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泽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翻译本身是一种行为。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语法使用上有区别,而定语从句作为英语中修饰名词的一种典型从句,充当定语或状语的语法功能作用,在翻译成汉语时要灵活处理,以期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笔者在进行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时,基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进行译文的翻译。同时,笔者使用目的论及其三个原则对译文进行分析反思,并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主张,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总体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1]。①目的原则,是翻译活动中所依照的最高行为准则,一切方法策略皆来自最初设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目的原则并不是直接导向目的语群体,以目的语群体为出发点进行翻译,这只是翻译文本中的一个可选择的目的,异化、归化都取决于翻译目的。②连贯原则,是在目的原则做出选择后,明确导向目的语群体后,才能使用的原则,其要求译文符合译入语原创文本风格,适应目的语文化。③忠实原则,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就形式和内容上的关系,由此衍生出两层含义,即形式上的忠实和内容上的忠实,其能否达到双重忠实取决于翻译目的。三个原则中,目的原则是最高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都受制于目的原则[5]。译者在文本翻译中必须确定翻译过程中的目的,再根据所设立的目的进行其他原则的使用,或摒弃,或部分使用[2]。
英语定语从句的汉译一直是国内译者认为普遍较难翻译的一种句子类型。运用目的论三原则进行对定语从句的翻译考察,不仅可以使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得到验证,还可以对译文进行反思,找出翻译方法有待完善的地方。
定语从句在英语中充当定语,有时也充当状语。①充当定语作用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英语中的定语。在英语中定语的位置可以放在被修饰名词的前面和后面,而汉语中的定语,无论多长,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只能放在所修饰名词的前面。英语还将定语区分为限定和非限定性,而汉语只在语义上进行定语的划分,将其划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定语从句作为一种从句起定语修饰作用时,从句的长度和类别都会发挥作用,从而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②充当状语作用时,其从句对先行词所起的修饰限制作用很弱,实际上充当状语从句的角色,起着状语从句的作用[4]。
定语从句在性质上可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定语结构上的不同,英语定语从句的字数也影响其对应的汉语翻译。同时还有具有状语功能的定语从句。以上种种无不显示定语从句的翻译难度。
一般来说,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只有三种:前置、后置与部分前置+部分后置。增添、删减、变译等方法都是基于这三种基本方法所进行的句子润色,并不属于定语从句的本质翻译方法。了解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后,需要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或翻译标准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根据定语从句的性质和长度,文章假定了适合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当定语从句的句子长度超过7 ~9 个单词时,定语从句的翻译应当采取后置方法或部分前置+部分后置的方法;反之,当定语从句的数量小于7 个单词时,定语从句可以前置翻译,也可以后置翻译。2.当定语从句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定语从句应当后置翻译。3.当定语从句充当状语的作用,要根据逻辑和时间语序进行翻译,选择前置或后置方法[3]。
文章按照上述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方法的选择并进行译例分析,通过目的论检验译文是否做到符合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验证翻译策略的可行性。确立“忠实传递原文信息和作者意图,增强译文可读性”为本次定语翻译的目的,也是原则。
例1:If language helps structure the way we think, how can we speak about art in societies that do not share the concept?
译文:如果语言有助于构建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怎么能在不认同艺术概念的社会中谈论艺术呢?
分析:原文从句为限制性从句对先行词“societies”起定语的作用,汉语中作定语的成分结尾一般用“的”字,且从句整体是由6 个单词组成的,符合翻译策略1。就翻译的目的原则来说,首先,译文要做到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就译文而言,其将原文中的逻辑顺序一一再现到原文中,且原文传递的问句信息,译文同样也做到了用“?”结尾。其次,译文将修饰“societies”的定语从句提前,且做到汉语译文定语的言简意赅,符合中文阅读群体的阅读习惯,主语与谓语的位置相对而言并不遥远,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此译文亦符合连贯原则。最后,译文再现了原文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和语气,符合忠实原则。
例2:Thus, when paintings were introduced and even began to replace carvings in meetinghouse, they acquired the same meanings and significance that the carvings had originally conveyed by the implied structure of the house.
译文:因此,绘画艺术开始引入会堂,甚至开始代替雕刻艺术,是因为他们从绘画中获得了相同的意义或含义,最初这些含义和意义本来是由雕刻艺术中的房屋隐含结构所传达的。
分析:原句定语从句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meanings and significance”,组成的单词数超过了9个,可以使用后置译法,也可使用部分前置和部分后置。运用后置译法可翻译为:“因此,绘画艺术开始引入会堂,甚至开始代替雕刻艺术,是因为他们从绘画中获得了相同的意义或含义,最初这些含义和意义本来是由雕刻艺术中的房屋隐含结构所传达的。”运用部分前置+部分后置的方法,可翻译为:“因此,绘画艺术开始引入会堂,甚至开始代替雕刻艺术,是因为他们从绘画中获得了与雕刻艺术传达的相同的意义或含义,最初这些含义和意义体现在房屋隐含的结构上。”运用目的论三原则检查这两个译文,可发现运用后置译法的译文不符合目的原则和忠实原则,译文最后一句字数过长导致传递的信息中心发生了偏移,原文想强调通过绘画艺术获得的意义与通过雕刻艺术获得的意义是一样的。因此,这里的后置译法虽然符合连贯原则,却不符合目的原则和忠实原则。再看部分前置译法+部分后置译法,信息重心放在了“相同的意义”上,且后两句长度相仿,语义重心没有发生偏移,符合目的论三原则。
在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中,遵循第一条翻译策略选择翻译方法,得到的译文符合目的论三原则的评判标准。因此,翻译策略1 具有指导定语从句的作用。但是例2 也说明了翻译策略1 有时给出的翻译方法亦会让句子传递的信息“失真”,因此,此翻译策略还要受完整复合句的制约。
例3:“Aesthetics” derives from the Greek word aisthetikos, which deals with “sense perception”.
译文:“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单词aisthetikos,意为“感觉”。
分析:原文句子带有一个非限制性从句且字数少于7 个单词,虽然符合第一条翻译策略和第二条翻译策略,但是非限制性从句的根本特点就是其对先行词的修饰作用弱,解释作用强[6]。可译为:“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单词aisthetikos,意为“感觉”。汉语文本对某个词语的解释说明,与英语文本中所采用的逻辑顺序大同小异。因此,译文将从句后置翻译,使得译文与目标语文化具有一致关系。可见,在进行非限制性从句的翻译时,无论从句是否长短,其翻译都应该采取后置翻译的方法。
所以,翻译定语从句时首先要考虑第二条翻译策略,即先进行定语从句的性质分类,然后再遵循第一条翻译策略。
例4:Ways of thinking about cultural forms, including the standards by which they are judged, are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which they are part.
译文:文化形态的思考方式,包括判断标准,很大程度受文化传统所决定,这些方式和标准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分析:原句中的“by which”和“of which”标志着定语从句部分充当状语作用。对原句的翻译要遵循第三条翻译策略:当定语从句的作用为充当状语的作用,要根据逻辑和时间语序进行翻译,选择前置或后置方法。首先将从句改成并列句,分别翻译看分句中间的逻辑关系,分成三个并列句:“①Ways of thinking about cultural forms, including the standards,are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cultural tradition;②Ways of thinking about cultural forms are judged by the standards; ③They are part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分句①是原句子的主干;分句②与分句①的“ways”是被动关系,将其整合到分句①时,因为是将分句②放到“standards”的前面,所以要将其改为主动,即“标准评判方式”。分句①中的主语和分句③中的“cultural tradition”是所属关系,在汉语中所属关系的表达只有“……的”,分句③的译文可以单独译为“他们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分句③整合到分句①时,分句③的译文应该后置。因此,可将原句翻译为:“文化形态的思考方式,包括判断标准,很大程度受文化传统所决定,这些方式和标准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整体句子传递信息与原文一致,且短句形式多,符合中文语境下的语言形式,忠实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符合目的论三原则的评判标准。
针对具有状语功能的定语从句,文章运用翻译策略3 在翻译时把句子拆分成多个分句,判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再进行还原,从中选择前置或后置的翻译方法。通过实行翻译策略3,译文忠实传递信息,句子结构凝练、简洁,符合目的论三原则。
文章在目的论和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提出关于定语从句汉译的三条翻译策略,指导笔者对前置、后置、部分前置和部分后置翻译方法的选择。译例翻译阶段,首先要确立翻译目的:传递原文信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根据提出的翻译策略对限制性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起状语作用的定语从句进行翻译,分别找到适合的翻译策略。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要根据翻译策略1 来决定,也就是从句的长短决定了其翻译方法;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不论长短,都要进行后置翻译;起状语作用的定语从句要根据逻辑关系选择前置或后置翻译方法。文章不足之处在于假定定语从句的根本翻译方法只有前置、后置、部分前置和部分后置,其他翻译方法都是基于此三种翻译方法衍生的,这一假定还需得到验证。此外,翻译策略1 和策略3 之间的关系如何,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