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 张 英
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的一个导向,也是我们实施教学改革的方向。尤其是伴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核心素养”的立人目标可以说真正落到了学科教学的实处。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工具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形式化”,以“理”代“悟”,语言评测“模式化”以及教学研究重“教”轻“学”等方面问题。在这种“教”压制“学”的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效率差强人意,往往我们能看到教师精彩的教学行为,却看不到学生真实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学”处于被动状态,或者说低层次水平,大部分学生只有“依样画葫芦”地学,缺乏创造性、有活力地学。这样的课堂制约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生态下的教学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深度思考: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转型,如何升级才能将“核心素养”落到课堂实处,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增效提质”?在本文的教学探索中,笔者将基于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从“三个聚焦”出发,即聚焦主题,聚焦活动,聚焦评价,谈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以实践坚定好回答“如何向初中英语课堂要质量”这个教学命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实现高效高质的课堂。
“课堂是核心素养扎根的沃土。(鲁子问)”无论教育教学改革如何进步,一切的根,依然深植于40分钟的课堂之中,那是专属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化学反应,是核心素养萌芽与升华的火花。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基于素养的高效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关键。“立德树人”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如果教师对此没有深刻的认知,就不会有坚定的信心和自觉的行动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自然也就“立”不住。
无论是“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还是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课堂都是实践的主阵地,是教与学发生的核心场所。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终端活动,是教育改革政策中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其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积极思考如何从课标走向课堂,深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教与学的“变”,升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增效提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模板,并锁定课堂,力求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以高质量的“教”促进有深度的“学”。此外,教师应该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实现“一课一得”,甚至是“一课多得”,让学生的“得”扎扎实实,多元生长。
核心素养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它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指向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重视了语言与文本内容,忽视了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或教育意义的挖掘仅仅停留在“总结”表面,没有直达学生内心,难以引发学生共鸣,也就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体验,因此,当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不能进行合理应用以及有效迁移。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聚焦主题,从单元出发,深挖教学的育人价值,提炼单元教学的主题意义,开展主题意义引领的课堂教学实践,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逐步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在课堂预设时,教师要扪心自问,“这节课的话题是什么?每个同学明天今天要谈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谈话的吗?我们学生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我的意思吗?这节课的主题意义可以落到哪里?”通过这“走心六问”,思考课堂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将主题意义的探究融入到课堂设计中,将学生的学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做好准备。
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Finding your way这一单元时,考虑到本单元隶属“人与社会”主题,基于“Home and neighbourhood”主题语境编排教学内容,旨在学生理解“路就在脚下,与家乡深深的羁绊”的主题意义。在这个单元教学过程中,围绕单元主题,整合单元内容,设计了基于Ask the way—know the way—design the way—show the way为主线的单元教学板块。其中,在Integrated Skills板块“design the way”的设计中,引导学生围绕“Go on a treasure hunt”这一核心内容,熟练掌握如何听懂指令到达特定地点,学会设计自己的宝藏路线图。在导入环节中,先通过学生熟知的“高德地图”引入,引导学生学会看标识,并用文本中的闯关寻宝的过关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真实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激活主题,并以“高德地图”这个接地气的APP建立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同时,在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Treasure hunt”,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以熟悉的地点——学校,来设计寻宝图,升华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路、学校与我”之间的羁绊,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丰富学生对主题的认知与理解。
语言知识必须表现在语言实践上,语言不能脱离实践。现代语言教学观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应用语言的过程,言语能力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以“意义”为引领,以主题语境为背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密切关联。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强调“整进整出”,以意义为中心,整体输入,整体互动,最后整体输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在活动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听说读写”几种技能的教学割裂开来,只关注内容的讲授而忽略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会”是被教师讲会的,学生所会的也往往是了解语言知识,不是习得言语能力,不能掌握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3 Robot的“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课的教学中,重在激活学生的单元意识,以活动的形式嵌入词汇及话题的教学与互动,激起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热爱,引发学生对科技生活的好奇心。
Task:Further know about robots in our daily life.
①Introduce more robots in our daily life by showing some pictures.
②What robot are they?(导入微课视频,介绍robot pet,robot waitress,robot cleaner,robot football player,robot explorer.)
③Invite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 robots they are familiar with around them.
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上台介绍生活中熟悉的机器人,如饭店的上菜机器人、学校的展示机器人、商店的扫码机器人等,将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有效激活教学主题。同时,还展示了学校社团的机器人表演视频,以酷炫的视频,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好奇,引发对机器人的探究热情。
Task:Explore how robots could help us.
①How could robots help us?(头脑风暴游戏)
(do service work like a waiter/ do homework/explore outer space/ do dangerous jobs such as rescue/ help with housework…)
②Pratise and check by matching phrases with pictures.(图文配对)
③Have a discussion: Why are the robots so clever?
在这个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在认识机器人的基础上,探究机器人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作用,了解机器人是如何帮助人类。通过头脑风暴游戏实现大量信息输入,让学生随图识记相关短语,深化学生的记忆效果,随后,通过图文配对的游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为接下来未来机器人的介绍与创造做好铺垫。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主题为主线,以活动为支撑,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真实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导向问题解决,有效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价值,给予学生更多思考、表达以及实践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能够真正发生。此外,通过有意义、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可以使教、学、评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为紧密,促进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促能力到素养的养成,从而真正打造“养成系”的英语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确保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关键。作为终端用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在以往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家长式”的角色,对于学情认识模糊,分析泛化,习惯于把自己的教学逻辑强加于学生,他们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也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学会的。这就是评价与教学割裂的具体体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问自己,“教了就等于学了吗?教师要如何通过‘教’保证‘学’的发生?评价后,要如何进一步使用评价结果?”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深化教学评的一体化,这个时候的“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口头表扬或表现点评”,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的“评”,也包括作业设计与学习效果检测的“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转变评价观念,提高评价意识,提高评价能力并建构评价体系,以“沉浸式”的评价,深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推动学生的自主成长,让核心素养得以落地。
在教学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Online tours的Reading 1板块时,引领学生围绕网站“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展开在线旅行。在这课的阅读设计中,关注评价的渗透与设计,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小老师点评”、迁移测评等多样化的形式,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进程。在pre-reading环节中,引导学生猜想“What can we do if we have no time to travel there on our own?”,并为学生准备了旅游明信片进行奖励。通过这个前置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发学生对主题的自觉关注,并以“旅游明信片”的奖励为后期读写活动做好准备。在post-reading环节中,以小辩论活动,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引发课堂的“头脑风暴”。在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聚焦“Is online tour a good way of travelling?”展开简单辩论,邀请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点评,以开放性的活动,深化学生的活动参与,尤其是评价参与,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网络虽然便捷,但不能取代真实的生活。最后,在拓展活动中,笔者进行了阅读迁移,补充了与文本主题相似的阅读材料“Phileas Fogg Hires a New Servant”,引导学生进行读后实践,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了解学生“学得怎么样”。同时,拓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最终的落脚点,也是指引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敢于走出“唯分数”论的教学定势,敢于走出习以为常的教学“舒适区”,敢于打破固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打造“素养立意”“学生本位”的高效课堂,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发展。在构建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教”,还要更多地考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真正解放“学”在课堂中的活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另外,教师还要站在“育人”的高度设计课堂,要能充分尊重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以课堂内容与结构的变革,帮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从而打造“目中有人”的初中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