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造价企业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的困境及发展探讨

2022-12-15 10:00:48上海科瑞真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建设监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工程造价数据库软件

张 羽(上海科瑞真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0 引 言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推广信息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要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办标[2020]38号)中指出,要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加快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

建立造价数据库不是孤立的行为,是一个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存在,但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各类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旨在满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处理、计算、表现等需求。

信息具有价值是因为获取信息满足了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信息价值取决于其质量。信息资源已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被认为是与土地、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重要资源。目前,充分利用城市数字转型的良好契机,利用信息化升级带来的突破口,实现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逐渐跟上信息时代的节奏,使企业与行业、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是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1 中小型造价咨询企业数据库建设现状

各类软件迅速发展并得到普遍应用,大大解放了从业人员的生产力,使业务重点从传统枯燥的计量与计价,向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提供智力服务发展,并能进一步为项目增值。

结合行业调查发现,大多造价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人员较少、产值较低。《2021年山东省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中显示,造价咨询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65.98%,收入在1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78.97%,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企业占比86.55%,其中一级造价师占比16.41%,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8.62%。根据笔者的经历,头部大型的企业中,往往存在多个独立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井水不犯河水,业务承接极度依赖部门负责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信息、数据及经验互通存在困难。

绝大多数中小造价企业信息化进展较慢,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造价数据库,建立了造价数据库的也仅仅是记录了一些汇总指标,较为孤立,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数据积累与工作方法主要依靠电子文档存储和个人经验。这使得原本宝贵的数字资产沉寂在硬盘中,调取查阅都极为不便,进一步的联动分析、报告展现则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有OA系统,通常也仅仅是作为流转文件使用,没有服务于数据汇总分析、增值功能。

建立造价数据库困难的原因很多,具体如下。

(1)一个完善、好用、可靠的数据库系统建立不但需要造价专业知识,而且对计算机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加上信息获取需要相应的成本,所以受行业壁垒、技术壁垒和成本壁垒等因素影响。

(2)软件、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现下,大多企业的项目数据存档仍采用事后填表方式,未提高工作绩效且额外增加了工作量,使工作人员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中小企业管理层中,也由于人均产值普遍较低,增加专职信息化人才显性成本高,难以承受信息化转型的阵痛。

(3)我国于2012年才设立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和知识技能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所欠缺。同时,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高涨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整个建筑业都亟待进行信息化革命。

(4)工程造价通常反应两方面的数据,一方面是项目的实际支出或成本,另一方面是项目在市场上成交的价格。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造价行业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行业人员长期依赖定额与信息价。同时工程量清单的计价规则与劳务、材料的市场化交易方式有所差异,导致工程造价数据存在偏差乃至失真。因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和能力、成本所限,中小企业及其造价人员无法仅靠自己统一两者的分歧,常常只能分别做项目预结算和实际支出或成本不相关的“两本账”。

2 中小型造价咨询企业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资源的投入产出比不平衡体现的二八定律矛盾

造价工作的核心是和数据打交道。明确分析目的和思路、数据收集准备、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及报告撰写是数据工作常见的几个步骤。其中数据收集准备、数据处理是工作中耗时最长、最枯燥、最辛苦的部分,投入劳力多、投入脑力少,占据了80%以上的工作时间及资源投入,其含金量可能只有20%。最终展现的数据分析结论、图表、漂亮的报告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而在有基础数据支撑的时候耗费资源并不多,投入脑力多,投入劳力少,消耗20%的资源提供了80%以上的价值。行百里者半九十,建立一个造价数据库,往往容易在数据收集准备、数据处理时遇到困难并放弃。

总体来看,拥有数据的人很多,而利用数据的人太少;无效数据多,有效数据少;使用时数据准备、筛选的工作强度较大,消耗资源及产出比又是八二开;复用时时间紧急,其成本效益难匹配。现阶段许多企业的造价工作,更多的还是体现的核算功能,并未深入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的技术、智力成果。众多企业的同质化、低技术服务,易导致价格导向的恶性竞争。

2.2 社会分工导致的业务、技能、知识碎片化问题

信息化的资料主要特点是一次录入,方便反复、快捷地使用。传统纸笔转向电子文档表格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图形化计量软件、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的计价软件的出现,接过了电子化文档的接力棒,进一步提高了计量计价的效率和标准化程度。

现代社会的工作及流程越来越繁杂,导致分工越来越细,加上各种软件的普及应用,降低了工作的门槛,提高了效率和生产力。工作越来越方便的同时,却也弱化了个人对业务整体的把控。每个人都变成了岗位上的螺丝钉,越来越像是按“指导手册”工作的操作工。在实务中,项目经理很难有效利用历史数据资产,同时大量一线人员工作极其依赖软件,大有变成“软件操作工”和“图纸翻译工”的趋势。这与信息化的发展初衷是背离的。这不仅体现了企业及人员信息化知识、业务能力的不足,同时也是软件公司刻意使然。

2.3 行业与软件公司的利益和立场不同导致的冲突

封闭的软件是“黑盒”,软件越复杂,功能越多,越难以了解其内部的工作方式,用户也会对其越来越依赖,改换其他产品或者工具的成本也就越高。

如某造价软件,在传统计量、计价平台的基础上,新推出了指标助手、数字成本平台等综合应用,实行一站式解决方案,申请了专利,获得了盈利。这对造价咨询行业未必是件大好事。该软件的成功说明其一定是符合当下生产力需求的,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对行业的发展将有极大的帮助。问题在于,这种“创造客户需求”的做法将又一次让行业陷入“黑盒”的陷阱,使造价工程师们产生更大的依赖性,更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软件这个本应该适应行业的工具,倒过来需要行业去适应它,反而大大限制了生产力的后续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软件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笔者也从某计价软件中发现,如果在一个定额子目中,某个材料(如现拌砂浆、现拌混凝土)是需要二次分析工料机的,则这个二次分析的明细数据只存在于软件,无法通过报表导出,也未存在于XML格式的造价数据交换标准文件中。由此可见,此数据只存在于软件这个黑盒中,对数据是失控的。

封闭的软件在推行一站式解决方案时,违反了信息系统建设高内聚、低耦合的指导思想,如此一来,风险极高。依赖软件使从业人员将自己置于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位置上,在变成“软件操作工”的同时,对业务的基础知识也越来越疏远。一线员工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无法不断思考和学习,不断尝试深入业务本身,只是将大量精力用于单纯操作软件,那也就谈不上个人发展了。一线员工没有发展,行业的进步仅仅依赖少数人,也就会相对迟缓。况且,一个对业务数据本身都封闭的软件和平台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软件的定位需要回归到“工具”的范畴,而从业人员也要重视基础,加强学习和掌握行业知识和技能。软件公司与行业人员、企业要相互了解、相互促进,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3 中小造价咨询企业或个人迅速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的一种方法

重视基础数据积累的工作,对其加大关注与资源投入,同时能够低成本、快速地建立一个工程造价个人或企业的数据库,满足基本的信息化需求,实现从0到1的突破,是很多从业人员和中小造价咨询企业的当务之急。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较为常用的广联达GBQ成果文件为例,提出一个建立迅速但简易的造价成果数据库的方式,方法步骤如下。

3.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

笔者根据相关规范,将一个清单格式的GBQ成果文件内的核心数据分作成项目信息表、总价措施及其他项目费用表、分部分项及措施项目表、定额组价表、工料机表、费率表共计6张表。各数据以清单编码为核心相互关联。

这6张表的数据即工程量清单的基本信息是遵循统一规范、有统一结构的,因此可以结构化地汇总到数据库内进行储存。这些数据是工作中自然产生的,并不需要额外花费功夫制作,只需要使用方法导出即可。其中分部分项措施项目表没有存储综合单价、综合总价和全费用综合价格等数据,这是因为这些数据可以用通过其余五张表的基础数据计算得来。根据这6张表的基础数据,不论是计算机软件还是人工手算,在步骤和计算保留小数点一致的情况下均可以得到一致的项目总价,也可根据需求汇总计算其中一部分的价格。定额组价表和工料机表互相关联,这是因为定额的本质就是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社会平均工料机消耗水平参考。在废除定额走向市场化计价后,工料机消耗水平这一概念仍旧存在,只要计价基本规则和程序不改,此数据结构也适用于未来工作。

数据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结构关系

3.2 数据源及数据导出

本文提出了两种从GBQ文件获取数据的方式。

(1)修改GBQ后缀名形成XML文件。XML是一种可拓展的标记语言,是应用程序之间数据交换的开放式机制,被设计用来传输和存储数据。根据《关于批准〈建设工程造价数据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沪建标定[2019]435号),上海市的建设工程造价电子文件均应采用XML文件格式编制,并遵循DJ/TJ 08-2300-2019《建设工程造价数据标准》,此数据标准规定了元素及其属性、节点及结构、应遵循的规则。基于这个标准,XML文件的具体内容(如清单编制及组价)编制需要符合造价工作统一的计算、计量规则,具有统一的格式和结构;在基本数据信息完备完善的情况下,对于造价成果的收集、整理,已没有必要另外进行重复归纳、填表、分析。其原因在于,读取XML文件对于计算机并不是问题,各类数据已经在XML中建立了相对应的关系,能进行联动。利用相应的工具,在面对大量数据处理时也会游刃有余。

将GBQ文件后缀名改为ZIP后,就变成了一个可打开的数据压缩包。打开此压缩包,可以发现GBQ文件由4个文件夹组成,其中将后缀名为ZBQD(电子招标书)、ZGXJQD(电子招标控制价)文件的后缀名修改为XML,可通过浏览器、代码编译器等工具打开,其内容符合DJ/TJ 08-2300-2019《建设工程造价数据标准》的要求,只是用人脑识别、理解起来较为费力,需要软件处理。

也就是说,一个广联达GBQ文件自然是一个XML文件,可以被读取。只是广大造价从业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相对陌生,许多人连EXCEL的简单函数都用不清楚,更别提深入分析XML文件。因此,下文将提出另一种方式。

(2)通过GBQ软件自带的报表功能导出数据。本方法相较读取XML多了一个导出EXCEL文件的步骤。进入广联达GBQ软件,点击菜单栏的“报表”,通过“设计”功能可对表格进行设计。可使用新建空报表功能,也可复制并参照现有的报表进行修改。可形成RPTS格式的报表模板,一次设计后可重复导入使用。设计报表需要的提取数据内容参考上节。

3.3 数据库工具的选用、使用

几乎所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配备了一个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DBC)驱动程序,使各个数据库之间得以互相集成。因此也不必担心采用某一种数据库工具后无法根据未来的需求进行技术转移、更新、升级。

笔者采用了Microsoft Access作为数据库工具,其作为Office套件之一,界面和操作基本操作均类似于Excel,不论是使用还是配置难度都相对友好,价格低廉。

通过软件的导入功能导入EXCEL表格数据或者读取XML形成表格数据,之后按设计的数据结构,通过主键-外键连接建立相应关系,可通过建立索引优化性能。

3.4 数据的汇总、查询、验证

通过已建立关系的数据进行字段设计和字段计算。将原本零散的孤立数据汇总还原成工程量清单及其价格。将其与原本GBQ文件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近乎一致。GBQ软件所示和本次Access查询汇总的对应单位工程的总价基本是一致的,总价数千万元,累计相差不到百元,差率约0.000 29%。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计算顺序及小数点保留问题,但不影响仅用于查询分析的功能,如有精度要求可后期修正。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提取需要的数据。能汇总全部的信息,也就能通过不同的字段汇总需要的信息。例如可根据项目特征抓取、计算得到栏杆、混凝土C30、楼梯等清单的相应属性信息,也可按清单五级十二位的规则进行分类计算汇总,进一步可自行设置关键词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可通过操作工料机表的方式进行时间差异的调整,对局部构件(如桩基、幕墙)的增删改可对做法、地区差异进行调整。自由度和速度均大大优于广联达GBQ软件。

3.5 使用数据库进行多项目的联合查询、分析

使用数据库软件的价值不在于仅查询、分析单个项目,在于同时迅速查询、分析多个项目。

从占用空间的角度上说。笔者测试的项目GBQ文件占用空间为40 MB,而录入Access后占用空间不到2 MB。单个Access的存储上限为2 GB,理论上一个单机版的Access可存放1 000个这样的较大项目。如果有更多需求,可转移到服务器或云服务,使用更高级的数据库软件进行管理。

从成本的角度上说,动辄数千、上万元的专业造价软件成本高昂,作为Office套件之一的Access仅需数百元,更有免费开源的MySQL可使用。笔者与软件公司沟通后得知,软件公司新推出的各种数字成本平台,并不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供业务指导,同时数据也不能导出和定制分析需求,只能按提供的固定模板分析,即花大价钱买了一个并不会用也不好用的东西回去慢慢探索,因此笔者认为,软件公司提供的产品如果不能提高效率,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

从相应速度的角度上说,笔者的个人数据库内有近百个项目。使用SQL语句抓取数据时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3 s。使用广联达GBQ软件时,仅仅是打开一个40 MB的工程就要等待许久,有时候还会崩溃,更别提还要汇总计算了。同时查看、调整多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如采取填表方式,那就只是一些“死数据”,无法灵活调整。试想,如果在一次会议中,建设单位想知道近五年来本地区小学的造价情况,并以这些数据为参考分析,调整局部做法差异、调整时间、规模、标准及地区差异,同时即时提出一些要求如不考虑某学校等,以此测算一个拟建小学的造价。如能在更短时间给出相对精确的数字(最好是能在会议上立刻展示),实现更多的需求,则能够体现造价咨询方的价值。现阶段,解决此类问题往往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但笔者认为,个体能做的项目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有限,不能盲目相信经验,一切应以数据说话,因此拥有一个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3.6 总结和展望

此简易数据库实现了多项目造价基础数据资料的存储、共享、查询功能。节约了基础数据录入的时间,掌握了基础但核心的数据本身,摆脱了各种造价专业软件功能上的限制,实现了基本的数据集中管理,使工作成果从数据孤岛向造价数据中心转变。从自己寻找、操作数据的方式变成了向计算机提问,使计算机有从工具升级为第二大脑的趋势。今后可在此原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丰富细化需求,逐步调整并完善,直至数据平台功能的完整实现。通过这种开发方式,可降低开发风险,并最终实现数据库的快速开发。根据需求建立一个具有基础数据资料存储、共享、查询及分析等功能的综合平台。同时对于图纸、批复、来往文书及施工文档等资料,同样要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通过搭建、上传至静态文件服务器,同样也是通过关键词组关联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

使用Access,在设计视图中拖拽,可得到类似于表格计算方式的计算结果,并可在SQL视图中同步生成SQL语句。这让各类需求迅速复用和平台转移成为了可能。一次设计,重复使用。

由于视野、精力、能力所限,这些基础数据的质量并不好,数量也不足,现行规范体系也有一些缺陷,不能满足更多的增值服务需求。数据库能实现多少功能很大程度依赖于基础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从结果上来说,目前笔者的个人数据库只是使项目信息从分散的小孤岛变为了另一个稍大的孤岛。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全部门、全公司、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一并努力。

不过,采用什么标准、规范是业务问题而非技术问题,现阶段采用什么标准、规范并不是特别重要。应迅速建立数字造价模型,理清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造价工作思路,优化数据结构和工作流程,而非仅应对具体规则。规则是多变的,而原则与思路不会常变,可由此突破信息化的瓶颈,进入造价工作的新阶段。

4 结 语

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中小企业和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到工程造价行业的改革中去。可从现有工作出发,将造价成果数字化、信息化,从建设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开始,迅速提升数据汇总、分析的工作效率。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寻找属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使之与业务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工作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再与各行业、各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赋能带来的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发展。

应充分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生产力工具,推动生产关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标准、组织结构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迈向时代发展的新台阶。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数据库软件
禅宗软件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软件对对碰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
数据库
财经(2016年6期)2016-02-24 07:41:51
工程造价之旅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精品(2015年9期)2015-01-23 01:36:01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