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厂房改寓舍”数字化消防安全治理路径

2022-12-16 08:49吴霞胡毅
新型工业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厂房公寓

吴霞,胡毅

(杭州消防救援支队,浙江 杭州 310000)

0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租赁居住用房紧张等情况的发生,厂房改寓舍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合法合规的厂房改公寓,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数字化管控等管理模式,消除安全隐患,让人民群众“居有所安”,是当前消防安全治理面临的新课题。

1 厂房改寓舍存在的社会基础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大量流入,租赁公寓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租赁公寓的房源,除了由居民楼、办公楼提供,由于价格等原因,更多依赖于工业厂房改造,且在沿海地区发达城市,此类厂房改寓舍现象尤为普遍。笔者认为,在当今特定历史时期,厂房改寓舍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条件。

1.1 社会发展时期的特殊国情

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升级、项目转型,厂房腾退闲置,成为很多城市面对的客观现实。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传统的制造业逐步淘汰,互联网经济和高新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造成了工业厂房的剩余空置。尤其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之后,杭州市的城市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才、资本、项目等要素纷纷涌向杭州。直至2019年,以年人口净流入为55.4万人的规模问鼎全国之冠,也使得杭州成为了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因此,租赁公寓需求激增,而大量空置的工业厂房刚好给市场提供了机会,厂房改寓舍的出现可说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趋势。

1.2 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始驱使

传统的厂房租赁,价格不乐观,但是翻修成焕然一新的公寓就身价倍增,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厂房改寓舍的一大原因。例如,杭州市的一家某某量公寓,由某某量厂房改造而成,其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改造公寓485间,在该地段原厂房出租价格每月约为24元/平方米,改造后的公寓出租价格每月约为3000元/间。初步计算厂房、公寓的月租金分别是64.8万元和145.5万元。巨大的租金差异一目了然,这就使得更多的业主、二房东、N房东等投身到厂房改寓舍的浪潮。

1.3 国家层面的政策鼓励

随着城市产业升级,工业厂房面临转型,这就到了“重塑城市”的时候。为了让更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于2017年4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工业厂房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后改造成租赁住房。同年8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方案》。因此,很多开发商收购闲置的工业厂房,改造成公寓进行出租,既能盘活工业库存,又能缓解大城市的住房压力,一举两得。

2 厂房改寓舍的消防安全隐患

厂房改寓舍的不断涌现,特别是未经规划许可、擅自改变用途后的公寓宿舍,破坏城市整体规划、损坏建筑结构、存在消防隐患,诱发安全事故成为城市治理顽疾。经梳理分析,厂房改寓舍项目普遍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2.1 消防审批的合法性问题

消防救援机构检查发现,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消防手续有无问题。以杭州市余杭区检查到的55家厂房改寓舍为例,只有23家取得了合法的消防手续,占比仅为41.82%。大量未经审批擅自投入使用的公寓和宿舍,存在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2.2 建筑消防设施的配置问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旅馆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经营性公寓与旅馆建筑使用性质相似,文件明确其消防设施的设置应当与旅馆建筑同等对待。消防救援机构检查发现,大量厂房改寓舍项目没有或者缺少自动消防设施,且由于整改周期长、投入多,多数业主久拖不改,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2.3 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绝大多数厂房改寓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缺失,日常巡查检查制度流于形式;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意识不强,未经消防安全培训,自身缺乏消防知识;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会操作消防设施,无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自动消防设施缺乏日常维护保养,造成无法正常使用[2];公寓内使用大功率电器,电气线路布线不规范,安全隐患明显;安装不能从内部开启的防盗窗,严重影响火灾时逃生等等。

3 厂房改寓舍的消防治理路径

人口大量流入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应努力创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来维护城市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智慧管控、精准施策等有效手段,降低公寓、宿舍等居住区的火灾隐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3.1 分类整治,规范厂房改寓舍现象

就厂房改寓舍的现状,地方政府可以出台完善相关法规规章,确保工业厂房改变用途后安全合法。针对各类厂房改寓舍的现状,如仅仅是改变性质等手续问题,住建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引导企业补办手续,合法使用;如果是建筑消防设施未安装或少安装等问题,住建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应督促指导企业安装符合技术标准的消防设施,确保建筑安全可居住;如果是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合用或违章搭建等问题,住建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应责令停止使用。

3.2 智慧管控,筑牢消防安全的防线

据统计,我国火灾发生最多的场所便是居住场所。如何确保厂房改的寓舍不发生或者少发生火灾,笔者认为要开拓创新消防安全治理措施。浙江省杭州市作为数字化改革的窗口,要积极探索运用“智慧消防·智能防控”等技术在火灾防控基层基础建设的运用。结合火灾易发的公寓宿舍,针对其用电用气用火等方面的消防安全基础比较薄弱等实际,寓舍的管理单位可通过“智慧监测+智慧平台+智慧巡检+应急管理服务站+微型消防站”五位一体的智慧管控模式加以管理,实现火灾事故早发现、早预警、早扑灭。同时,所在建筑可全区域覆盖安装智慧电感、智慧气感、智慧烟感等监测设施,以“智防+技防”的数智化手段,科学管控,筑牢建筑的消防安全防线[3]。

3.3 数据融合,提升居住场所的安全

目前,电动自行车是居住场所最大的火灾危险源之一。厂房改寓舍后,建筑内人口密集,且均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此类场所的电动自行车数量是同等规模小区的3倍不止。为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其安全管理应是重中之重。电动自行车管理有两种,一种是电动自行车不上楼管控,另一种是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管理。

(1)电动自行车不上楼管控。电梯内安装智能阻车系统,该系统可利用电动自行车图像识别技术准确识别目标,一旦发现其进入,立即制动电梯门(即电梯不关门)同时将阻车视频上传平台、留底记录。物业为加强小区电动自行车上楼管控,可以统一在业主电动自行车电瓶上张贴电子标签电梯内专用感应器识别电子标签后,立即通过后台短信警示住户,同时可以通过平台提醒物业、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劝导整改,规范车主的行为习惯。

(2)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管理。管理好地面或地下室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区域,电动自行车便不会再上楼。目前,很多车主已有了在集中停车区域停放或充电的安全意识,无奈场地有限而无处可停,于是便会停放在门厅、安全出口等处,甚至还飞线充电,产生消防安全隐患,造成火灾事故。针对此类情况,笔者认为可推广使用智慧充电柜,其占地空间小,安全性也较高。车主可以将电动自行车电瓶取出,放入智慧充电柜,其不仅具备线上付款、充满断电等常规功能,还可以实时检测并上传每个充电口的运行状态;如遇异常情况可自动实现“平台警示物业、短信提醒车主”双重告警,故障排除后无需人工复位即可恢复正常功能;通过对电流荷载、线路温度的即时监控,还能实现空载断电、超载断电等诸多安全功能。

(3)及时预警,化解风险。上述智慧充电柜的运行、梯阻监控等相关信息,目前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及时发现、通知并处置问题;提高日常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分析违规行为特征确定重点风险区域,统计设备使用率预警供需薄弱环节,警示异常情况,提醒人为介入处置,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依据。

3.4 机制自治,闭环处置确保长效

通过智慧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建立完善事件流转交办机制,风险事件按照“物业、社区、街道、部门”四个层次逐级交办处置。通过平台实现“内循环”,可由平台提醒、短信交办等形式通知物业、社区派员及时处置。针对个别隐患突出或屡教不改的,亦可通过平台一键流转到四个平台,进入“外循环”处置流程,通过网格员、监管部门人员检查执法,确保隐患整改、风险处置到位。电瓶车量大面广,物业社区的提醒管控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还是依靠广大群众的自觉性。

4 结语

厂房改寓舍是城市发展阶段的一个现象,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安心工作,我们更要自觉遵纪守法,营造“相互监督提醒,高度自治守望”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的发生。同时,通过数字化改革红利,使用“互联网+监管”智慧模式管控,让城市更加美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厂房公寓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工业厂房通风管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关于建筑消防验收中有关建筑消防设施若干问题的探究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