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璐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科学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在百年奋斗史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百年历程的伟大探索,是渗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精神基因。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建党、革命斗争以及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党不懈奋斗,奉献中国梦的精神力量。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要紧扣伟大建党精神,抓牢意识形态,深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魂育人,培养能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1]世界文明、政治格局正在重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造事端,恶意制造负面舆论,意图对我国从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高校的意识形态面临多样化的严峻挑战,青年学子面临的诱惑众多,诱惑的形式更加隐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长期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造成他们的思想出现错误倾向,使意识形态任务更艰巨。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宣传马克思主义坚定立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建党精神中解释了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代主题和中国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了历史辉煌和人间奇迹,使得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阐明伟大建党精神,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增强青年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党的信任,弘扬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大公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滋养广大师生品行,赓续红色血脉,以此牢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创造绿色的成长环境,营造向上的成才氛围。
立德树人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核心体现。立德树人,以立德为前提,以树人为目标。立德,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深刻把握建党精神深刻道德底蕴可以发现,伟大建党精神对“立什么德”做出了明确回应。在“坚持真理,严守理想”的建党精神中感“明大德”。坚定理想信念自始至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兴党强党的根本。百年建党史,既是一部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为什么“行”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懈筑牢理想信念的历史,中共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立场坚定,高举红色旗帜,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建党精神中看“守公德”。建党精神所彰显出的“守公德”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修养上的美好体现,且强调修养为公,修养为民,中国共产党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服务宗旨意识,加强道德品质,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牢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奋斗目标的承诺。建党以来,中共党员在国家危难之际,总是站在最前列,冲在最前方,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始终强调党员应谨遵“吾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准则。高校要引导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加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行列之中。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中明“严私德”。中国共产党人严于律己,修养自身品德,严守党内外规矩,严于律己,促使他们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从而造就了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树人,在于”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3]。通过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了解“四史”以及当前国情,强化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仰,在青年大学习、优秀党员事迹,“红船精神”等知识中,激发创造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内化为行动,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能力、服务社会,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勇毅前行。
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媒介,是树立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4]。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正面临着崭新的教育环境、富有个性的教育群体、艰巨的教育任务。伟大建党精神经过百年锤炼,薪火相传使其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来源,提升思政教育课堂底气,深化思政教育课堂内容,增强思政教育课堂实效。首先,从建党精神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政党,并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党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将思政工作放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针对思政理论课开展提出了“六点要求”和“八个统一”,习近平指出:“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这提升了开展好思政课堂的底气。其次,建党精神,蕴含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把握好建党精神,意味着对历史统一性的把握;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目标指向,即解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问题,站在人民立场,解决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对建党精神的把握促进了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品格,即敢于斗争,不畏强敌,勇于胜利的品质,对党建精神的把握推动了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高尚品格的树立。这深化了思政教育课堂的内容。最后,在弘扬建党精神中,通过讲述反映建党精神的榜样党员故事、梳理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促使大学生了解党史国情,培育民族精神,真实历史事实所带给学生的引领力与说服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投入其中,入脑入心,从而促进思政课堂更加有温度、有深度,激发大学生普遍性政治共识,发挥政治导向作用,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升思政教育课堂的实效性。
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依托。高校要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深化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新形势下,传统的授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亟须创新授课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在内容上下功夫,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中。这里的课程既包括思政课程,也包括专业课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双管齐下,双向发力。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全面透彻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并能科学系统地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历史地位、意义价值等,让学生真正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从而主动坚定理想信念、肩负初心使命、强化奉献意识、厚植爱国情怀。思政课教师在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要善于结合当前时事热点,让学生在时事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跟党走。在课程设计上,思政课教师要“因人制宜”,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选择地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其中,在专题思政课上穿插红色文化案例,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省。在教学内容上,要借助新媒体工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抽象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讲解内容,让伟大建党精神真正走入学生心中。专业课教师要政治本领过硬,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建党精神,以专业学科中涌现的救国兴国案例,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主动把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为学习动力,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学生线上学习效率不高,更需要专业课教师从伟大建党精神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体悟伟大建党精神,并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转化到学习当中,在学习中奋发有为。
实践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承载着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高校要积极拓宽育人视野,以实践为载体,把课堂他育转为实践自育,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出去,在实践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实践既是对室内授课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深化学生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优化实践育人途径,开辟实践育人多元化道路。其一,拓宽思政课阵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党史资料馆、红色遗址等参观学习,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情境,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意识形态。其二,把伟大建党精神“引进来”。聘请不同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骨干、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人才、革命老兵等到校为学生上思政课、主题报告、主题讲座等,拓宽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面,让学生全面感悟党的百年奋斗进程。其三,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共建一批红色实践基地,重温党的红色之旅。通过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进行共建,组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到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实地中切身感受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付出的艰辛,深悟伟大建党精神。
当前,网络正处于不断迅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网络媒体和社交工具层出不穷,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思潮不断渗透在学生的精神建设中,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带来了新挑战。网络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让学生真假难辨,难免会产生舆论,导致网络舆情出现。特别是目前国内疫情反复以及国外俄乌战争持续,一些非主流的信息在网络弥漫,学生阅读后容易情绪波动,发表不当言论。高校要牢牢占领网络思政高地:第一,守好网络思想关,充分发挥网络思政的作用,夯实创新载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顺应时代潮流,健全网络平台,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如QQ、微信、微博、抖音等学生常用的平台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依托网络思政大环境,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模式,建立红色文化平台,开设线上红色课堂,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其中,以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第三,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学生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既要让学生在网络传播正能量,自觉维护伟大建党精神,主动与有损害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言论、行为做斗争;又要守好文明上网底线,不随意点赞转发负面新闻,不随便发表不实言辞。
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校要把好宿舍文化风向,注重宿舍文化风气引领。要加强伟大建党精神在宿舍的宣传,营造浓厚精神氛围。如在宿舍楼明显处悬挂生动活泼的伟大建党精神宣传语横幅,让伟大建党精神在学生中传开。在宿舍楼建立宣传窗,专门用来张贴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报道,弘扬新时代社会主旋律。在宿舍楼开放党建图书角,把四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理论教育书籍放入其中,方便学生借阅。把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资料下发宿舍,让学生知晓。高校要把宿舍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灌溉区,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宿舍关注社会热点、国家时事。辅导员要深入宿舍与之讨论,引导学生健康思考,保证宿舍文化建设走在正确道路。高校要发挥宿舍文化育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宿舍精神文化活动,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其中,加强宿舍精神教育,创建和谐宿舍,增强宿舍凝聚力。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高校要开设红色文化课堂,设置红色文化学分,传承红色文明,弘扬红色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红色文化。要积极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利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广泛宣传红色文化,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红色文化,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红色文化浪潮。要在大学文化中注入红色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合育人新路径,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红色文化品牌活动。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红色主题讲座、演讲比赛来传承红色文化和建党精神,发挥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号召学生积极投身祖国事业,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