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2022-12-15 07:50刘明成崔桂静
中国德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课程

■ 刘明成 崔桂静 王 雪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德育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通过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德育课程散点化、同质化的问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而且,对德育课程进行校本探索,还有助于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德育目标落地,打破 “千校一面”的局面。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确立了“润品育能,筑基未来”这一核心办学理念,建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

一、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则

遵循贯通性、导向性、主体性、选择性四项课程建设原则,学校建构了一套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贯通性依托九年一贯德育发展目标,学校构建出横向延伸、纵向贯通的德育课程体系。

导向性课程指引学生发展,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提供方向,成为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导向牌。

主体性课程建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选择性课程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课程,也有学生可以依据兴趣自主选择的拓展性课程,更有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研究性课程,从而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需求。

(二)课程育人目标

基于学校“润养会思想的卓越行动者”的总体育人目标,学校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维度进一步细化,确定了学校 “一标四维十二品”的德育课程目标。“一标四维十二品”基于学生年龄差别,遵循学生成长和育人规律,循序渐进,有序展开。具体见表1。

表1 德育课程“一标四维十二品”目标

(三)课程主要内容

依据《中小学德育指南》,学校逐步推进德育课程内容整合工作,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大系列内容,见表2。

表2 德育课程五大系列内容

德育课程体系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如,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红色教育,在小学低段,主要是认识国旗、国徽,注重直观感受;小学中段是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小学高段是听红色报告,参观革命纪念馆,注重实践体验;初中阶段开发红色教育研究性课程,阅读红色书籍,查阅相关资料,注重合作探究,深入理解革命传统文化。

二、课程实施的路径

(一)基础教育课程

1.在学科实践中落实德育点

学科实践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分享合作、实践体验进行学科实践活动。第一步,确立目标。教师教研,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制订方案。教师教研,结合学习内容、德育点设计活动方案,学生了解方案,明确任务。第三步,课堂学习。教师讲授知识方法,学生习得知识方法,产生情感共鸣。第四步,课外实践。学生运用适当方法解决问题,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进行指导提升。第五步,成果展示。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教师指导评价,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德育目标。

如语文组教师依据课标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并实施了“追寻安贞之美”学科实践活动。首先,围绕单元学习重点任务,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寻找、发现、记录学校所在安贞社区的美;然后,用课本中学到的方法去表达美;最后,在学校和社区展示美。该学科实践课程抓住了语言这个核心要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基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实现了课程整合,厚植了家国情怀。

2.在结构化教学中落实学科德育点

所谓结构化教学,即在单元教学中落实德育点。在单元教学中,挖掘育人要素,优化教学设计,以课标为指南,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为统领整合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结构化。结构化教学强调学习的关联性和深刻性,注重聚焦核心目标,围绕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情感共鸣。结构化教学可以采取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群文阅读教学、学习任务群教学、议题式教学等不同形式。

(二)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围绕五大系列内容主要通过实践体验、感悟内化来实施。如围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环保生活”宣传教育和知识竞赛、生态文明主题演讲、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家庭行动,让师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节水宣传海报制作、“我”为垃圾分类提建议、“我”为社区环境治理提建议等活动,拓宽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思维;通过开展光盘行动、争做垃圾分类小能手、科学种植、“生命之美”模型制作、校园卫生大扫除、学雷锋树新风和社区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养成生态文明行为。

(三)研究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以研究为核心。学校探索形成了内容完善、学段衔接、流程清晰的课程实施路径。相关学科教师进行集体教研,制定学习目标,确立学科德育点,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选择与确定主题、制订课题研究计划、查阅主题相关资料、分析文献、进行数据初步统计、形成研究报告。研究性课程打开了学生看教育、看世界的眼界。

以学校STIP研究性课程为例。该课程遵循“以人为本,综合创新”的宗旨,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一定的载体,紧紧抓住Situation(情境)、Theme(主题)、Integration(整合)和Practice(实践)四个要素,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初中各年级分梯度开展活动。课程内容设计分层递进,相互衔接。学生具体完成以下活动:第一,选定课题。学生迁移课内知识,联系课外知识,由此提出问题,或者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考产生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形成具体的课题,确定题目。第二,界定学科。学生根据所定题目,小组讨论确定本组课题会用到哪些学科知识,找到相应的学科老师接受辅导。第三,制订方案。研究课题成立后,每个小组认真讨论,共同拟订整个研究活动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后学生完善计划,最后按照计划实施。第四,亲身实践。学生准备好调查计划表,每一组按照计划表携带笔记本、相机等相关物品,有计划地外出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调查完成后小组进行总结,汇总调查结果,并交流讨论。第五,撰写论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撰写论文。在论文初步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成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最后完成本项目研究。

三、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以生活为导向,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要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就必须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教师应注重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采用讲故事、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情景剧、时事辩论等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把道理讲明、讲深、讲透、讲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遵守规则”时,教师首先用调查问卷来了解学情,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是对一些深层次问题,如规则与自由关系认识不清。教师发起一场小辩论,正反方围绕“规则保障自由/规则限制自由”展开辩论,据此训练学生辩证思考问题能力,使其深刻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二)以体验为重点,注重实践育人,丰盈学生内在成长的力量

没有学生切身体验,德育就无法走进学生内心。学校积极推进一体化综合实践育人,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积极体验,丰盈内在成长的力量。拿理想信念教育来说,我们开展了多项体验活动:一是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例如走进孔庙、国子监,体验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二是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例如观看天安门升旗,参观国家博物馆、抗战纪念馆等,通过现场体验,厚植爱国情怀。三是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开展关怀慰问老人、环保巡河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奉献的价值。四是开展游学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山东儒家文化之行、陕西历史文化之行,让学生在行走中体验历史理解人生。学生通过体验,在实践中浸润,在活动中成长,在思考中进步,在认知上升华。

(三)以融合为趋向,家校社一体,协同推进学生道德发展

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在育人过程中,必须坚持协同配合策略,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家庭、社会对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视和参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格局。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学校要协同家庭、社会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首先,学校要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机制,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教师协会,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其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开展家风主题活动,举行“好家长”评选,促进家风建设。最后,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学校应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平台,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实现道德发展。

(四)以发展为追求,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既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人格、习惯、兴趣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可塑性强,身心发育和道德判断能力尚不成熟,系好“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德育课程实施,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注重德育课程建设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既做到从时间上不断层,做好年段的衔接和贯通;又做到空间上不留白,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从而为学生发展奠定一生的坚实基础。德育课程要从不同维度指向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性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思想丰盈与净化,形成高尚的品质与过硬的素质。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