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琴 王 锋
(1.巢湖市第四中学 安徽合肥 238008)(2.合肥市第十中学 安徽合肥 230011)
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积弊——以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以应试为主,师生信奉“背多分”,学生沦为“知识搬运工”,以及答题模板的受害者。为尽快扭转这种片面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为考而学、为考而教,以讲授为中心、训练为手段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合肥(教育)名师工作室中学政治王锋工作室成员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实践“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改革,以“一核一趣一多一模”为原则,探索出“一评三段五环”课堂教学案例。
所谓“一核”,就是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一趣”,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行“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一多”,即教师吃透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相关精神,结合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和不同的学情,以及教师个性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一模”,就是在总结“一多”经验基础上,遵循中学生学习规律,形成具有共性的“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以指导并推动“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改革。“一评三段五环”的基本理念是课堂教学从关注“怎么教”向关注“怎么学”转变,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一评”,即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评价的标准,实现“结果”与“过程”相统一,“知识”“能力”“素养”相统一。
“三段”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课前学生预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布置自学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掌握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
课中学生合作探究(少教多学,以教导学):首先,设计好课堂整体学习活动(学案不是教案);其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最后,搭建学习任务支架。在以学为主的课堂,“课堂讨论”是教学活动的常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知识体系归纳由学生自主构建和教师点拨归纳相结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更应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课后巩固提升(精练精讲,及时反馈):教师布置作业要精心选题,体现高考怎么考的要求,即基础性习题、应用型习题、综合性习题和开放性习题。作业布置要做到:不布置偏题和怪题,不布置过量的重复性习题,教师事先没做的试题坚决不布置。
“五环节”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导入,动机激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问题推进,合作探究—展示表达,深层互动—系统归纳,引导迁移”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情境导入,动机激发
情境导入。运用文字与图表、诗歌与漫画、行为艺术等,再现社会生活现象,巧妙导入;照应知识的关联,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任务。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依据新课标,大胆整合教材内容,适当渗透其他课程资源,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出示导读提纲。教师精心设计导读提纲,要尽量做到问题化陈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遇到疑点、难点问题与同桌互相交流、与教师单个交流;教师通过巡察和个别交流,了解基本学情,调整预案。
(3)问题推进,合作探究
设计情境和问题链。情境是问题创生的场域,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立足学情,注意“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等学生深度学习思维规律,根据学生“现有发展区”与“潜在发展区”,寻找“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链。要优化问题设计策略,注意问题设置的矛盾性,比如观点悖论法、实践甄别法等。
建立合作探究学习机制。首先,将班级教学模式调整为自主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全班共同学习模式,并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作为基本教学模式;其次,每个学习小组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避免因目的不明确造成课堂过分活跃而学生缺乏深度思考的现象;最后,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控,引导交流活动“收”“放”有度,不脱离主题、问题或议题。同时适度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适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及时捕捉、提炼新的教学资源。
(4)展示表达,深层互动
展示表达。学会表达、学会分享是学生重要素养,小组学习成果的分享展示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深层互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等合作学习形式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表达和深度交流的机会,尤其尊重学困生的话语权,让学生明白学会聆听和尊重话语权是必须学会的两个素养。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果展示的情景进行重点启发,评价反馈。
共同提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可以帮助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交流彼此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系统归纳,引导迁移
建构知识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单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在结束一节课之前让学生尝试制作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思维导图,形成知识链,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培养迁移能力。教师根据本节课主题,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可以设置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达成情况。
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归纳总结,强调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价值观念。
基本特点: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复杂程度不同的情境为载体,以学习共同体为基本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为评价依据,以知识、能力、素养、价值观为评价维度。
基本教学环节:情境场—问题链—互动坊—思维架—迁移术
关键能力培养:阅读力—思考力—建构力—表达力—实践力。
追求五重境界:唤醒问题意识—留下思维时空—奠定精神底色—助推生命成长—回归生活本真。
为了更高效地推行“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可以通过优化评价主体,设置灵活、具体、多样的评价指标,包括聘请专家,对年级部、政治教研组、政治备课组、思政课教师进行针对性评价和多层次评价,鼓励教师在微观层面进行创新。要求教师吃透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相关精神,根据校情和学情,以及教师的个性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