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钊,孟宪凯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珠海 519000)
股骨粗隆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逐年增多,其发生率在相关的调查数据中显示,约占髋部骨折的50%,多发于老年人群,由此患有此类骨折疾病多为具有基础疾病者[1]。因此,无论何种下治疗,并发症都是治疗安全需要规避的重点问题。保守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以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2]。其中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3]。研究指出[4],在存在一定的血管损伤、血液流动速度变慢等相关问题,均是可能诱发DVT形成的要素。由此如果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不能早期的进行负重行走、康复锻炼等,则极易的发生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由此,手术方案的选择,主要是以帮助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改善预后的最佳方式。而本院自开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后,针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纳入标准[5]: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指征;术前无基础疾病货已经得到严格控制。排除标准[6]:拒绝手术;病理性、开放性、陈旧性以及其他部位骨折;手术风险较大;自身凝血功能异常;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明显感染;受伤前已无法正常生活或生活不能自理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并在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下开展,将在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以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诊断并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患者总计32例将其纳入研究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55.0-90.0岁,平均(72.63±3.42)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按AO分型,A2型14例,A3型18例。并选取既往收治以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为对照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55.0-89.0岁,平均(71.82±3.55)岁,左侧19例,右侧13例,按AO分型,A2型13例,A3型19例。对照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大粗隆上3cm左右向近端延伸纵型切口,长约5cm,依次切开,开口器将大粗隆顶点外侧端骨皮质钻开,C臂透视下引导,沿导针插入主钉,透视下将瞄准器手柄与髓内钉连接段与股骨颈平行纵轴。大粗隆下2cm纵型切口,钻入一枚导针,测深后用11mm空心钻将股骨外侧骨皮质钻开,将螺旋刀片尾端螺帽拧紧使其锁定。对照组:取患侧大腿近端外侧的位置,开展以纵型切口,其长期约12cm左右,为获得手术效果,需要对患处进行逐层切开,并沿股外侧肌后侧间隙做钝性分离至股骨近端,以保障可以牵引下复位骨折端。并将克氏针以达到临时固定的结果,锁定钢板贴附于股骨外侧的位置,为了保障获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将其保障,上段与大粗隆处对齐,安装克氏针导引套,为了获得准确的定位,需要C臂透视下进行,提示螺钉位置满意后,拧入固定。两组均再次透视,明确骨折复位,将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伤口。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评价手术效果,并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围手术期指标主要包括了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7d疼痛感、术后首次下地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效果以Harris评分作为判定的标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7]。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满意率判断以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 0.84,分值0-100分,其中0-40分非常不满意,41-59分不满意,60-69分基本满意,70-89分满意,90-100分非常满意。后三项纳入总满意[8]。
采用SPSS 22进行分析。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齐)或t'检验(方差不齐),呈非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或多组独立样本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计数%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术后7d疼痛感、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术中输血量(mL)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研究组32127.18±9.51-60.67±5.435.84±0.69对照组32169.62±13.25146.88±14.7173.37±8.0712.86±1.84 t-14.7200.0007.38622.090 P-<0.05<0.05<0.05<0.05续表1组别例数术后7d疼痛感(分)术后首次下地负重行走时间(d)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研究组323.14±1.472.67±0.4315.34±2.697364.14±857.47对照组325.83±1.667.37±1.0720.14±4.849371.83±1421.66 t-6.86323.0564.9046.841 P-<0.05<0.05<0.05<0.05
经治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n(%)]
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而对于手术的满意率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更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比较[n(%)]
我国为人口大国,亦面临着年龄比率变化,逐步的步入老龄社会。并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的进步,骨折率也随之增加[9]。髋部骨折后2年内死亡率仍可高达26%-29%,如在受到骨折的损伤后,不能获得较为及时且符合身体情况下的相关治疗方案,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骨折延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情况下,是将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针对于基础疾病较多的中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获得缩短生存时间的。股骨粗隆下骨折,在目前而言,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亦常发于老年人群中[10]。考虑位置血运丰富,而在中老年时间段,其骨质疏松程度也较为严重,由此决定了较其它部位更容易发生骨折,且即便保守治疗下,使骨折复位,复位后的位置仍不易维持[11]。伤后出现的相关症状明显,主要的就包含了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而上述症状的出现,均是导致患者伤后出现的患肢活动受限,从而不能站立行走的主要因素[12-13]。内固定系统是目前普遍采用一种治疗方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优势,在于减少了一些操作的流程,例如常规手术下,则需要预先钻孔,因此可能导致患者的股骨头颈处的骨量出现了一定分量的丢失,并且使用增强螺旋刀片对于股骨近端的把持力和铆合力[14]。本研究中,研究组术中出血与术中输血量更少,手术、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 ,而术后7d疼痛感、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而对于手术的满意率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更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考虑到目前手术开展的相关技术尚不成熟,由此本研究所开展的手术时间普遍在1小时左右,因此仍存在继续缩短的空间[15]。对于术后的恢复功能开展相关的锻炼干预措施是尤为重要的,对于此类患者开展相关的延续性指导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缺失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开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较为显著的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的疼痛与患者手术经济负担,提升治疗的疗效,并显著的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提升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满意度,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并作为针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