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晓洁
很多家长都听过孩子放学后反映:某某同学撞到了我,某某同学今天撕我本子……听到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父母便开始紧张——孩子受欺负了?要不要出面制止冲突?除此之外,家长还会进一步担忧:孩子在学校里能不能吃亏?如果是我的孩子主动欺负别人应该怎么办?……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弄清孩子为何发生冲突、知晓孩子发生冲突的心理便十分重要。
儿童交往冲突指的是交往双方在行为、言语或情绪等方面的矛盾对抗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是由于同伴间的行为、意见等不一致引起的。美国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4~9岁的儿童处于友谊单向帮助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不顺从就不是朋友。
皮亚杰也在心理发展阶段说中表示,童年期的儿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即儿童常会站在自我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常常会不加思索就行动,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型。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矛盾双方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动机,不能预知自己的行为将产生的后果,缺乏与对方的沟通和协商。
孩子之间的冲突基本有两种类型:言语冲突和肢体冲突。一种是针对事情的言语冲突,如“某某抢我玩具”,另一种言语冲突针对人的能力、个性或弱项,如“你太笨了,我不跟你好了”,这些话说出口之后,冲突很可能升级。当孩子间发生肢体冲突时,应该马上制止,以免严重事态。
那家长该如何看待这些冲突呢?首先,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很重要。在人际交往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家长将冲突完全当作消极现象,认为要完全避免冲突,或是采取强制的方式解决问题。冲突的发生不是完全消极的事情,和小伙伴发生矛盾是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冲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独特的价值。正确应对有利于孩子学习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帮助孩子在认知上“去自我为中心”,学会体谅他人,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冲突中处理方式得当,能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换位思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认知上,家长和孩子都要客观地看待同伴冲突,树立科学的人际冲突观。既不要视冲突为虎狼,一味地担心和避免,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忽略同伴冲突的负面影响。而是利用同伴冲突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习解决冲突策略,提升应对冲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