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味与科学味交相辉映
——巧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2022-12-16 13:11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练小倩
家长 2022年3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现象生活化

□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 练小倩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实幼儿的大多数疑问,都集中在生命科学领域。科学这个词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很多人会下意识认为这是科学家才会关注的领域。实则,科学不仅与幼儿的好奇心天然吻合,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幼儿园教师就需要设计一些源于幼儿疑惑的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来引导幼儿提升生活经验,掌握必要的生活本领。将科学活动生活化的策略引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科学活动联系起来,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从小培养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近年来,利用各种多媒体工具及软件将图片、语音、动画、视频、游戏等制作成精美课件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较好地调动了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人机互动是多媒体信息技大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例如,幼儿可以通过点击、触摸、拖拽屏幕图片等的方式与大屏幕进行互动,感受亲身体验、操作带来的乐趣。幼儿因为有了亲身参与人机互动的学习机会,从而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活动,使学习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教学目标也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一、巧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意义

纵观以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可以发现大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幼儿在底下听,教师在集体前面演示、幼儿坐着观看。幼儿很少参与到实际动手的科学实验探究实验活动中。这便容易使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也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在科学活动所预设的目标自然也难以实现。身为一位幼儿院一线教师,笔者便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设计、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这一理念,合理挖掘、开发与利用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素材设计、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此外笔者还利用了自身的特长,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巧做课件,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更好地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主动参与实验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规律”这一过程,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科学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促使幼儿更好地在生活中积累科学知识。

二、我的实践:“三个创新策略”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科学探究是一项需要专业科学研究工作者在专业的实验室内用高端、精密的仪器才能进行的活动。但其实,这是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错误认知。虽然,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确有一些专业度要求较高的内容,但同时也有一些用简单易得的器具,在日常生活中便能完成的科学探究实验。因此,身为幼儿园教师应在设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便可以有意识地挖掘、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科学素材,在生活中大胆尝试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幼儿提升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能力。

(一)及时捕捉幼儿在一日生活学习、游戏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很多人认为科学是一项非常难的活动,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如果幼儿园教师再生搬硬套地向幼儿讲解科学原理、科学规律等知识,会使幼儿更难以融入其中,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会不甚理想。要知道,通过践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是为了让幼儿感知到原来生活中就存在着这么多有趣、好玩的科学现象,蕴涵着这么丰富的科学知识。这对幼儿转变对科学的消极态度,树立起主动学习、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当幼儿愿意主动学习科学知识,能积极主动的探索科学知识时,他们自然也能从一项项科学活动中感知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例如,中班的班级阳台有个“自然角”,每天“自然角”里都围着好多小朋友,他们在一起认真地观察,激烈的讨论。近期笔者班里“自然角”的主题为“豆子成长记”,通过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讨论后,一起将黄豆分别用土培、沙培和水培三种方式进行种植。黄豆种下的第一天中午,幼儿就惊奇地发现水培区的豆子已经变大了许多,便开心地跑到教室里大喊“黄豆长大啦!黄豆长大了啦!”这吸引了一大群幼儿跑到种植角观察:“黄豆还没长大呢!黄豆长大是会长出叶子的。”“可是这些种在水里的黄豆已经比袋子里还没种的黄豆大呀!”“大!好大!又很软!”“有的破了,有的皮都破了。”这一系列幼儿的惊呼对话被一旁的笔者用视频、照片的形式抓拍记录了下来,幼儿这浓烈的讨论氛围和投入的观察,可见这便是他们的兴趣点。要知道,“膨胀”其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视频捕捉,教师也可以了解到班级幼儿是能观察到这一科学现象的,但却不会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述这一科学现象,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是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契机。

此外,还有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视错觉”的设计来源也是在班级语言区投放了一些幼儿的日常活动照片供幼儿进行分享时,听到琪琪和含含拿着照片争吵起来,琪琪说:“我觉得照片里皓皓比鸿鸿高!”含含却说,“才不是,鸿鸿比皓皓高多了呢!”两个人争吵了半天,恒恒在旁边听了就拉来了鸿鸿和皓皓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比起了身高,发现鸿鸿比皓皓高,琪琪还是觉得很困惑,嘟囔了一句“难道是我看错了,是错觉吗?可是照片里皓皓比鸿鸿看起来高多了呢!”恒恒也拿着照片看了看说,“我知道啦,是因为皓皓站在了前面的位置看起来就比较高!而鸿鸿站在远远的树下,树那么大,就看起来就变得小小的。”“太神奇了吧,那这就是照片让我看起来有错觉啊!”其实幼儿议论的是一种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视错觉现象,是当人们观察物体时,基于自身的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是指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对幼儿来说,这种眼见也不为实的现象,它有趣且神奇。身为幼儿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因此,笔者便通过设计、开展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视错觉”,从幼儿对视错觉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以生活中的视错觉现象为活动资源,体验视错觉现象带来的乐趣和在生活中、艺术表现中的运用。整个科学活动通过从幼儿对视错觉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以生活中的视错觉现象为活动资源,体验视错觉现象带来的乐趣和在生活中、艺术表现中的运用,也是源于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科学现象生发而来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突破科学活动重难点

在过去传统的科学活动中,教学资源、方法有限,教师在进行科学原理的讲解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图片展示、实验示范等方式为幼儿讲解。这一过程中幼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直观理解科学原理的情况。而巧用信息技术则能有效弥补传统科学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突破生活化科学活动的重、难点。在设计前面提到的幼儿对膨胀现象产生好奇而生发的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膨胀现象”时,笔者便多次融入信息技术,助力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际操作的方法,感知物体遇水、遇热膨胀的现象,并尝试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初步了解膨胀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比如下文提到的的现象。

1.在幼儿对所展示图片上的物品——干豆子和泡水后的豆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产生困惑及需要归纳小结幼儿的发现的时候,教师能及时利用放大镜及聚光灯的功能,突出显示想要探究解决问题的内容。这样的操作更集中地引导幼儿对物品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吸引幼儿参与活动、观察事物的注意力,更加高效地引导幼儿去归纳发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2.当幼儿在实践操作过后出现了“哇”时刻——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了各种物品遇水发生不同变化的时候,采用及时利用视频展台的功能,进行分享交流,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更深入地发现膨胀现象的特点。此外,当幼儿的操作记录的结果出现分歧有争议时,视频展台时时放大播放整个操作过程及实验茶叶遇冷、热水的不同变化过程,十分有效地支持幼儿能集中运用对比观察的方式进行验证并归纳小结,这也是很好的一个集中交流、纠错的办法,突破活动中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感知物体遇水、遇热膨胀的现象的重难点。

3.活动最后的提升环节利用导入直观的科学动画小视频,更是可以让以往只是教师枯燥、干瘪介绍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同时更加科学、有说服力。让幼儿对因为安全问题无法现场观察到的遇热膨胀和膨胀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更直观的了解,突破活动中了解膨胀的有趣与作用这一难点,更好地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样地,在设计、开展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视错觉”过程中,也是通过巧用各种信息技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突破活动重难点,培养幼儿探究能力。例如,在需要集体一起验证视错觉现象的真实现象的时候,教师巧妙运用了希沃软件中的拖拽工具以及测量工具和视频展台等功能可以很直观地帮助幼儿进行验证。突破此科学活动中的通过实际操作感知验证视错觉现在,知道物体摆放的位置、图形的排列变化等会让人产生视错觉的重难点。此外,关于完成“尝试辨认生活中、游戏中的视错觉现象”这一目标则是通过活动中幼儿在实际操作、观察、探索后,也是利用了视频展台时时将操作的整个过程及结果在大屏幕展示,令全体幼儿都能十分直观地观察,大大提高了幼儿归纳小结实验的结果的效率。多媒体课件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具有声、形、色齐备的特点,并能更加有效、及时地展示现场操作情境、内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对活动中的重难点的突破是很好的方法、手段,能激起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三)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并不只在于懂得、理解科学原理,而本质目的在于用科学知识为实际生活所服务,引导、支持幼儿自己能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原理灵活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例如,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膨胀现象”这一科学活动后,教师便惊喜地收到了幼儿家长发来的小视频幼儿迫不及待地想把在幼儿学到的膨胀原理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喊着妈妈帮忙录下了介绍如何利用膨胀原理更轻松地打开罐头的小视频。而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视错觉”这一活动更是让幼儿亲身体验了视错觉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帮助后,在班级开展毕业季系列活动中开展设计创意毕业照造型活动时,大胆创新地融入了视错觉的设计,和摄影师叔叔一起合作拍出了许多惊奇有趣的毕业照,留下来非常美好的记忆。可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不仅懂得了其中的原理,更能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对这一科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并主动地想与家人进行展示和分享,这便是幼儿园巧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三、巧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取得的成效

巧用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及工具制作成可以让幼儿与大屏幕交互使用的课件,使科学活动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幼儿拓展知识面,加强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综上所述,巧用信息技术更高效地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使幼儿能更积极、主动地探究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真理的欲望,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且在学习探究的过程还中培养创造能力,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促使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科学知识,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现象生活化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蜗牛看牙医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饮料瓶中的云
第四章光现象
梦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