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我上小学时,有个同学叫张小胖,家在农村,经常带一种豆饼给小伙伴们分着吃。黑褐色的豆饼,吃起来香,咬起来非常坚硬,同学们用小手掰,有的甚至用砖头去敲,一人分一小块。没有分到的同学,就怀恨在心,从此不跟张小胖玩,以至于许多年过去了,彼此没有成为朋友。说起来让人捧腹,张小胖家在农村,乡下也没有什么好吃的,豆饼其实就是给猪作零食消磨的一种饲料。
“嘴上有毒”,这话听起来似乎耸人听闻。一份美食,给一个人吃,不给另一个人吃,那个没有吃到的人,记恨在心——你是疏忽他的存在,还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若干年前,工厂里午餐后,女人们聚集的地方,小徒弟请师父嗑瓜子,那个被小徒弟疏忽,没有分得瓜子的人,觉得很失颜面,从此耿耿于怀。
请客也有大忌。梁实秋说:“首先要考虑的是请什么人。主客当然早已内定,陪客的甄选却大费酌量……眼睛生在眉毛上边的宦场中人,吃不饱饿不死的教书匠,一身铜臭的大腹贾,小头锐面的浮华少年,若是聚在一张桌上吃饭,便有些像是鸡兔同笼,非常勉强。”因此主人很纠结,“殷勤了这位,怠慢了那位,想找一些大家都有兴趣的话题亦非易事”。
请一个人,不请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人,不被请的那个人知道了,一定会闷闷不乐,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从此那个没有被请的人,会渐渐走远,最后与自己形同路人。
吃有这么重要?吃真的很重要。
春秋时,郑国和宋国打仗,宋将华元战前大锅炖羊肉,一人一块,犒劳士兵,偏偏到了车夫羊斟这里没有了。羊斟没吃上肉,嘴上不说,心里却想不通。次日交兵,华元刚上车,羊斟一抖缰绳,直奔郑国大营。华元纳闷儿:“你小子这是往哪儿去?”羊斟说:“分羊肉你说了算,去哪儿我说了算。”径自投降去了。因为小小一块羊肉,得罪一个人,弓弩尚未拉开,战鼓尚未擂响,就已决定输赢胜负。
一个人坐那儿自顾自吃东西,对旁边的人不闻不问,显得很没有礼貌。所以,我上班,早晨未吃早餐,哪怕抽屉里有零食,宁可伤了自己的胃,也不好意思吃。
一个人吃多单调,弄不好会得罪人。嘴上怨恨一旦积成,不是三两天就能忘记的。
因此,老式街坊邻里之间,张家煮什么好吃的,往往会送给邻居李家一碗。在农村亦如此,这叫礼尚往来。因为香味四溢,李家有小儿嗷嗷待哺,隔着篱墙的誘惑,伤不起啊!赶紧盛上一碗,三步并作两步,送过去,彼此寒暄,互相客气。
我小时候,家中包蛋水饺,会惦记着,煮好,趁着袅袅热气四散未消,绕过缀满爬山虎的山墙,给隔壁邻居端一份。
办公室的零食关系:水果、话梅、瓜子……是除上下级、同事、男女、朋友关系之外的又一层人际关系。
吃的关系微而妙。分一份美食,给谁不给谁,或者,请谁不请谁,都有讲究,轮廓理清,不能怠慢和遗忘。否则,吃,事小;得罪人,事大。嘴上的伤害,是自尊心的伤害。有的人,快意说过的话,吃过嘴一抹,很快淡忘。谁还会把席上的话带出酒局,记住几小时?有的人,受到冷落,会把不悦默默藏在心里,记它一辈子。
【原载《文苑·经典美文》】
题图 / 请客艺术 / 唐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