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途径

2022-12-15 18:31王金兰
家长·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

王金兰

伴随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新背景。本文由此出发,针对初中地理课程,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实践路径展开研究,在浅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重视地理实践教学、渗透人地协调学科观念等教学建议,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师优化课程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带来切实有效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持续推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逐渐被视为基础教育重要目标。就初中地理学科来说,教材之内、课堂之上,处处可见核心素养踪迹,要求教师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纵观实际教学环境,由于对核心素养内涵认知不全面,对教学方法掌握不到位,部分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工作中陷入了困境。因此,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途径展开进一步研究势在必行。

一、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意义浅析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即初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必须形成的品质与能力,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与区域认知四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更加理性、客观、准确地认识并理解地理的能力,促进其与地理环境的协调相处,对地理资源的科学运用。相较于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将核心素养渗透在知识讲解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与学生学习内容,还能突破“知识本位”教学桎梏,提高学科教学与学生思维全面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将初中地理整体教学质量提升至新的高度。此外,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追求高成绩”的压力相对减轻,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也促进了课标任务的落实。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方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使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態度。这决定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说,教师应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活动中,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使其成为知识探究活动真正的主人。但是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实现完全自主且有效的学习,与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存在一定联系。因此,教师为保证学生对课堂的主动参与,还应在课前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指导,以全面培养其地理学习能力,将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中。

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埃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教材内容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如下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埃及绝大部分的土地是        ,平原分布在        沿岸和河口三角洲,是名副其实的        之国。2.读图8-21,找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埃及文物的分布,感受其雄伟、巨大、壮观等特征,了解埃及文化,分析其分布特点。3.埃及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状况是        。4.体会尼罗河在埃及发展中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在导学案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还需要在完成导学案任务的前提下进行自主读图练习,其地理读图、识图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很好地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且将在预习中形成的问题带到课堂,学生能够在进行深度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向教师或同学适当提出学科问题,这有助于启发、深化其学科思考,同样有利于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而从教师角度来说,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引导其自主预习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在课堂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趣味性、生动性,全面激发学生知识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区夜间灯火”“狮身人面像”“卡纳克神庙”等照片,相较于教材图片,多媒体照片色彩还原度更高、更真实,学生实现对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与文化的更直接探索,对该国家的好奇与兴趣显著提高,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为核心素养教学创造了更良好的环境。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提前录制的微课视频等教学课件,组织学生对其展开自主学习。传统“课堂灌输”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学习环境更积极、更主动,其综合思维、学习能力在自主状态下得到更多锻炼,核心素养的发展随之实现。

(二)重视地理实践教学

地理实践力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应具备的品质与能力,而以上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为支持。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重视地理实践,积极围绕教材内容组织实践活动,打造“在做中学”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地理、发现知识。

例如,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在讲解完毕“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多种土地类型”等概念性知识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实践任务,使其在网络或其他书籍中搜集与“中国的土地资源”相关信息,了解中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土地资源局等单位建立必要联系,创造良好的学生实践环境,为其调查实践任务所需地理信息提供便利。以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为例,在教材概念性知识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旧足球等工具自制地球仪。为保障学生实践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任务。根据教材知识制作并绘制地球仪,学生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知识的及时运用与巩固,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促进本文所研究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组织学生围绕实践内容、现象、结论展开讨论,将有效思考渗透在积极实践中,启发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实践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学会用地理眼光认知和分析地理环境,在根本上深化学科思维与情感,其核心素养必然能够提升至新的高度。

(三)渗透人地协调学科观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也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地协调思想由此而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念至关重要。教师应将地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人类发展联系在一起,让“协调”观念贯穿教学始终,指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地理,正确认识地理与环境、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

例如,湘教版八年级下册“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教师可以逐一推进以下课程活动:

活动1——读图思考

通过多媒体出示“贵州石灰岩”分布图,引导学生对受其影响形成的特殊地貌展开分析,组织他们探索此特殊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与当地环境的影响。

活动2——读图讨论

在多媒体中呈现贵州河流分布图,先指导学生找出图中主要的贵州河流,如乌江、清水江等,再引导他们观察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分析其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随后,根据“贵州降水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事实,组织学生根据河流读图收获讨论其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设计演讲、辩论等自由表达活动,学生围绕“如何解决贵州省内多地水资源短缺问题”阐述想法创造机会。

活动3——自由表达

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结合“活动2”感受与收获,将对运用地理手段改变贵州个别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的观点表达出来,在思考中感受人地协调观念,在表达中运用人地协调观念,自然而然地能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运用自然资源”“积极保护地理环境”等认识,切实增强核心素养。

(四)加强综合思维训练

教师应基于互联网社会背景把控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方向,同时应认识到发展学生思维远比让其掌握知识更加重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思考能力,逐渐发现地理知识并增强对其内涵的理解,进而在全面掌握知识本质的条件下提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合理训练,关注学生思维结构与发展需要,根据其思维发展规律培养思维。问题互动意义由此凸显。教师既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启发他们思考并解决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将学生思维培养融于“质疑教学”中。学生思维在学习、互动中不断被激活,综合思维持续发展,核心素养能力由此提高。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教师便可以将以下问题融合在课堂活动中: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状况与人口、陆地面积之间存在哪些差异?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特点是怎样的?3.目前,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带来了哪些积极、消极影响?4.发展中国家想要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可以运用哪些地理资源优势?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5.哪些事件、举措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想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地理角度,我们国家需要重视哪些工作?学生或独立、或合作探究问题,在问题指引下对地理环境、国家经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综合思考,综合思维由此得到锻炼,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在讲解“发展中国家以资源性和资源加工型工业为主”“发达国家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会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受阻?这与其地理环境存在哪些联系?”等展开质疑。学生一边提出质疑,一边在合作思考中释疑,综合思维持续得到锻炼,核心素养自然能够实现持续提升。

(五)活用生活地理教学资源

值得强调的是,生活与地理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向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这意味着,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中还应将生活与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索身边的物理,使其在生活经验迁移下感悟地理学习与应用价值。

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教学,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火山爆发”“地震”展开讨论,分析其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对学生发言进行点拨和总结,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生活常见地理现象体现出怎样的海陆变迁特点、趋势。而在“认识地球——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昼长夜短、昼短夜长”的自然现象分析地理與生活的关系。生活资源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与情感被充分调动,既实现了对地理知识内涵的高效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了更正确的地理学习意识,有利于核心素养发展和培养。

(六)构建地理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受地理学习兴趣与习惯、地理生活经验、思维结构和性格的影响,经常会在综合思维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这既会影响其基于综合思维的物理学习,又会对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制约整体教学有效性。而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很好地解决此问题,让教学突破学生思维差异阻碍,提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针对性与协调性。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差异展开调查,再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处理,最后结合分层情况铺设分层课堂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学习。

例如,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学,首先,根据学生学情与特点调查结果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层次、基础层次、高级层次,分别对应综合思维与学习习惯略显逊色、较为一般、明显突出的学生。其次,将教材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层,合理铺设“探究复杂多样的气候”“说明不同气候特点与影响”“说明地形、降水对气候的影响”“探究季风气候与多变的特殊天气”“了解气象灾害与预防措施”等分层任务,以任务为引领,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开分层学习。最后,对处于初级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选择基础性任务,并以教材语言汇报任务学习成果。而处于基础层次的学生,可以在教师启发下尝试一边反馈任务、一边独立表述学习想法。此外,高级层次的学生,可以在独立小组探究全部任务的基础上,为其他层次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供适当帮助。这样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分层合作学习效果良好,能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需保证学生对课程活动的主动参与、对学科知识的积极探究与实践探索,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核心素养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同时将生活中有价值的地理教学资源进行灵活运用,以切实增强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素养。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思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