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分析

2022-12-16 13:44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育人

王 晨

一、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针对性不强

第一,通过与高校参与资助育人工作人员的交流,得知当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育的主体受到局限,多是辅导员进行,全员育人体系匮乏,育人主体资源不能有效整合,除了辅导员,其他校内资源与家庭、社会上很少参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加上辅导员除了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工作内容还包括所有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与日常管理事务,工作量大,无法分配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总的来说,就是高校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人数较少,整个工作队伍建设缓慢,参与一线工作的人员较少,所以资助育人活动面对整体而言缺乏针对性。

第二,通过与高校辅导员老师的交流访谈,得知学校对资助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最明显的体现在负责人的任用上,各个学院的辅导员还是由研究生兼职,他们缺乏资助育人经验,对国家相关资助政策与学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认知不到位,直接影响此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经济资助先于育人工作,若经济资助中的金额大、人数多,那么缺乏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单单投入经济资助这一方面的工作,就会占用大部分的精力,很难再分散出更多的精力开展基于德育的育人工作,导致“重资助,轻育人”现象产生,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第三,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更多外界的关爱与关怀。基于育人主体多以辅导员为主的原因,社会与家庭的教育存在缺失。实际上,参与资助育人活动的主体多为校内教育资源,如辅导员。其次是资助管理部门,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或者班级班主任的参与较少,校外更无学生资助育人的主体。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中德育环节落实不到位

通过与负责资助的老师与辅导员沟通可知,对学生的资助工作,本应是系统性与连续性的。实际资助实践活动中发现经济困难生资质的认定与资助工作的量就已经很大,相对地,德育育人工作的进行就要延后,很少有高校能够边资助边开展德育育人工作,促使两者分离,出现阶段性的特征,最终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不能全面落实。另外,通过对接受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学生调查可知,高校此方面工作的实施,更多的是重结果,缺失过程,导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趋于表面,德育环节落实不到位。从育人的连续性角度分析,有不到一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一直受到思想的引导与能力发展的帮扶,还有较多学生未接受过或者呈阶段性地接受思想引导。总结原因发现,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中的德育环节落实不到位。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育人主体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在德育视域下,当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育人效果不强,原因是对育人主体资源的整合匮乏,主要体现在资助育人队伍建设缓慢,学校、家庭与社会中的育人资源整合力度不足。一方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缓慢,专业性不足。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主干力量,工作队伍的建设程度,严重影响其工作质量。当下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的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工作人员专业程度不足、流动性大、人员配比不足等。如人员配比方面,高校中在校学生与资助育人工作人员数量比为2500∶1,其人员配比严重不足;在育人主体专业性方面,对资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大,导致其专业化水平不足;在成员流动性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中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员工流动性大,很难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与育人工作进行长期密切的跟进,严重影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家庭与社会育人资源的整合匮乏问题。主要是因为当下高校只能在校内整合育人资源,但是家庭育人与社会育人资源的整合上不到位,即家庭成员的育人能力与思想素质有待提升、社会参与资助育人体系缺失。

(二)资助育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对于育人环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高校中没有建设长期的、系统的资助育人系统。当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集中在每年的九十月份,所以整个资助育人工作都集中在此,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另外工作侧重点多是大一与大二的学生,高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参与数量较少,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学生的发展规律与需求,容易出现资助育人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也不能建立对学生长期与全过程的育人体系,需要有效完善现行资助育人体系。资助育人体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资助的不同阶段机制不足、衔接不到位。如:高校没有对入学前的学生实施资助育人体系的宣传,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无法配合其工作,降低资助育人工作质量。还有就是学生在入学后不能及时了解其家庭经济情况,所以难以顺利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学生毕业后,高校未建立完善的学生跟踪反馈体系,鲜少挖掘成才榜样育人资源,导致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缺少成功案例做示范。

三、德育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优化对策分析

(一)整合资助育人主体资源,实现全员育人

首先,加强资助育人队伍的建设,将此作为育人的前提,也是德育视域下优化资助育人体系的主要力量与核心关键。提升高校资助育人队伍的质量,能够充分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增强人才培育质量。所以要在高校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资助育人专业队伍,在充分掌握并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情况下,保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经过对其发展规律与需求特点的了解,以资助与德育手段促使学生的不断完善,实现全面发展。另外,针对当下高校资助育人队伍人员数量与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从调整队伍人员结构、实施培训教育与落实考核制度等方面全面加强队伍专业性。在优化队伍人员结构方面可依照教育部门要求,招聘人才;在人员培训教育方面则由教育部门与资助部门合作,加强对资助育人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力度,保障其专业水平的提升;在建设考核机制方面,须着重进行完善人员晋升渠道与优秀工作人员评选的工作,以此激励资助育人人员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其次,在校内整合资源,构建育人合力。高校内育人资源的整合。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在学校的时间较长,接触的人更多是同学、老师。所以学校在进行资助育人工作的时候,在借助专业人员的同时,还要挖掘其他校内的育人资源。除了辅导员外,还有教师、后勤管理工作者、优秀学生群体。但是面对上述对于校内育人主体资源匮乏与整合力度不足的情况,高校可借助多方面群体育人资源的整合,统一资助育人力量。对于教师,可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优势,借助课程思政,融入德育内容,落实资助育人工作效果,培养学生理论应用的实践能力。对于后勤管理人员,可发挥其服务于人的优势,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爱护。对于优秀学生资源的运用,可发挥其朋辈育人优势,以榜样的形式激励家庭困难的学生励志图强,然后让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与家庭困难学生“结对子”,以互相帮助的形式辅助对贫困生的德育工作。

最后,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育人工作。德育视域下的资助育人工作是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联动才能帮助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健康、顺利成长,同时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高校要多从社会与家庭中挖掘育人资源,三者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育人合力。对于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缺少与社会与家庭联系的问题,需要做到:高校与家庭多建立联系,发挥家庭教育育人功能。多家访,掌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困难程度,并借助资助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家人的责任意识,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力。日常生活中学校也要加强与困难学生家庭的联系,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改正。对于社会的参与可由学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岗位实践的机会,以此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还可以社会中优秀群体为榜样,落实主题教育活动。

(二)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保证全过程育人

首先,在资助育人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政策宣传。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在没有受到资助的时候,不但在经济上有负担,还有一定的心理负担。高校对经济有困难家庭学生的资格认证时间往往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左右,在此之前,对于学生入学费用的压力,高校中的资助育人体系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宣传,让学生能够科学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申请接受资助,进而减轻心理压力与经济压力。另外,在新生入学后,会不自觉将自己与其他同学比较,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对此学校也要多加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在资助育人的初始阶段是进行政策宣传,让学生主动、积极接受资助,在降低经济压力的同时建立强大的心理,以此成就自强自立的人格。在详细目标指引下,高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政策宣传与心理辅导工作。在政策宣传方面,在新生入学前通过电话的形式了解其家庭情况,然后讲清资助政策。在入学后可借助班会、资助社团的宣讲活动,向贫困生介绍学校资助项目,鼓励其积极接受资助。心理疏导方面,可通过创建自强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实际的榜样示范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助其塑造自强的品格。还可加强资助育人人员与困难生的交流,通过谈心的形式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提升自信心。

其次,制订符合大学生各阶段的育人计划。需要资助育人人员精准把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成长规律。如在大一阶段以经济资助的形式促使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努力夯实学业基础;高二阶段培养贫困生的自强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其参加学生社团与勤工助学社团,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大三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其提供实践与扩展平台,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大四阶段可在资助育人工作之余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扩展其就业渠道,助其顺利就业,为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最后,建立学生毕业后资助育人的动态跟踪反馈机制。接受资助育人工作在毕业后社会的发展情况,直接反映该工作体系的成效,因此学校可建立学生毕业后的资助育人跟踪反馈机制,用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学校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工作人员定期以电话沟通的形式掌握受资助学生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其反馈探究开展资助育人活动的成效,进而更加完善工作体系。可将学生毕业后立志成才的先进事迹作为教育资源在高校内进行宣传,发挥榜样引领示范的作用,激励更多受资助的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新时期的高校资助育人还要发挥德育作用,围绕德育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不但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快速达成,将“育人”与“成才”结合,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困难中遇见团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