造成上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龙海七甲社的居民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早期的农耕渔牧生活逐渐转变为陆上生活,河道不再发挥其原有生产作用,仅用于灌溉农田和日常生活。而原本用于河道运输和做生意的土船则保留至今,不断演变为龙舟竞渡活动专用船只,并以此来纪念古时候7个异姓兄弟下南洋的传说故事,这就使得龙海七甲社人进行民俗体育活动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2)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活动属于一种自发进行的民俗体育活动,未申报非遗项目,传习人群缺少日常生活经济收入,只能外出打工补贴家用,龙舟竞渡活动只作为节日庆典活动,使得进行民俗体育活动的时间减少,而且该活动也曾因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禁止过一段时间。后来政府和村社达成共识,设定四年举办一次龙舟竞渡活动。最近一次举办是在2016 年,受疫情影响,2020 年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赛已推迟两年未举办。(3)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活动中竞渡仪式由村社中宗族元老或传承人进行主持,竞渡则是由各村社中青壮年参与,7个社区中关于仪式和竞渡活动的传承方式都是家族中老一辈的传承人带徒弟的宗族传承,并且受农村地区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女性地位较低,因此传承一般都是传男不传女,但在仪式文化中参与更多的往往是女性,所以在潜移默化中,女性反而充当了仪式文化传承的重要传承人。这一类传承方式属于典型的封闭式传承,不利于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人的传承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愿意采取社会师徒传承制,向外吸纳传承人,但受限于宣传不到位和社会上的青年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文化等因素,传承进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

2.3 传承环境破坏,生存土壤减少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间传统龙舟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标准化的商业竞技赛事取代了传统的龙舟竞渡活动,龙舟竞渡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逐渐呈现出脱域倾向[8]。虽然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活动仅有政府介入参与安全秩序的维护,属于一种半封闭式的民俗体育活动,较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文化,但福建省内如厦门市、莆田市、福州市等市区多次举办标准化的龙舟竞技赛事,大量商业化元素融入并改造龙舟竞渡原始文化,商业化的冲击使得龙舟文化传承环境被破坏。除去罗锦社位于石码镇,其余社区都分布在榜山镇,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原本村社所受的河道影响逐渐变为受地理位置所影响。以石码镇为例,作为城乡一体化改造效果较好的乡镇,石码镇经济发展良好,位于其中的罗锦社因此得到相对较好的保障,龙舟文化也因此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和传承。反观其余6 个村社,距离罗锦社的距离递增,受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影响的效果递减,传承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不等。个别村社中由于有着部分杰出企业家,在村社中开设工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保持信仰,所以能够促进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存在如洪厝社这样位于市区边缘的村社,青壮年外出打工,村社中多为老人小孩,龙舟文化传承进度衰败,传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中国体育文化的大树是深深扎根于广大社会民众的岁时节俗文化[9]。龙舟竞渡活动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纪念屈原,缅怀先人,凝聚民心等美好意义,其中充斥着浓厚的龙舟文化,是近距离感受龙舟文化的最佳时机,更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的根本依托,所以维护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是延缓体育文化生存土壤减少的一大有效途径。

3 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路径

3.1 拓宽宣传途径,促进文化进步

民俗体育活动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般都只是被地区中的人们所熟知,虽然在网络中存在不同形式的视频文件和新闻报道,但也只是一种小范围的宣传。随着科技进步,新媒体和自媒体作为获取外界信息的快捷有效途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抖音、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介突破时空的束缚,促进文化交流。在龙海七甲社中,罗锦社优秀个人卢先生创立的微信公众号“小石码”,就发表了有关罗锦社龙舟竞渡活动的报道文章,并附上了大量照片,这不仅能够对民俗体育文化起到宣传作用,还能推进七甲社龙舟文化发展。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可以借助这些新型媒介,结合商业演出等传统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感受到七甲社龙舟文化。“一带一路”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格局: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既能借鉴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交流经验,又能与时俱进地丰富与拓展传播形式与途径,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0]。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交流,既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又能做到开拓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龙海七甲社特有的原生与南洋结合的文化特色,拓展宣传途径,增进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进步与繁荣发展。

3.2 申报非遗项目,保障传承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11]。石码镇港口虎爷信俗是龙海石码镇中较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作为市级第四批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虎爷”信俗通过正规合理的管理保护程序,将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与保护。这一举措同时还解决了传承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凝聚了地区人们的民心,也促进了社会治理,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民俗文化。龙海七甲社龙舟竞渡活动具有丰富的民俗特色,浓厚的仪式文化和竞渡文化,是地方民俗体育活动的一大代表,其申遗难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民众文化程度不高,传承保护意识薄弱,对申遗流程不了解,部分村社对申请非遗甚至存在抵触心理;(2)七个村社中传承人数较多,意见难以统一,无法选出七甲社龙舟文化传承代表人;(3)传承人数较多,传承项目繁多,保障资源有限,无法做到全面覆盖。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属于高龄人群,将七甲社龙舟竞渡活动申请非遗项目,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3.3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创造文化经济效益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五年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五项重点任务[12]。在此战略决策下,应大力推进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与旅游、商业资源相结合,创造出具备当地民俗特色的商业化旅游资源,在原有龙船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与邻近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打造出核心文化交流品牌,在经济往来中促进龙舟文化交流,使龙舟文化元素融入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并得到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而实现民心相通就是要通过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自信。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在适度的商业化改造中保护和传承民俗体育文化,有利于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健康持久发展和扩大经济、文化效益,这既能够推动龙海地区乡村振兴,还能为龙海人民带来经济收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发展。

4 结语

文化纽带是“一带一路”稳定扩展、持续久远的精神保障[13]。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传承与保护民俗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重要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龙海七甲社龙舟文化面临着传承发展滞后,文化进步缓慢,传承人老龄化,传习人群流失,传承环境遭破坏,生存土壤减少等现实困境。由此提出,在龙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应当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依托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独特性,推进文化交流互鉴,营造和谐环境,加快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经济交流与民心相通,并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龙海村社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龙舟竞渡的传承研究
规范村社财会代理应关注的四个问题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猴王”崔龙海以芋头为养生法宝
基层治理要直面矛盾
浅论龙舟竞渡对民族认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