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2-12-16 02:11傅子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安全观后疫情时代总体

林 炜,傅子恺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一、何以必要: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境况

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是国家安全观涉及的首要问题。时移势易,在“后疫情时代”,有必要厘清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境况。

(一)新冠疫情凸显国内安全治理的短板

国家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见证了中国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的能力,但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系列影响无疑给国家安全体系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及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提出“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1]在面对这一重大安全短板时,“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2]习近平同志对于国家安全的这一论断无疑深化了国家安全的内涵,突出了当前国家治理的短板所在,把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基于此,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思想认识,而是要紧密结合当下发生的变化,不断地加以延伸和丰富,将特殊性事件上升到普遍性问题,例如新冠病毒上升到生物安全问题。同时,对某一个安全性问题不能孤立地进行考察,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将生物安全、政治安全、人民安全等安全问题放置在整个国家安全治理当中。因为某个特定时间发生的事件都会放大国家安全治理的短板,要不断地修正与完善,实现各类安全的良性互动与循环,积极推动国家安全。

(二)新冠疫情映显国际安全的命运共同体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表明,各国设置的安全措施并非牢不可破,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已经构成命运相关的安全共同体。一些国家正在陆陆续续成为疫情的“震中”,不仅对本国的经济社会和国民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对国际秩序、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冠疫情所引起的各种影响,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3]面对多点爆发与全球扩散的新冠病毒,没有任何国家、组织、个人能够独善其身。此次疫情既是对国家内部安全机制的一场大“考”,更是对国际社会安全联动机制的考验。这无疑需要各国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中携手合作以解决疫情带来的种种问题。

因此,有必要结合习近平同志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列讲话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做适当拓展。一方面,将国际安全、生物安全置于重要位置,构建“后疫情时代”下的国家安全体系,统筹把握各种安全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将国家安全的外延伸展至整个国际社会,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切实把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安全联系,以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方式共建国际安全。

(三)新冠疫情突显人类社会的思维局限

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集中暴露了旧有的国家安全治理的思维局限,突显了人类社会的安全困境。在国内,疫情发生的初始阶段,由于相关人员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够,同时病毒本质的暴露有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未能及时发现这是一种人传人的疾病。再加之医护后备资源的有限,导致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这也折射出国内对类似“黑天鹅”事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人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思维角度等还未能与时俱进。在国际上,某些发达国家在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裹挟下,未能组织国际社会力量抗击疫情,而是着力构建纯粹的单方的“安全孤岛”。更有甚者,借助疫情开展制度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污名化或是对他国作出的抗疫贡献发表不实言论。这就展现出一些国家、利益集团和个人长期束缚于原有的利益固化藩篱,局限于本国国内单方安全的惯性思维,以致本国也陷入疫情肆虐的泥潭之中。

由此,应对“黑天鹅”事件或者全球安全问题,国家安全的建设必须更新思维观念,要敢于突破不符合时宜的陈规成说,即摆脱陈旧封闭的排他性思维,不再沉浸于原有的安全治理和安全孤岛模式,克服借助问题制造利益对立、意识形态对立的错误观念,“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4]要实现“事异则备变”,凝聚安全共识。

二、为何可能: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本质旨归

习近平同志在疫情发生后便强调“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进行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制胜之本”,[5]高度重视了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的巨大作用。

(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本质特征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关键部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这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者的群众”,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的历史主体性。习近平同志也在讲话中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6]在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同志在各个场合反复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地体现在每一次疫情防控之中。

同时,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观念为疫情防控的胜利提供了源泉动力。人民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维护人民安全也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安全与国家安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与付出是成功应对疫情防控战的关键。因此,国家安全工作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夯实安全的主体力量,为国家安全提供最大动力。

(二)以人民利益为目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旨归

人民是国家安全的主体,这意味着国家安全不仅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维护人民安全,还要把人民利益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旨归和根本诉求。习近平同志就疫情防控反复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表明,维护人民安全其实就是在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7]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内涵虽然会因时而变,但是维护人民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以贯之的。在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日常化,做好安全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维护人民安全,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维护其他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取向,汇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三、以何可能: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路径

“后疫情时代”既是危机和变局,也是新机和新局,要积极总结与探索我国为实现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安全的经验。

(一)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奠定国家安全的坚实根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各项伟大事业的主心骨。重大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与国家安全,将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最关键的事情来抓,全面部署与动员,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凸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把国家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全国上下联防联控,激发全国上下不畏困难、同心抗战的英雄气概,为疫情防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根基。

国际局势不断变幻、全球性危机与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我国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继续发挥党协调各方的作用,统筹生态安全、生物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多个方面,将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贯彻于维护安全的全过程全方面,把人民群众对安全生活、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使广大人民的利益得以日益充分的实现,让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得以充分彰显。

(二)兼顾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保障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为有效防控疫情,我国及时采取了封闭管理等措施,一度造成了经济下滑,但这也为后期的长期发展赢得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提出防控生产两手抓,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8]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供给,也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更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经济安全是属于国家安全的一部分。所以,在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上,要深刻把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即安全的生产环境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同时生产能力的提升也为安全环境的营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安全生产也是保障国家安全,要运用长远的动态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既要精准研判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同时又要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发挥好安全生产环境的后发优势,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在“两手抓”中赢得安全与生产的“双胜利”。

(三)完善安全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家安全的治理能力

在疫情防控阶段,我国的安全集中呈现出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安全体系构建的短板,二是民众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停留在浅表。新冠疫情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滞后性,例如医药资源的生产能力不足、医护储备人员不足生物安全相关体系的不健全等;同时也呈现出相关工作人员急于防控,但部分民众拒不配合或者隐瞒相关事实,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危害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因此,国家安全的治理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以安全问题为导向,在保障人民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高度上系统规划安全体系,夯实国家安全的广度,加快构建相关安全体系的法律法规,重构国家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尽可能降低公共安全问题给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以人民需求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传教育,打造国家安全体系的温度。社区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家庭是社区构成的基本单元。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9]由此,要不断加强家风和基层社区的建设,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安全治理,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四)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彰显国家安全的中国底色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习近平同志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充分重视国际安全,及时发布相关讯息,主动分享数据资料,倡导联防联控,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凝聚疫情防控的最大合力,延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

在当今世界,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际安全必须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建构之中。基于此,维护国家安全要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维护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摈弃零和博弈和排他性思维,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国际工作,积极为相关国家、国际组织提供必要支持与帮助,打造国际安全的联防联控体系,有效及时切断疫情传播的链条,推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消除对话隔阂,为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的联合体构建提供中国方案。

四、为何可为: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意蕴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智慧结晶。生物安全、国际安全等内涵的延展是对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也为我国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一)微观视域:总结国家安全治理经验,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提供指导

重视向历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对疫情防控的经验总结、反思与提升比应对疫情本身更具有价值。从疫情发生到病例的动态清零再到对国外的积极援助,我国坚持以人民安全为根本,秉持整体协同的战略思维,打赢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人民战争,这无疑为我国今后应对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其一,坚持总体战。要坚持安全与发展两手抓的理念,开展宣传教育舆论战、物资储备战、科研攻关战等,精准施策,防止因公共安全问题带来的系列连锁反应。其二,坚持阻击战。阻击战需要坚持伟大斗争的勇气和无往不胜的信心。要坚持审时度势,灵活采取各类安全措施,从源头遏制相关问题的蔓延。其三,坚持人民战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疫情防控之战归根究底就是发动人民的战争,在面对类似的公共安全问题时,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讲究引导人民群众投身于战争的战术与策略,打响全体总动员的人民战争。这三大安全治理经验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为以后的突发事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有益指导。

(二)中观视域:深化国家总体安全观念,为实现国家伟大复兴凝聚伟力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实践变革,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危与机并存,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是停滞不前的,是在“抗疫”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与深化的,这对我国推进“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其一,深化了国家安全的宽度,把生物安全等要素根据时代的变化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并从资源供给、法律创设、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开展了针对性举措,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为实现伟大复兴创造了更为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其二,深化了国家安全的广度,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独善其身的“安全”难以实现,只有通过国家间的互通有无、合作交流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其三,深化了国家安全的温度,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建设把人民安全摆在首位,将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激发了广大人民团结斗争的信心,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总之,疫情虽已转向常态化防控,但应深刻认识到,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深化为以后应对公共安全问题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应矢志不渝地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对其加以挖掘,从中萃取思想精华,为推进“四个伟大”助力。

(三)宏观视域:对比中西安全治理差异,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政治认同

公共安全问题是关乎全体人类前途命运的。在处理疫情方面,部分西方国家各自为政,漠视人权,疫情防控成为政治角力的手段和武器,失去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间。对比中国,在疫情发生后,我国发挥了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等诸多优势,为世界抗击疫情积累了宝贵经验,争取了时间,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党、对国家体制、对理论体系的高度自信,获得了高度的政治认同。其一,深化了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疫情发生后,各个民族守望相助,共同抗疫;在疫情转向常态防控阶段,各族人民及时复工复产,同时又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带动国内消费,助力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各族人民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实现了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其二,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疫情在全球盛行后,中国共产党凸显了治理公共安全问题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死亡和重症比例,彰显了中国治理的特色。其三,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10]守望相助、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疫情防控期间,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抗击疫情;在经济复苏阶段,互帮互助,带动当地发展,潜移默化中拉近了中华各族人民的距离,为巩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全世界人民所称叹。

国家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四个伟大”的顺利推进,事关中华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疫情发生以后,习近平同志“围绕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维护国家安全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擘画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总体蓝图”,[11]这无论是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安全观后疫情时代总体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