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2-12-15 07:26叶观保陈学桥陈观浩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叶枯病病害病情

叶观保 陈学桥 陈观浩

(1.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化州 525100;2.化州市农业科技促进会 广东化州 525100)

水稻白叶枯病是亚洲各个稻区普遍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是我国水稻的三大传统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之一,流行范围广,其发生流行一般造成水稻减收 10%~30%, 严重的达 50%, 甚至90%以上[1-3]。 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种植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导致抗性衰退。 同时,机械化收获后稻草还田促进病原积累,粗放灌溉、台风暴雨致使晚稻淹水和叶片受损,有利于病原侵染,导致该病在浙江东南沿海和广东、海南等华南稻区有明显上升流行的趋势,局部区域大暴发,对水稻高产稳产构成较大威胁[4-7]。 为有效地控制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 笔者根据化州市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规律, 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生产[8-13],提出了水稻白叶枯病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以期为有效防控水稻白叶枯病提供技术支持。

1 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程以化州市典型双季稻为基础,提出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情监测及主要防治技术。 适用于化州市及周边地区水稻白叶枯病的监测及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所有现行部分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侵染水稻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 孕穗期、 齐穗期受害最重, 主要为害水稻叶片, 严重时也可侵害叶鞘。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常见的有叶缘(枯)型、 急性型、 凋萎型(又称枯心型)、黄化型、中脉型等。

3.2 发病率

调查发病叶片或株数占调查样本总数的比例,是可数性状的度量标志(有病或无病)。

3.3 病情指数(严重度)

指水稻群体水平上病害发生的实际程度, 反映了病害发生的真实状态, 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 病情指数是个相对值,换算成不同病情指数后就可以对不同的发病程度进行比较。

3.4 经济阈值

即防治指标, 是病虫草鼠螺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病情)增加到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而必须防治的种群密度(病情)临界值。

3.5 系统调查

为掌握一个地区病害数量或严重度的动态变化而持续进行的调查。

3.6 大田普查

为了解一个地区病情发生趋势而有计划进行的全面调查。

3.7 中心病丛

田间出现零星的单丛病丛。

3.8 防治适期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安全、 经济、 有效的最佳时期,一般在发病始期(田间出现零星病丛)或水稻伤口感染期防治。

4 绿色防控原则和防治目标

4.1 防控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绿色防控方针,依据水稻白叶枯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生流行规律,因地制宜,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 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科学合理处理种子、培育无病壮秧、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灌水和施肥、清洁田园等一系列强化病害预防管理措施, 提高水稻本身抗病虫和抗逆能力, 抓住发病初期关键环节, 及时做好施药预防保护,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

4.2 防治目标

水稻白叶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2~3 或病叶率4%以下。

5 病情监测调查

5.1 始病期调查(中心病丛调查)

调查时间: 从水稻孕穗期或根据气候指标预测中心病丛出现日后开始,每7~10 d 调查1 次,直到发现中心病丛。

调查方法:在水稻孕穗期,选择禾苗长势好、中、差3 种类型田各1 块,用“目测法”进行调查,掌握中心病丛出现日期及初始发病严重度。 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丛,应扩大调查田块。

5.2 病情系统调查

调查时间:出现中心病丛后,每5~7 d 调查1 次。

调查方法:每田固定3 个点,每点固定5 丛(其中1 丛选在中心病株上,四周再定4 丛),每株调查上部3 张叶片,记载病叶数、级数(0~4 级),计算发病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 通过调查始病期确定防治适期,调查病情指标确定防治对象田(简称“两查两定”技术)。

5.3 大田普查

调查时间: 分别在水稻齐穗期、 黄熟期各调查1 次。

调查方法: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选择调查田,每种类型田调查数量不少于2 块。每田一般要求5 点取样, 对于全田普遍发病的每点随机调查50 张叶片,发病较轻要求调查的叶片数量要多些。

5.4 病情指数推算法参考公式

如果人力有限、时间紧,可通过调查发病率(病叶率),推算病情指数,其推算法参考公式[13]如下。

式中,y为病情指数,x为发病率(病叶率)。

6 预报方法

6.1 始病期预测

把当地最容易感病的水稻品种作为定点调查的地块,同时创造利于发病的条件(如多施氮肥或长期深灌水),诱导水稻发病,依据定点调查田块的发病情况预测当地一般大田病害的发生情况。

6.2 回归模型法

利用水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或发生期)的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回归预测模型[8]。

式中,为流行程度(或发生期);b0常数项;xi为预报因子(气温、降雨、相对湿度、田间菌量等);bi为偏回归系数。

6.3 综合预测

根据上一季水稻病原基数(菌量),以及当季抗病寄主比例、气象预报、病害流行规律、病害流行的历史资料和栽培条件及寄主生育期状况等, 对当季水稻的发病趋势做出中、长期预报,并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期,再做出发病趋势的短期预报。

7 绿色防控技术

7.1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

建立水稻病虫害长期定点监测点, 加强田间病情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发生动态、为害特点及气候变化,特别是雨季的台风暴雨情况,分析研判水稻淹水和稻叶受伤及病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发布预报。 系统整理分析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实况、 气象资料等, 利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对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筛选预报关键因子,建立病害发生程度(发生量)、发生期预测模型,依据预测模型进行定量预测,及时发出预报,搞好“两查两定”,指导病害绿色防控。

7.2 推广抗(耐)病良种

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控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要大力推广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高产、 优质、 抗病品种,及时淘汰感病品种,并定期更新品种,避免单一品种的长期种植,导致品种抗性的退化和丧失,引发病害的发生流行。

7.3 种子消毒和培育壮秧

播种前晒种1 d,利用阳光紫外线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并可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 提高发芽势。浸种时用85%二氯异氰尿酸(强氯精)500 倍液浸种消毒。 秧田应选择地势较高而开阔、排灌方便、远离病田的田块。 同时,要清洁田园,稻草不直接还田,避免用病草催芽、捆秧、堵水口等。 对秧田实施科学施肥,浅水勤灌,严防深水淹苗。 将防治关口前移,注重秧田施药保护,防止带病进入大田,为病害防控争得主动。

7.4 科学肥水管理

通过合理用肥和科学排灌, 协调稻株的生长发育,这不仅是高产栽培,也是防病的需要。 施肥的原则是控氮、稳磷、增钾,多施农家有机肥,实施水稻“三控”施肥技术,防止稻苗前期猛发嫩绿、后期贪青迟熟。 在田水管理方面,要做到浅水插(抛)秧、寸水缓苗、浅水分蘖,适时适度晒田,严防串灌、漫灌和深灌,特别注意在台风暴雨后及时排除稻田积水,以免病菌蔓延。

7.5 适期药剂防治

选用对口高效、 环境友好型的药剂是水稻白叶枯病应急防控的关键措施。 加强田间病情监测,一旦发现中心病丛后,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严控病情的扩大蔓延。 水稻白叶枯病流行区或常发区,特别是低洼水浸的田块,是防治的重点。 水稻孕穗至破口期是水稻易感病的生育期, 也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关键时期。 对防治重点田,在易感病时期、台风暴雨过后的伤口期或初病期及时施药1 次, 隔7~10 d 再施药1 次。 每亩可选用20%噻唑锌SC 100~125 mL或20%噻菌铜SC 100~130 mL 或50%氯溴异氰尿酸SP 50~80 g 兑水 50 kg 喷雾防治。 同时,做好农药品种的轮换使用。

猜你喜欢
叶枯病病害病情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条纹叶枯病香粳品种‘沪香粳106’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