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2-12-15 12:27马社社
家长·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马社社

在小学课程中,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小学整个阶段的一项长期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的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强,因此在小学启蒙阶段,教师就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在新课改大力提倡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模式需不断创新,如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而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强,所以对于开始学习数学、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这一学科的特点与规律,同时还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通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打造高校课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也正是构建高校课堂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加以实现,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持久性地保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基于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及重要性

教学目标能在课堂中高效实现,便称为高效课堂,其基本特征为自主构建、师生之间互动激发,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生成。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主动学习,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调动自我思维、活跃思维,与教师的教学同频共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数学学科,学习数学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大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构建高效课堂,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以及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也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拥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意味着能明确如何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并且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生活中尽情展现数学的魅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日常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学理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而投入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也会常常提出各自的问题或者疑惑。对教师来说,构建高效的课堂就是对学生所产生的一些疑问或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者产生的疑惑及时进行反思,引入典型的教学案例,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以长远的眼光认识到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立足点,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索、研究以及解决,在双方的良好互动下,不断地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进入深层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这也成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析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数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都极为重视。但是数学教学又是所有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数学的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严谨性强。而小学生正处于数学的启蒙阶段,其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由感性向理性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形象到抽象,更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以及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是陈旧的、具有弊端的传统教学方法,就容易导致数学教学出现不少问题。一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采用机械、简单、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会对构建高校课堂产生一定阻碍和制约,而且教师的素质无法与时俱进,仅仅表面追求所谓的高效课堂,并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未能经常性地进行审视与反思,也未根据教学中的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以及总结,从而及时调整教学。二是随着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不断涌现出来,教师应结合实际采取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未能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情创设、分析和判断新颖的教学方式,未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开展教学,这也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低效或者无效的情况。加之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较少,教师以自我为主导,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在灌输式、单向式的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其积极性和兴趣难以被激发,更无法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一直以來,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成绩论英雄”,只要学生考出好成绩,则认为学生学得好,而忽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热情和能力,这也出现了一些学生虽然拿了高分,但是其能力却没有得到发展的现象,不利于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久而久之,也可能导致学生偏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学生在这一受限制的教学情形下,数学思维无法得以培养以及拓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则较为缓慢。

三、基于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其典型特点则是逻辑性强。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而向抽象性、逻辑性思维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一定的方法引导,这也导致一些学生由于一时“转不过弯儿”而学不好数学。这一转不过弯儿,实际上也就是如何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认知,将其变得形象化、直观化,不断地进行提炼与总结,学会掌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具备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是学生所应具备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条理性、分类化的思维,在数学训练中引导学生围绕具体事物进行逻辑分析,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学会如何将形象的知识变得抽象,或者将抽象的知识化作形象,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好较长的一根绳子。在教学伊始,教师创设问题:“通过绳子可否测量出一个圆的周长”,教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发散思维,使其开始对虚幻的圆的周长的这一计量长度进行想象,并借助绳子,转化为亲眼可见的且能测量的长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想象,想到用绳子绕圆的一周这一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而绕圆一周的绳索的那段长度进行测量得出的数据,便等于圆的周长。通过这一实践的操作,让学生数学思维从抽象不断转变为形象,再从形象进入抽象的概念提炼,使学生更易于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二)激发学生主体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教师扮演好参与者、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扮演好主人的角色,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动眼、动脑、动耳、动手。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建适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有趣的图形”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图形,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长方形的纸张和一把剪刀。教师引导学生先对一张长方形的纸张进行对角折叠,再拿剪刀沿着对角线剪开,引导学生对所剪开的两部分图形进行观察并回答问题,由此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的组成特点。在亲手参与动手操作并观察后,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由此,学生从自己的动手操作以及观察中发现了这一特点,有利于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拓展认知水平。

(三)寓教于乐,教学中融入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玩好动,喜欢游戏是天性。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喜好,教师创设游戏融入教学中,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使其在玩耍中深入探索数学知识,而且兴趣不断被激发,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教师结合数学内容融入小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能为构建高效课堂助力。如在教学“比较”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橡皮泥进行同样物品比大小的活动,鼓励学生各自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捏成圆形或者是相同的形状,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看谁捏出的大,怎么去判断其大小的。设置这样的游戏,实际上也是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两块橡皮泥捏出的相同物件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切实借助这一游戏对课堂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四)设置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对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将生活与数学进行紧密联系,通过生活元素的介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中有不少的应用题计算,是以生活实例为主的,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数学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其运用能力。

(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进入新时代,数学教学更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堂的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情境创设方法,通过一定情境的营造,引领学生融情入境,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如采取表演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掌握和理解知识。又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均衡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围绕共同的问题集思广益,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而无论何种情景的创设,都要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相符,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更乐于参与其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者是充分调动自我思维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观察力、探究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六)搭建高效课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土壤。而师生在这一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互动关系。教师应以富有个性的语言来讲解知识,让学生爱听,并使其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应俯下身,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下感受学习的愉悦。另外,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对待,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要避免直截了当地否定学生、伤害学生,应循循善诱,使学生保有持续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解答问题思路出错,教师应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再思考、再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习经验。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所产生的“奇思妙想”,教师可在课下与学生进行讨论,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地基。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精彩的讲解、有趣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亲历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過程,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差异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在小组内进行思考和讨论,围绕一些问题各自阐述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不但能使生生之间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同时还能集思广益、积极智慧、开拓思维,使学习效果得以保证。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教学要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问题的分层设计、教学评价的分层实施,以及教学、练习、作业的分层布置,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获得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与发展。对学习上较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鼓励小组内的学生成为小老师帮助这部分学生,或者教师为这类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四、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时期,也是起步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打造,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