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022-12-15 07:25张宝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灌南县葡萄栽培

张宝玉

(江苏省灌南县园艺技术指导站 江苏灌南 222500)

灌南县位于江苏省北部海滨城市——连云港市的南翼,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 县域总面积1 030 km2,耕地面积88.17 万亩,下辖11 个镇,总人口80 万人。灌南县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虽然葡萄栽培历史比较长,但以前都是以庭院零星栽培为主,栽培品种以抗病性强的巨峰为主,2011 年以后才开始逐渐进行规模化生产, 种植人员主要是在苏南葡萄园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 由于积累了先进的葡萄种植管理经验, 所以新建的葡萄园基本采取设施栽培模式及标准化管理方式,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品种使用夏黑、阳光玫瑰等新优品种,生产的葡萄产量高、品质好,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使灌南县葡萄种植逐渐由传统的露地栽培向设施栽培转变, 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产业的加速发展。

1 灌南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灌南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寻求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新道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通过多种途径调研和论证, 把发展设施葡萄作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几年来,政府紧紧围绕设施葡萄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了一批葡萄新型经营主体, 并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示范和推广了一批适合本地生产的葡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灌南县葡萄产业升级,逐渐做响了“灌南葡萄”在省内的知名度。葡萄种植管理方面, 目前全县已建设了多个规模化葡萄生产基地,引进夏黑、阳光玫瑰等优势品种,采用钢架大棚促成栽培、避雨栽培等栽培模式,基地初步建立了标准化栽培管理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做好农业“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对葡萄种植户予以培训指导。 目前全县葡萄栽培面积有2 万余亩, 设施葡萄面积已有1 万余亩[1],设施葡萄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灌南县葡萄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连续多年成功承办“中山杯”葡萄评比活动,连续多年在省葡萄评比中获得了特等奖和金奖,2017-2018 年连续2 年获全国优质鲜食葡萄评比金奖;“阳光玫瑰”葡萄荣获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优质果品大赛金奖;2018 年成立葡萄产业联盟;2019 年成功举办首届江苏灌南葡萄文化节, 制订 “葡萄大棚避雨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连云港市地方标准、“阳光玫瑰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地方标准、“葡萄避雨菇渣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江苏省地方标准、“夏黑葡萄双膜促早栽培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地方标准,“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 年“葡萄新品种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 获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1.1 葡萄基地分布与主栽品种

1.1.1 基地分布 目前,灌南县已在张店、田楼、李集、新安、百禄、新集等镇建立葡萄生产基地20 余个。县政府根据不同区域自然禀赋、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地围绕“一园、四带”总体规划,在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葡萄高标准试验示范园400 亩,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立新安镇新东村、渔场村、田楼镇田楼村、新集镇周庄村、张店镇张店居委会5 个高效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种植示范,带动全县葡萄产业发展。 目前形成了葡萄高标准试验示范园和新港大道一带、 临港产业大道一带、李大线一带、兴张路一带的“一园四带”葡萄种植区域,种植区域在全县范围内相对集中[2](附图)。

附图 灌南县葡萄产业分布

1.1.2 主栽品种 灌南县目前主要栽培的葡萄品种有10 个,分别是夏黑、早夏香、阳光玫瑰、醉金香、红巴拉多、妮娜女皇、白罗莎里奥、蓝宝石、魏可、巨峰等,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全覆盖,错峰上市,效益显著。 其中阳光玫瑰和夏黑葡萄为主要栽培品种,“阳光玫瑰”栽培面积9 000 亩,“夏黑”栽培面积6 000 亩。

1.2 主要栽培模式与技术推广情况

1.2.1 主要栽培模式 当前灌南县葡萄栽培模式主要有大棚单膜促成栽培、大棚双膜促成栽培、大棚三膜促成栽培、避雨栽培、露地栽培等,重点推广早熟品种先避雨后促成栽培模式及中晚熟品种避雨栽培模式。 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2 万余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1 万亩, 老基地露地栽培模式正逐渐改建成大棚避雨栽培。

1.2.2 主要推广技术 新技术目前主要推广避雨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果实套袋技术、反光膜运用技术、“一”字形整形技术、“H”形整形技术、秋季有机肥与生物菌复合施肥技术、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大营养钵集中育苗秋季定植技术、利用菌渣作为基质栽培技术等。 特别是利用菌渣作为基质栽培技术, 是灌南县农业农村局最新研究的土壤改良减肥技术,每亩用量8~10 t,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使葡萄生长营养均衡,品质得以提升。

1.3 标准化管理概况

为了更好地实现设施葡萄标准化管理, 灌南县农业农村局与南京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聘请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为技术顾问, 在农业园区及张店镇建立设施葡萄标准化示范园, 园区全面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制订了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在标准园设立农产品准出制度,建立农资投入档案与质量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通过示范园的示范带动, 引导县内原有的葡萄老基地改进生产设施,搭建避雨棚,安装滴灌设施,应用水肥一体化,使老基地改造升级,农业园区基地已经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向智能化发展。 目前全县已建成园艺作物标准园5 个、江苏现代农业(葡萄)科技综合示范基地1 个。

1.4 生产效益

灌南县葡萄面积2 万余亩,总产量3 万t,总产值达到4 亿元。 葡萄亩产量控制在1 300~2 000 kg之间,亩产值在2.0 万元以上,其中大棚夏黑葡萄平均亩产1 500 kg,亩均产值在2.5 万元以上,利润达到1.3 万元,是露地栽培效益的4 倍;阳光玫瑰葡萄平均亩产1 700 kg,亩均产值在4.0 万元以上。 全县葡萄产业共带动5 000 余人就业,从业人员年均收入在1.8 万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 灌南县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前期资金投入大,产业化发展受限

当前灌南县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一半,但是葡萄栽培设施设备与产业化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据调查了解,葡萄钢架大棚每亩投资在3 万元以上,建设前期一次性投入太大,一般农户承担不起,打消了农户进行设施种植的念头, 制约了设施化发展。 种植者科技素质相对较低,使得葡萄标准化程度偏低,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规模以上种植企业少,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葡萄产品深加工能力低。

2.2 盲目追求产量,忽略品质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灌南县葡萄产业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在省内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但是种植户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标准化程度参差不齐, 盲目追求产量,从而导致葡萄口感较差、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全县葡萄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

2.3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偏低

葡萄产业是灌南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数量及专业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缺乏先进的栽培管理经验,加之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制约了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葡萄种植户及葡萄园务工农民存在文化水平较低、 年龄较大、对新技术接纳能力差等因素,影响了葡萄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全县范围内的应用。

2.4 缺乏长远战略思维,品牌意识薄弱

近年来,灌南县积极组织葡萄种植企业、基地、大户等经营主体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品牌,全县葡萄产品拥有绿色品牌6 个,注册源硕、罗鼓、源旭等多个葡萄商标, 但这都是在政府的极力推动下产生的结果。 葡萄种植户普遍品牌观念薄弱,目前全县还没有像张家港 “神园” 葡萄这样全国知名的品牌。 走访调查发现,灌南县葡萄种植多以个体种植户为主,规模小、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重心多是产品而非品牌,缺乏打造品牌的意识,有些主体即使注册商标,但没有积极去宣传推介,未能有效的开展品牌经营,产品也是随意投入批发市场。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政府应加强引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以实现灌南葡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一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农业项目资金用于扶持葡萄产业的发展,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农户改善设施条件。 二是要推进葡萄产业招商引资,创造有利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三是要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果农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企农联结,企业拥有资金、技术,农民拥有土地、劳动力,两相联结最终实现共同受益;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生产技术的及时更新。 五是要发展葡萄贮藏保鲜、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做大做强葡萄产业, 必须借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打造,其关键是需要有一套安全、规范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 所以政府应制订各类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对涉及产地、投入品、品种、栽培、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各环节均有标准参照,并在葡萄企业、农户、经销大户等处推广应用,使其遵照执行。 在日常管理中,引导经营主体严格遵循标准化生产流程,从园地选择规划、建园、避雨棚搭建、滴灌安装到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整个过程严格把关,做到规范生产。 按照标准生产出来的葡萄产品质量、规格、色泽和安全性才能整齐统一、保质保量。

3.3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

加强技术培训, 对乡镇技术人员在农闲时进行中长期培训,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用技能训练,以期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学会思考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所做的技术处理有预见性;对种植户不定期举办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并进行实地培训,增强操作技能,培养一批技术骨干。 加强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运用农科教协调、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新途径,以示范基地为重点,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集成、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带动全县中低档葡萄园向标准园转变。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明确组织管理方式、工作推进步骤、推广服务内容、 人员培训模式、 示范推广规模等具体建设内容,形成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推动农技推广工作长足发展,促进葡萄产业长期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

3.4 加强品牌宣传与建设

转变经营观念,由注重数量发展转向质量发展,质量是企业的基石, 葡萄生产过程中实行标准化生产, 把实施品牌战略与发展绿色、 有机产品紧密结合, 以优质产品作为品牌发展的基础。 加大品牌宣传,通过举办葡萄节、采摘节等活动,宣传产品与品牌文化;充分利用各种农业活动,如农展会、农博会、农洽会等,扩大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在葡萄生产重点乡镇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提供优质服务[3]。

政府应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农产品区域品牌具有主体分散、外部性影响大、产品质量不易辨别、建设时间长等特点[4]。 就农户个体而言,其农产品总产量较低、规模较小,没有能力花较大的成本来打造品牌。 鉴于此,政府应作为主体引导企业参与,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通过调动葡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企业的积极性,在葡萄生产和管理方面统一标准,全面提高产品品质,共同打造区域葡萄品牌,使当地种植户普遍受益。

4 小结

葡萄是高效经济作物, 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在我国水果中具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水果消费市场不可或缺的大宗水果。 通过分析本地葡萄发展情况,对灌南县葡萄产业的规划布局、品种结构、栽培技术与模式、标准化管理、生产效益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发现灌南县葡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集中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产业化发展受限;盲目追求产量,忽略品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偏低, 影响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缺乏长远战略思维,品牌意识薄弱。 这些问题制约了灌南县葡萄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通过全面分析与深入思考, 提出了灌南县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品牌宣传与建设,以期促进当地葡萄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

猜你喜欢
灌南县葡萄栽培
灌南县依托“智慧平台”做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当葡萄成熟时
灌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自然栽培的味道
江苏省灌南县“两相和·汤沟酒”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品
她赢得了灿烂的笑容:记灌南县关工委副主任袁幼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