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霞
本文分析了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价值,进而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高段学生的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以及阅读创造力。教师应揭示文章的内在规律性知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章的内在知识逻辑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高阶思维的效果。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知识碎片化、思维僵化等诸多问题。近年来,深度学习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一理论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开展理解、反思以及探究活动,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意义的建构,使语文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一、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小学生阅读鉴赏力的发展
阅读鉴赏力指的是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形式和传播价值进行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文章内容、批判性思维以及作出审美评价。从理解文章内容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认识文章所涉及的人物、情感、事件,欣赏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赏析文章的写作风格。在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找出语句、结构和章节的精彩用法,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要从批判性思维意识的层面,引导他们从多种角度赏析文章,并基于文章的特定时代背景形成自个人的独到见解。教师要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评价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促进小学生阅读迁移力的发展
阅读迁移能力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阅读情境中,从而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中,阅读迁移能力主要包括文章知识的迁移能力、思维应用能力、移情能力以及审美共鸣能力。就文章知识的迁移能力而言,以往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主要完成读、写、背等任务,所获得的知识具有分散、孤立的特点。然而,学习的关键是应用所学知识。采用深度阅读教学的模式,教师首先要在多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典型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学习其他相似主题或体裁的文章,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对文章中优秀的语句和段落进行改写,通过联想对文章的内容形成新的理解,由此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提出个人的独创性见解,由此实现思维的迁移和运用。为了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教师还要按照每篇文章的背景和内容创造出对应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融入情境,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并与个人的经验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三)促进小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发展
阅读创造力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身对文章的判断和理解,阅读思维和创造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进入小学高段之后,由于认知和思维逐渐成长,学生不再满足于枯燥的阅读教学方式,难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在深度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提升。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创造和批判培养其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创造性地改写相关的句子和段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会盲目地遵循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而是在讨论和交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意见。其次,教师让学生独立探索,通过讨论和交流拓宽思维的方向和维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处在民主和平等的气氛中,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中提升洞察力,通过提问区分是非,提高判断力。学生以文章为基础,通过已经获取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猜测。而在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学习中,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获得对文章的新理解,从而达到增强创造性思维的效果。最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当他们对他人提出的观点能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时,就能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提升阅读创造力。
二、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学习具体策略
(一)合理制定学习目标,促进深度阅读的发生
对深度阅读学习而言,教师预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开展后续教学活动的前提。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应以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首先,教师要注重意义的建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从知识的内部要素来看,知识包括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符号表征是指概念性的知识,即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逻辑形式指的是知识的逻辑过程以及思维过程。意义指的是知识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在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注重符号表征和逻辑过程,缺乏意义系统的构建,就只能达到表层学习的效果。深度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符号表征知识,还要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所有文章都包含了一定的教育价值,能向学生传授生活的经验和意义。因而,教师应注重不同阅读文章所传输的内在价值,借助对语句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每个文章的深层内涵,让学生逐渐体验知识的教育价值,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
其次,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应用。高阶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过程。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对文章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阅读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应用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因而,教学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教师应在掌握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强调阅读文本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搭建问题知识,设计出有效的任务,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讨论、反思和运用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文章中的内容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意见,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文章产生自己的理解,甚至創造性地改写每个文章的内容。
最后,注重学生情感和审美的升华。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不仅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习文章,在形成理解和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获得思维方面的成长和审美体验。学生从多样化的文章中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成长。因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知识建构,而且要关注阅读活动在情感和审美方面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按照每篇文章的特定背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在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获得情感和审美体验。教师要了解高段学生在审美方面的不同需求,结合文章的体裁和特点,基于普适性的情感和审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同文章所具有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情感和审美的深层次发展。
(二)确立适切的教学内容,多元化解读文章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不同文章的特定背景,包括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文章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达,自然也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内心情感的影响。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原意,体会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厘清文章的语境、处理知识性问题,对阅读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构建与文章之间的联系。其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文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很多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对此进行探究能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实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其二,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要求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化背景,掌握文章的内容。小学高段学习的文章跨越古今,与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存在差距。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文章存在的逻辑关系,包括类似的主题、体裁以及相同的作者。在阅读和比较了大量不同的文章之后,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构建出自身的阅读体系。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类似的文章进行分析,充实知识结构。教师可以运用主题阅读法,指導学生阅读相同或者类似主题的文章,分析每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同体裁的文章,此类文章在表达技巧和方法方面往往一脉相承。因而,教师在分析阅读课文时,应把握此类体裁文章的规律,探索不同文章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阅读技能的运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由同一作者撰写的文章。作者对文章的表达往往受到当时环境和自身经历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写作的文章中存在着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析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异同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的文章均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注意进行挖掘,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下列几个层面的关系。第一,个人与自身的关系。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同自身进行交流,不断观照自我,将自我代入文本中。因而教师要协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沟通。第二,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在阅读中,通过理解每篇文章中存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帮助学生建构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第三,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书本中走出来,认识人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帮助他们完成有价值的知识建构。
(三)注重思维高度,把握深度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在课堂上构建任务情境,营造有利于开展深度学习的条件。教师要按照特定的教学主题,布置专门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吸收,促进文章内容的积累。深入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深度参与,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理解和思考,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每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创造出教学所需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师的目标、重点以及难点,并设计出丰富多样的问题,让学生融入情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每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实现深度参与。
其次,支持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深度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过去,部分教师片面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重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阅读。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阅读每篇文章时是一个自主学习、理解和消化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自主性。对小学高段学生而言,要懂得围绕教师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提出的主要问题深入文章,按照个人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理解,并对文章提出独到见解,从而为深度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教师要建立有效的问题支架,以利于高阶思维发展。高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学生不断的思考和运用中实现的。因而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理解、分析以及评价等多方面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构建适当的问题支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主地解决问题。其一,学生可以根据文章提出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适当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找到答案,从而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出创造力。其二,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中存在的认知冲突,指导学生对问题开展分析和讨论,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深入思考,通过批判性思维推断可能的答案,增强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其三,通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出个人的见解,并分析和评判个人见解的合理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达到培养高阶思维的效果。
总之,在深度阅读教学中的所谓“深度”指的是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文章的内容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意蕴以及价值。“深度”并不是单纯加深阅读学习的难度,而是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在探索中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和情感。在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揭示文章的内在规律性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把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文章的内在知识逻辑紧密结合起来,发展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