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卓霞
(江苏省溧阳中学 江苏常州 213300)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本身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借助语言学习,学生可以对外界事物形成整体的认知。受高考的影响,高中教学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提高分数上。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技能的提升,思维的训练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近年来已经成为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有力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通过确定核心主题,将人的思维形象化,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全面的认知。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打造完整的知识框架,对于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更加系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时更加具有逻辑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解《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有更清晰的认识。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可以分为“破”和“立”两条内容分支,在“破”的这条分支上,是作者反对的两种做法: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其中闭关主义是排外,而送去主义是媚外。因此,在“破”这条分支上又形成了两条分支。鲁迅先生阐述完自己反对的两种“主义”之后,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支持的做法,那就是“拿来主义”,之后笔锋一转,再“破”再“立”,又形成两条分支,在“破”的这条分支上,继续分为三条分支,分别是“孱头”“昏蛋”“废物”,分别代表逃避主义、虚无主义以及投降主义的做法。最后,作者再“立”,明确提出正确的拿来主义应该有三个方面,占有、挑选以及创新。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这篇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体会鲁迅先生成熟的写作手法,同时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领会得也更加深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书籍,都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对于自己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会更加明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是人们想象力的主要源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拓展,为学生推荐不同学科的优秀文章和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例如,在讲授《自然选择的证明》这篇文章时,可以进行阅读拓展,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生物学书籍,比如《所罗门王的指环》《疯狂的进化》等。这些书籍充满趣味性,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阅读拓展,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扎实,同时还能够扩大知识面,防止自己的思维僵化,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灵活和自由。
除了生物等学科之外,历史与语文的结合更为普遍,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引入一些历史知识,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历史类书籍,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文章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如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又是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的斗争才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通过这样的阅读扩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更加了解,在思考相关问题时也会更加深刻。总之,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从课文出发,结合不同学科,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探讨阅读心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比较新颖的观点,教师要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量阅读多学科的经典书籍,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加发散的思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的提升,思维训练就谈不上成功。创新思维是思维品质中最核心的要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倡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习惯。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对于自己所阅读的内容,体会将更加深刻。由于写作形式比较自由,该方式非常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创作读后感。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渐形成对书籍的批判性思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创作读后感也是教师经常强调的学习方法,但由于限定字数等硬性要求,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写作读后感一定要有感而发,如果没有想表达的东西,可以不写。如果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可以多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除了写读后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诗歌后创作赏析文章。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教材中的古诗文比重显著提升。古诗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象,蕴含复杂的情感。教师在讲授古诗之后,鼓励学生创作赏析文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例如,在讲解《登高》这首诗歌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思考杜甫在创作中如何融情于景,创造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教师不应该限定赏析文章的具体主题,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以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也可以对比诗人其他的作品,还可以结合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创作。总之,读写结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创新,反对因循守旧,老生常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在实践中,首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其次,教师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教师可以倡导读写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