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宇,孙 强,王仁宝,刘 伟
(合肥学院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要想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就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只有回归初心才能保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并搭建科研平台,让学生能发挥其才能、展现其潜力、培养其自信心。下文主要以“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为例,探索应用型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和评价方法。
理工科课程一般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本研究对象,反映事物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机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过程控制与仪表”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参数整定及工业应用中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建立控制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自动化工程师的基本技能,为后续教学环节及毕业后从事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设计、运行与维护等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大部分开设“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的学校相类似,一般是将该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在经历了大一入校时的新鲜阶段,大二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高涨时期后,在三年级下学期特别是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陆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考研和就业上,对非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课程积极性不足。此外,许多学者认为工科大学生对社会事件关注度普遍不高,对待学校开展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也容易产生片面、消极的态度。[1]这些都对本课程的教学以及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结合前述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过程控制与仪表”的课程思政主要从下述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在知识传授上,主要讲授过程控制与仪表相关知识,介绍我国工业发展以及国产控制装备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受到的阻碍,让学生认识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了解国情和党史。
2.在能力培养上,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科学的方法论武装自己。过程控制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上,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分析过程特性,设定合适的控制精度,选择合适的测试计量仪表,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来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效果。不能盲目地使用高精度仪表或所谓最新的控制方法。
3.在思想引领上,讲授过程控制领域最新的应用与发展成果,介绍工业自动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即使在自动化程度如此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仍然有许多工作必须由专业技师手工完成,借此引入一些大国工匠的例子,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培养学生适应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使其具备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传授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无论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都可以通过适当引导实现教书育人和课程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讲授专业知识,还通过发放课前的预习资料、课堂上应用举例以及视频素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展示科研成果,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结合“过程控制和仪表”的发展过程,可以展示该领域中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从中领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一些典型应用案例的讲述与课堂讨论,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目的的达成。
例如在讲解过程控制仪表的研制、开发过程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更好地掌握生产过程中需要过程控制仪表知识。特别是一代代科研技术人员在艰苦条件下不断努力创新的案例,以激发学生勤奋踏实的学风。
在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章节时,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介绍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子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通过建设载人航天工程,攻克并掌握了一大批尖端核心技术,建设形成了基本完整配套的研制试验体系,并在大型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载人航天工程的引领作用,可以带动诸多领域和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对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有巨大推动作用;凝聚、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航天高科技人才队伍,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此同时,载人航天技术还包含着国防和军事需求,可以维护国家传统安全与现实利益,让人类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视野不断延伸,国家安全边界得到拓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实践技能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例如,在讲解过程控制实验设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过程控制装备整机及配件在国产化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如果我们一味地选择采用进口,那这些“洋设备”的“天价”和漫长采购周期,就好比悬在我们头上的剑,让我们没有安全感。这也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拥有自主的科研生产能力,不依赖他人是多么重要。此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许多工业应用软件以及EDA设计工具也大多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我们被允许使用的大多是限制版或功能删减版。例如著名的仿真软件Matlab,就无理地剥夺了许多已经购买了正版使用权限的中国高校的使用权限,这对相关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使用手机进行交流以及获得新闻资讯。与此同时,手机也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例如,课程组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授课进度定期发布课程思政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和“超星学银在线”等慕课平台自主学习“过程控制与仪表”的相关知识点,通过网络搜索或文献查询,自己发掘相关知识点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总结整理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到学习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在课前了解了相关知识点,又能通过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在发掘思政元素的过程中锻炼了查询、分析、整理、总结等能力,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课程学习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4.增加学生参与度。针对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提交的针对特定知识点的课程思政元素是不尽相同的,在每一章教学过程中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对相同课程知识点蕴含的不同思政元素进行课堂分组讨论。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认定谁发掘的课程思政元素更合适,也不是为了让一部分同学说服另一部分同学,而是让学生们的思想发生碰撞,更深层次地理解和领会知识点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讨论,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
由于课程思政知识结构和实现形式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整个教学活动的思政效果考察,以便做出综合性的评价。用传统的针对学生以考试为主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已无法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构建合理且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评价方法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学者针对理工科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在实施课程思政中要注意的原则和若干标准。[2]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同时引入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评价。为了了解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状态以及学生能否达成课程思政阶段性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效果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帮扶。
开课伊始,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情况、对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态度、学生期望在专业课中融入哪些思政内容、学生希望教师以何种方式进行课程思政以及学生对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等。通过问卷的反馈结果,调整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及侧重点,并作为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的对比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分为:(1)对于在每一章都抽出一节课时间进行的若干个课程思政分组讨论,主要采用学生、组员和教师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考察学生事先的准备情况、学生对思政元素理解的深度及广度、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及效果。(2)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邀请督导和系内教师参与评价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效果。(3)让学生发掘课程知识点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由学生总结整理并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师生对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可纳入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库用于后续教学。
课程结束前再次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发布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学生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评价、学生对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促进课程思政的持续改进。
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方法有利于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达成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要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使用合适的教学和评价方法。这需要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自觉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注意将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要求相统一。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实践和总结,以立德树人成效这个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