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腾 孙正军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1131)
在现行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被重视,高等教育亦是如此,这也促使高校肩负起“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
高等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需探索并逐步建立有效的课程建设路径,将各目标课程相互衔接,最终产生协同效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前进。高校挑起传递思政力量的重担,高校是知识分子的摇篮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集聚地,承担着学习、研究、宣传思想政治的重大任务,是理论创新的前沿使者。高校教师肩负着传递知识和发展科技文化的重要任务。
多年以来,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因循守旧,过于偏重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的阐述和课程内容的重复讲解,缺乏灵活性,导致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逐渐边缘化、形式化。同时,对于部分非人文学科专业学生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思政课的学习虽然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益处,但却不能在短期内给其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此同时,部分学生、教师存在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已跟不上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落实“课程思政”的各项目标,除了思想政治教师要参与外,广大的高校专业课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在传统观念中,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举办校园文化、党团活动等。在这种观念下,学校的学生工作部、宣传部等党群部门往往被认为是思政教育的责任部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程的相互关系往往处于似有若无的状态,长久以来形成了“专业课教师只负责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师只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讲解”的现象,导致“立德”与“育人”被割裂。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课程的枯燥与专业课的思想政治属性不足长期并存,学生缺乏学习的趣味性,难以形成学习的迁移效应。
高校应引导并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思政素质,不断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引导专业教师扩充思政知识储备,牢牢树立起课程思政的意识,将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推动专业师资与思政师资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基层教学组织进行专业讨论,汇聚老中青的传帮带等措施,集中展开政治专题学习。学校相关部门充分运用各种培训和研讨手段,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快速并持续建设与改进,推动相关专业课教师将专业知识、动手操作以及思想引领等相融,将之注入到现场的教学之中。以校内思政团队为基础,打造金牌教学团队。
高校应着力于打造思政教育课程标杆,引导各类课程开展全面多角度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各专业应当精准选择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案例,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各教研室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群策群力,充分挖掘与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将之融入教学内容之中。面对新形势下疫情后的高等教育工作要求与特点,一线教学单位可以借助网络授课逐渐普及的“东风”,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共同打造思政教学的云端课程资源库,促使思政课程呈现百花争艳的效应。课程思政应当把专业课作为基本之根源,各专业根据不同学科性质和特点,选出相应课程,找出可挖掘拓展的重点,充分发挥示范课程的示范效应。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促使长期工作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持续加强专业知识更新与思想政治学习,持续更新个人专业知识储备。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师,以先进事迹、榜样心声等宣传方式让教学改革的参与者获得更多的参与感与使命感,进而产生更多创新的动力。在每一个专业群中,遴选一批有意识、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和支持,指导其深化理解并积极运用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培育本校教学名师,并在管理层面给予支持力度。对于该类教学名师,做好宣传工作,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增强责任感,创造良好的思政教学及科研环境,力求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总方针落到实处。
根据高等院校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交流与调研、讨论工作,以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为主,加大力度推动教学改革,使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借助各类教研项目和各类比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教科研项目申报条件中增加“具有一定比例的课程思政选题”的要求,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与项目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真正做到贯穿始终,在教科研项目研究与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正能量,培养正确的科研能力与素养。
以促成效、提建设为思政教学的主要目标,并结合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状况,积极开展相关建设成效的学术研讨会,将研讨结论进行吸收和消化,化无形为有形,融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使课程思政成为内容翔实、形式广泛的教学。在探索建设课程思政的路途中,院系应引导授课教师定时将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归纳,积累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逐渐形成有效的、可复制、可发散的建设成果,将建设成果转换为有形材料,扎实巩固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果。
全方位多角度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挖掘出与专业课程相关联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内容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正能量知识并加以传播,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建成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