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凤埔中心小学 曾永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为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小学的阅读教学方式不断革新。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应培养小学生深度阅读习惯,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拓宽小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在阅读中感受到欢乐,能逐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课堂增添趣味,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深度阅读的好习惯。
“精读一本书,胜过泛读十本书。”深度阅读即在浅析文章或书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整体结构、情感特色等,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文化素养。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革新,许多学校逐渐重视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逐步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以此制定更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课堂参与感,积极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从而形成自己的感悟。首先,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比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继而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情感、主旨、行文脉络,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其从深度阅读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如语言运用、写作思路、分析主旨等,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若语文教师再加以精辟的指引,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开展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为强烈,语文教师可抓住学生的特点,采用激励性教学方法,慢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其阅读兴趣。比如,低年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来逐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龟兔赛跑》为例,语文教师在讲解故事时,可先抛出“谁会取得胜利?谁的速度更快?第二轮比赛兔子又会怎样跑呢?”这些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继而层层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揭晓答案,最后一起分析兔子失败的原因,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小学语文教师很少引导其主动阅读和思考,学生总是被动地进行阅读,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阅读效果固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再者,在课内阅读方面,即便小学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但因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会过于注重文章条理的梳理、内容的理解、词句的分析,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想法,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懒于表达个人观点,一味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和步伐,缺乏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难以提高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效率。
当前,许多学校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学情的教学方法。我国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难以缓解当前的教学问题,如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趣味、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自律性差等,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自主理解,往往都是根据参考答案来剖析文章主旨,不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通过浅析文章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
深度阅读不同于浅阅读,前者是在全面理解文篇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独立思考、感悟道理,进一步加深对文篇的理解。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阅读全文,继而发表个人的观点,没能实时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使很多学生专注于玩耍打闹,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学习效率不高。再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阅读电子书籍,不愿看纸质书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观念,甚至使更多学生争相模仿,非电子书籍不看,难以提高阅读能力。此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逐渐固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思维,不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没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难根据实际学情创新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尽管许多学校早已贯彻了全新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时,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甚至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切实结合学生的特点,致使课堂教学氛围逐渐变得沉闷无味,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不断弱化。另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快速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识字、情感表达、朗读课文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又缺乏自主阅读学习的意识,总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学习积极性不强,使语文教师开展深度阅读教学颇具难度。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学生性格腼腆、表达能力不足、自律性差等,语文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再加上深度阅读的学习难度不断提高,很多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产生厌学的情绪,进一步弱化了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文化素养。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多是教师单向输出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收,常常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很难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因此无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另外,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地灌输知识和技巧,学生消化知识不及时,致使问题大量堆积,再因为性格腼腆,不敢大胆地请教教师,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而且,部分语文教师在分析文章时只向学生传递阅读技巧,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很有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缺乏课堂参与感,无暇顾及学习,更不用说提高教学效率。总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比较低效,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阅读兴趣,主要是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没能贯彻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很难稳步提高阅读教学成效。
鉴于新课标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师也在不断地创新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部分语文教师没能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忽视了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学情,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以高效开展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
在深度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仅能理解文章内容,还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继而提取趣味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如“你有没有感受过小动物与人之间的那种美好的信赖?作者对珍珠鸟有什么情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等问题,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能让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加强理解,继而进一步延伸主题,使学生理解“信赖”的真正含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在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记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再收集所有学生的问题,利用自习课的时间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和探讨。在阅读研讨会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明白合作共赢的道理,领悟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要利用现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时,常常利用文中的词句来分析文章,显得乏味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因此,信息化时代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通过播放短视频或是图片的方式,更生动直观地展现课本内容,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神州谣》时,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多方位地展示“长城长,珠峰耸,黄河奔,长江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山川美,可入画”这句话,入情入境,才能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其主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仅仅依靠课本的文章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实际学情,不断创新、优化深度阅读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的课后阅读中去。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选择一些内容丰富的注音版本的课外书籍,读一些传统教育方面的书籍,如《中国节日故事》《二十四节气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科学探索方面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些教学大纲推荐的小学课外读物《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小木桩》《孤独的小螃蟹》《小儿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等。这些故事情节鲜明,能很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生主动阅读和探索知识的习惯。教师借此机会可以培养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文章中的精彩内容、词句记录下来,并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小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每天延时服务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共同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促进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师生共读,既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学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间交流探讨的机会,缩短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师生情义。因此,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不要拘泥于课本教材,而是要利用课外读物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提升深度阅读教学效率。
深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主旨和情感。但是,因为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学生很难独立地进行深度阅读,所以语文教师可通过分组的方式,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投入阅读中去,再进行小组交流,发表个人的观点,采用抢答、小组展示、累计积分等方式来汇报阅读成果,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深度阅读教学的开展既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能融合多种方式,促进阅读教学高效开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课文内容比较抽象,没有音乐课和美术课生动形象。教师是课堂学习的指引者,要掌握更多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语文课文编排成情景剧,以情景剧的形式鼓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度了解。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编排情景剧的内容,进行更好的师生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教学高效开展。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增强自我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领航员,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方式,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是教师必做的工作。小学深度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时,应结合传统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教学方法,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贯彻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学情出发,明确阅读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积极思考,切实保障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步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模式,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