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岛影 谌忠泽
2018年6月,时任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总经理杨国圣和公司经理肖鹏在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与YPFB公司总裁、副总裁会谈后合影
如果不是石匠要敲打石头,那一定是石油人,他们在敲打声中听石油的胎位;如果不是游牧民族,他们一定是石油部落,四海为家,他们不是骑在马背上,而是以大地为鞍,驰骋在石油的罗盘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便是夕阳随井架滑落,那也是一枚深埋的种子,在他乡月的浇灌下,一个晚上就能生长出又一个黎明。
——采访手记
江汉石油人与世界近了,近得你不敢相信,亚马逊河谷热带丛林尖利的原始凤梨针叶还没来得及抖落,武汉的樱花为你洒下了白里透红的“樱花雨”。在江汉的某个角落与刚刚归来的“海归派”朋友邂逅:“回来休假,过些天到厄瓜多尔!”听后你并不惊讶。这些年,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先后有数百人到海外参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亚马逊河、撒哈拉、幼发拉底河等国外一些油气区块,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一身蓝色牛仔工衣笔挺地穿在身上,工衣下摆整齐地扎入裤腰之内,腰带上时刻别着一部对讲机,白色安全帽下是一张被太阳晒得略黝黑的脸庞,浑身透着一股军人的气质。这幅玻利维亚项目部164队平台经理的工作照,出镜率很高,刚毅、帅气,如巍巍挺立的钻塔。
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是较早走出国门的专业化公司。2005年初,他们沿缅甸中央盆地西北部的若开山脉,走进了雨季和旱季的原始丛林,也走进了登革热、痢疾多发地。他们是第一家实现了施工越三季、区域跨三块、成果创三优的施工队伍,缅甸当地政府授予江汉缅甸项目部为“文明之师”,项目部经理肖鹏被授予“实皆省荣誉市民”称号。海外初秀,旗开得胜,把“处女作”做成了“成名作”,为日后国际合作公司走出国门叫响了“江汉品牌”。
2013年初,石油工程专业化重组后,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成为实体经营单位,新体制、新机制、新征程,一个全新的海外“梦之队”,却遭遇5年的全球石油寒冬期,且雪上加霜的三年新冠恣肆依然还在抗疫的路上。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占吗?
走出国门“天公不作美”啊!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走得出,更要进得去,立得起,扎得深,走得远,走得高!”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肖鹏对“进得去”感受颇深。这支有着玉门基因、大庆血脉、江汉骨骼的石油工程铁军,他们总是在转战、会战、出征的行进中踏上了“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新征程。从一国试水,到如今亚非拉三大洲7个国家的稳步推进,从几千万元的第一桶金到数亿元的产值收入,实现了从“单一”施工到“多元”赋能、从“一条龙”的技术服务到“1+N”的运行模式,以硬身立本、功身立业、铸身立市的企业价值观,实施优质推进、重点厚植、品牌赢市策略,不断划大海外优质石油工程市场拓展半径,如今18支钻井、修井、固控、压裂、测试队伍分布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阿根廷、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沙特等国家,形成亚非拉江汉海外石油工程遥相呼应的新格局。
2014年10月14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到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玻利维亚项目YPFB-40钻井队视察,出席了由江汉钻井队承钻的BBL-16D井开工仪式
亚马逊是一条原始和野性恣意疯长的河流,更是一个以勇士名字命名的河流。到了这里,如果缺了勇气、胆识,你就不配也不敢靠近这片亿万年由奔腾冲刷出的石油“新大陆”。
第一个到亚马逊探险的欧洲人是西班牙士兵奥雷利亚纳。据说他在报告与部落女勇士激战时把她们比作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于是给这条河取名亚马逊。亚马逊河长度约为6751公里,为世界第二长河,在南美洲北部。据估计,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动的水约有20%~25%在亚马逊河。
你在亚马逊河放一片树叶,
收获的是一条河流。
你在亚马逊河放一缕风,
收获的是整个丛林。
热带傍上雨林纠缠不清,
我的亚马逊啊!
你就是野性在流淌。
地上有亚马逊,地下也有亚马逊。地下流淌的是丰富的石油资源,那也是一条河。这里有全球数十支钻井的队伍,从亚马逊平原到亚马逊热带雨林无数油区,没有勇气,没有胆识怎能在这片石油的竞技场上亮剑?
亚马逊河穿过玻利维亚,是玻国的母亲河,沿河两岸油区众多。
2014年,石油的寒冬期席卷全球。油价暴跌几乎见到谷底,从一百美金一桶一路跌至二十多美元一桶,开采意味着亏损。全球产油国放缓生产甚至关井观望。
冬天来得让人始料未及。
2015年12月22日,队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这客人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
在刚刚参加完总统宣誓仪式后,就开启了他的石油之行。
上午10时,莫拉莱斯总统乘坐的专机徐徐地降落在了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平台经理郭超承钻的ITG—X3井场,出席该井的开工仪式,并登上钻台与施工人员交谈,观看中方员工司钻的操作演示,坐在司钻操作房进行钻井操作。“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总统两次在江汉承钻的井场出席开工仪式,这在玻利维亚是破天荒的。总统竖起拇指夸郭超,‘Guo,Good’!江汉施工队伍在玻利维亚留下的业绩引起了总统的极大关注。”玻利维亚项目经理袁祥成很有些自豪。郭超所在的SINOPEC164队是中石化进入该国的第一支钻井队,其中承钻的DRS—1003D井产气量为甲方预计产气量的两倍;DRS—1001井建井周期比计划提前20天,成为DORADO区块的模范井,这里还是当地大学生的参观、实习基地。玻利维亚项目是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海外的盈利大户,他们成功中标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3部钻机租赁项目。按照协议,在合同期内,租用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3部钻机,并提供包括钻机操作、维护保养、配件供应、施工组织在内的钻井施工服务,首次打破企业自带钻机服务业主的传统模式。一位在海外石油工程市场摸爬滚打近20年的专家表示:“听说过国内企业把钻井设备租给外国公司的,也听说过国内企业在海外租小型钻井设备的,但向业主出售钻机,并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我还是头一回听说。”
总统出行线路图是有方位的,总统的慰问更是一种风向标:石油是玻利维亚的命脉,石油工程也是总统工程,干得出色给什么样的礼遇都不过分。
带班队长欧阳奎把这一天写在了日记里:
今天总统要来现场参加我们的开工仪式,同时庆祝玻利维亚石油节,想到又可再一次见到总统,很是兴奋。一大早就起了床,把自己仔细收拾了一番,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迎接这位贵宾。上午,总统莫拉莱斯在国家石油公司总裁卡洛斯等人的陪同下抵达井场。在随从的簇拥下,莫拉莱斯满脸笑容地和群众挥手致意,并和我们最前排的现场员工亲切握手,并祝大家圣诞节快乐!高兴之余,他把自己脖子上的花环戴在了一位中方带班队长的脖子上,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们受宠若惊,他的亲民和蔼让我们极为感动。随后,他登上主席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是他第三次踏上YPFB的钻井队,每一次都有不同惊喜。会后,莫拉莱斯登上钻台,兴致勃勃步入司钻操作房,在我的操作演示和讲解过程中,他兴奋地坐在操作椅子上,并亲自缓慢地把钻头送入井口,现场顿时掌声雷鸣。操作完毕后,莫拉莱斯起身和我握手致意表示感谢,他还仔细询问我在玻国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对我们中方人员不远万里远离亲人到这个国家来工作和生活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慰问,并提前祝我们圣诞节快乐!他对身边的卡洛斯总裁交代,要求玻方员工多向中国员工学习,争取早日安全优质地完工,早日获得工业气流。随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支记号笔试探性地递给他,没想到他愉快地接受并极其认真地在我的安全帽上签下了他的名字。我不停地谢谢他,他说我们是朋友!这可是一个国家的元首啊!他亲切和蔼的亲民作风再一次令我无比动容,同时我也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更加神圣和重大,唯有认真工作来回报这位老朋友的信任和认可。
总统为什么到我们队里来?
为什么一年来了两次?为什么带头鼓掌,为什么进司钻操作房操作?为什么在带班队长安全帽上签名?信息量大得很呢,这份连梦里都没有的待遇既是对我们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同时也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看到了石油寒冬期“冬天里的一把火”。
那一夜,工区和生活区沸腾了:
今夜无眠,
今夜无眠,
当欢乐穿越时空,
激荡豪情无限。
心相连风雨并肩,
未来不再遥远,
当梦想挽起明天,
拥抱生活的灿烂。
神奇的厄瓜多尔。
究竟有多神奇?
赤道正好横贯这个国家的北部,所以人们称它为“赤道之国”。地球的“中心”在安第斯山脉中段的崇山峻岭间,有一座独具一格的纪念碑吸引着人们。在这座8米高的方柱形花岗岩碑上,镌刻着表示东、南、西、北的4个拉丁字母,一行清晰的碑文映入眼帘:“这里是地球的中心”。碑顶放一个大型地球仪,一条白线把地球仪分成相等的南、北两部分。这条白线就是赤道线。许多来访游客都喜欢脚跨白线拍照留念,表示自己到了赤道,站立在两个半球上。这里海拔高,西边海洋性气候的庇护,赤道过境居然热风中带来“海风轻轻吹”的湿润。
厄瓜多尔的云,是挑选出来的展品,即便掉下来也不伤人。
厄瓜多尔的阳光,是风吹来的,追赶着人,便成了影子。
厄瓜多尔,咋样?
你是问油区、井号,还是设备?
在厄瓜多尔干了十年机械师的郑勇被誉为《海外十年,做一带一路市场上的“螺丝钉”》,他的事迹上了《工人日报》。他们自有他们心中的风景。你可以点赞他们的意志,惊叹他们有极强的生命力,赞美他们因油而来不带走一棵草去的胸襟。他们总是把世界上的风景给屏蔽了,千万不要跟他们谈安第斯山上的雪、皮钦查火山斑斓的熔岩,他们一无所知。风景在他们眼里,或许是夕阳随着井架滑落,就像一枚深埋的种子,在他乡月的浇灌下,一个晚上就生长出又一个黎明。
“我们在海外工作的员工都有一个信念,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推动钻修井项目在海外市场开花结果,成为公司‘一带一路’海外项目上的螺丝钉。”郑勇说。
近日,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开始为海外“老”队伍、“老”员工开办故事专栏。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荣誉证书、一个个攻坚故事,让“身边的榜样”走进人们的视野。
厄瓜多尔项目部908队是海外一支极具代表性的队伍,“连续”一词贯穿这支队伍的“生命线”,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这个队连续15年为业主雷普索尔公司提供修井服务,连续5次续签合同,完成600余井次施工,日费率保持100%,不仅刷新了一项项施工纪录,而且经常受到业主、国工厄子公司、石油工程公司的表彰肯定,这支队伍在项目部的带领下艰苦创业15年,在当地树立起中国石化良好的品牌形象。
“908队已经取消了现场西语翻译配置”,项目部经理介绍说,海外施工用工按4比1比例配备,即一个中方人员得招4名当地员工。比如说,招来的现场翻译因钻修井专业性太强,沟通起来就有些困难。
“钻杆没到目的层!”
什么叫目的层?翻译出来成了“钻杆断了”,如果按照“断了”下达指令,那就是乱弹琴。
西班牙语是当地的通用语言,项目部组织中方人员学西语,师带徒,中方教外方的技术,外方教中方的语言。如今项目部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现场交流更便捷。
两道刺眼的车灯光柱照亮通往井场的丛林山道,一群袋鼠惊恐窜逃。车停了下来,车灯也熄了,等丛林里的小生灵先走,然后开灯才离开。这个小故事成了当地的一段佳话。“在国内,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空间,走了不要留下一地鸡毛。我们还给井场周围修隔音墙。毕竟发电机的噪音太大,我们习惯了,那是职业,当地人不习惯,那是生活。”在国际合作公司采访,他们不仅仅是海外石油工程的建设者,也是安全环保的守护者。
Sinopec907队员工在进行修井作业
908队是中国石化钻修井队伍在当地进行人力优化“瘦身”的先行军。随着连续安全生产500天、1000天、3000天……908队在安全管理上不断刷新纪录。
2019年6月,908队连续安全生产满10周年。
这天,业主雷普索尔公司特意在908队作业现场举行庆祝活动。雷普索尔全球钻修井执行总裁、雷普索尔厄瓜多尔分公司总经理出席活动,共同表彰了908队连续10年安全生产。
雷普索尔全球钻修井执行总裁埃尔南动情地讲道,不容易啊!连续10年安全生产,体现了中国石化海外队伍的专业性和“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自那时起,908队成为当地钻修井服务市场上知名度最高的修井服务队伍。
郑勇就站在庆祝活动的队列里。
为了这个“十年”,他放弃了回国倒休的机会。不敢走,不能走,不忍走。设备开足马力,万一“铁钻工”不运转了呢,万一司钻房“液压站”无压力了呢,万一“电磁阀”堵死不进气了呢,多少个万一停了呢,那一停多大的损失。日费制,按天计费,尤其处在石油的寒冬期啊!守着钻机心里才踏实。
2021年7月23日,《中国石化报》以《大洋彼岸“旗帜”飘扬》头条大篇幅报道908队。该队始终坚持“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原则,秉持着“以业主需求为导向,诚信对待每一位业主,认真完成每一次修井施工”的服务理念,坚决贯彻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业主的作业标准,不断提升队伍的管理水平,“深耕”厄瓜多尔钻修井市场15年,为中国石化与南美业主共建共荣履行一份责任。安全生产是海外发展的“根”。油气井不出油气了,出少了,出故障了,修井队就有了用武之地。有人把这职业叫“油气医生”,或“保健医生”。谁愿意油气井“生病”?不“生病”他们就没活干。职业里也有平衡生态,他们在盼与不盼中既兴奋,也无奈。他们是离油气最近的人。原油有时从井口里喷出来,他们就成了油雕,一身乌黑,眉毛在动,手上的活一刻不能停。他们习惯眨巴眼睛,过滤泪水里的原油,从耳朵里掏出钻声,从身体最敏感的部位挤出石油直至把灵魂挤出水来。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建筑地基比石油的井深?
李雍权把亚马逊的石油生活写进了诗里:
一座小岛是亚马逊给石油留出的空地热带雨林遮蔽了凉爽的风偶尔几只虎皮鹦鹉啼叫划过闷热的午际低洼的丛林中央一部红色的修井机巍然耸立江汉908队伍的旗帜迎风飞舞钻机的轰鸣,拨动雨林的心弦一年一年。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当初的青年也已添了白发却依然不改年少的情怀一如既往勇往直前一部修井机一个中国人几十个老外在亚马逊河深处丛林的小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十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区块第一成本节约考核第一打响了江汉工程品牌赢得了甲方的赞誉江汉工程人走到哪里都是铁打的汉子不惧风雨不惧酷暑只为了心中浓浓的责任奉献青春韶华,却始终不悔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小岛,是一座孤岛但也是栖息的港湾承载梦想,迎接美好明天,扬帆起航。
划着船去修井,在亚马逊河的孤岛上,那小岛就是甲板,那修井机就是迎风的帆。
撒哈拉,流火的沙漠。
茂盛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得人睁不开眼。蓦然发现路边稀疏的箭叶像淬过火似的,从阳光里捞出一把把弯弯的镰刀,阳光被成片成片地收割,一个收割阳光的地方,阳光丰收了;走进这片阳光的晒场,黝黑是最丰沛的化妆品。
建设(化名)说,撒哈拉的阳光真毒,把你晒黑,把你晒伤,把你晒脱一层皮。从阿根廷项目部到了阿尔及利亚,同一个纬度,同一个赤道,阿尔及利亚的哈西区块没有植被。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橄榄树”——三毛就是那棵长在撒哈拉广阔沙漠的橄榄树,不过随着三毛的离去和《橄榄树》幽怨曲调的渐行渐远,真正挺立在撒哈拉的就是井架和它的主人。
“有件事讲出来有点丢人!”他沉默半刻,对我说:故事可以写,但不要用真名。
2015年元旦,国内某地正在举办一场没有新郎的特殊婚礼。司仪抱歉地向来宾宣布: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此时此刻,我们的新郎正在万里之遥的某国与该国石油公司商务代表洽谈工程项目合同续签事宜。我们的新郎是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某国项目部经理,回国前临时取消回国计划。新郎委托我给大家鞠躬赔罪。礼毕后,司仪将新郎录制的一段视频投放在婚庆台的墙上。新郎衣着深色的西装婚礼服,左胸前插一朵色艳如火的朱顶红。视频定格了,新郎的影像放大了,新娘靠近视频,新娘和新郎“站”在了一起。新郎在视频里鞠躬,新娘也对着新郎鞠躬,这是“夫妻对拜”啊!
现在呢,还好!每每立在井架旁,就仿佛身边有一棵橄榄树。人回不去,声音可以“回家”,另一半也有她的橄榄树啊!
位于非洲西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南部则是撒哈拉沙漠。这里条件恶劣,人口稀少,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在这片宛若被众神抛弃的土地上,却活跃着这么一群热血男儿。他们勇斗酷暑、不惧风沙,在漫天的黄沙中挥洒激情和汗水。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阿尔及利亚项目SINOPEC234机组“沙漠热血”青年突击队,这支8人队伍成立于2017年9月,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学本科学历,他们常年征战在撒哈拉沙漠,在异域荒漠展示江汉海外青年的青春风采。
撒哈拉沙漠通常只有两个季节:风沙季和非风沙季。在这里生存,首先要适应的就是沙尘暴。这里的沙尘暴一刮就是半年,有时看着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狂风大作,铺天盖地,打得人睁不开眼。“如果吃饭的时候来一阵风,那可就惨了,饭菜里满是沙子,吃不成。”说起撒哈拉沙漠的沙子,机组平台经理邓健一脸苦笑,突击队员王兵更是不堪回首。沙尘暴以每秒十多米的速度移动,这速度比世界百米短跑冠军的速度还快。30米外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有时一天能来五六次。2019年3月,机组搬迁至WDZ701井施工,一到新井场,大伙都傻眼了,该井正好处于两座沙丘之间,狂风从沙丘的豁口处倒灌而来,眼前只见灰蒙蒙一片。
天设地造的“风口”。
鬼斧神工的“风口”。
阿国的当地雇员坐在车里迟迟迈不出腿。现场甲方监督不停摇着头说:“Bad place,Nowork here!”
现场静得只有风的声音和沙的声音。一群人齐刷刷地站了出来,一面旗帜迎风飘扬。他们蒙上面巾硬顶着风沙开始卸车安装。一天的劳作下来,身上只要有孔的地方和褶皱处都灌满了黄沙,用手指掏掏耳朵都能“挖”出沙来。现场的阿方员工竖起大拇指说:“你们中石化人真是比我们沙漠里长大的还厉害!”此次提前3天完成搬迁任务。
旗帜还在,旗杆深深地扎下了根。
这里的风是用来吹旗帜的。
这里的旗帜是用来展开给风看的。
撒哈拉有着更为特殊的考验,有叫“烤”验。最高气温高达40°C到70°C。“烤验”着户外作业人员的意志。人就是站着不动往往也受不了。在烈日下检修设备成了一项苦差事,设备面板就像烫手的山芋,手一接触就粘连到一起。人趴上去就仿佛煎“铁板烧”一样。拿条毡布往上一垫,人再趴到毡布上做设备保养。热得实在受不了,就往头上浇凉水继续干活。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像一幅地图。
“看看,像哪里?”
“像江汉!”
“还是像撒哈拉!”大伙儿瞅着看,说哪哪像,说哪不像,哪儿都不像。
8月初,正午气温高达55°C,234队正往OMZ801井搬迁作业。强烈的阳光辐射在设备的面板上发出炫目的光芒。泥浆罐上蒸汽腾腾,夹杂着刺鼻的味道,熏得人睁不开眼。讲条件吗?平台经理兼突击队长首当其冲带领突击队员们爬进了泥浆罐进行清罐作业,密封的罐体仿佛一个大蒸笼,大伙儿全身湿漉漉的,衣服沾满了泥浆药品,混合着汗液渗透进皮肤里生疼,大家十五分钟一轮换。作业结束后,他们自嘲道:每天都这样蒸蒸免费“桑拿”也不错啊!以后回国了就没有这样的“福利”,恐怕还不习惯呢。OMZ801井施工比甲方预计提前7.48天,获得了来自甲方总部的表扬信。
表扬,意味着什么?他们比谁都知道,那是认可,那是为下一个项目积攒分值。在阿尔及利亚,井场处在沙漠腹地,施工和住宿处分开,每个区域两个足球场大小。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以铁丝防护网围着辅以岗亭及带枪士兵的守卫——这就是他们几个月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要离开这一围城,必须有荷枪实弹的士兵护送。于是上网成为大家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途径。但是荒漠井场地处偏远,网速往往不给力,几百KB的速度二三十人分,邮件长时间显示“发送失败”,QQ能发出消息则要谢天谢地了。对常年在外的石油人来说,这些外在的艰苦还可以忍受,最难扛的,是对家人的思念。突击队员马垒兵的孩子得了重感冒,那一阵为了宽慰在家的妻儿,他下班后总是拿着手机在井场四处找信号,通常都是连打十几个网络电话都无法接通。好不容易通了,在轰隆隆的钻机声中没说两句,信号又断了。“老婆在家里既当爹又当妈,老人年龄大了,孩子都是她一人带。”逢年过节忙完了公事,才想起给家人打电话,一看时间已是三更半夜。公司领导慰问家属时,总会听到“我爸爸在国外上班,他会忙完了回来陪我”“我儿子是一名钻井工人,这样的工作就必须坚守岗位,我们会照顾好自己,不给孩子拖后腿”这样的话语。
在沙漠里石头都可以风化成沙子,但沙漠不拒绝生命。臭柏,难道是身处沙漠的精神图腾?我问DX101队两个新分来的大学生怎么看撒哈拉的艰苦,他们充满自信和阳光,“年轻人要给自己攒点人生的本钱,先要找点苦吃。心中有了绿洲就不惧怕撒哈拉!”这就是石油新生代面对艰苦的“绿洲观”。
出国了,你可以点赞他们的意志,惊叹他们有极强的生命力,赞美他们的业绩,但不要羡慕他们“海外经历”。
“钻机少,我们必须拔尖!”原巴基斯坦项目部刘彪经理说。只有一台钻机的巴基斯坦项目部,在该国保有48台钻机的钻井市场、极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显得“势单力薄”,却被巴基斯坦国家石油列为“最优质和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承担重要、重点井位施工。刘彪知道,只有主动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抓住市场这个根。
巴基斯坦的公共安全形势堪忧。恐爆有时就像流星雨防不胜防。一次普通的井队搬迁就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搬卸要防,车过集镇高度警惕,眼观六路加大油门急驶如风。十年来,未发生公共安全事件,钻井近30口,从塔尔沙漠打到苏克尔区块,最艰难的2014年,低油价时全球油公司几乎按下暂停键,江汉海外只有巴基斯坦一台钻井在挣“口粮”。149队海外最后一面旗帜不能倒,也是最后一面没有倒下的旗帜。
2017年6月,甲方组织对BHAMBHRA—1井进行取芯作业前起出受损钻头,甲方决定下强磁加捞杯组合清洁井底。巴基斯坦项目部认为此方案不妥,坚持采用常规钻具三牙轮钻头加捞杯清洁井底方案。
方案实施后,顺利进行了两筒取芯作业,取芯进尺18米,岩芯长18米,收获率100%,甲方竖起大拇指感谢巴基斯坦项目部的支持。
“今后甲方监督的错误指令,你们可以拒绝。”业主从此完全信任该项目部的工作质量。2018年,巴基斯坦项目部连续两年与业主续签了年度合同。
终于有人问我们了。
终于有人听你的意见了。
我们终于可以讲话了。
终于有人按我们的方案实施了。
终于被认可了。
因为你行,你就不会被埋没。
张宇烽:在海外打拼10年,我只干过机械师一个岗位;上万次维护,我心里只有尽职这个念头。每当设备欢畅地轰鸣,我会感到无比踏实。同事们的信任是对我的最大褒奖。
赛德是078队的一名巴基斯坦籍的带班队长。最近几天有点烦,不,应该说是从3月17日078队开始执行搬迁任务起,麻烦就已经找上了赛德。
这支队伍是2018年10月新组建的,员工66人,这次搬迁任务也应该是该队的“出场首秀”。赛德来到井场,现场早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卸车的卸车,安装的安装,这一眼望去全是“大胡子”,却连一个中方人员也没看到。罢工了?这太阳可是从西边出呢,过去都是中方的先锋队、突击队冲在前,干在前,这人呢?原来078队的首口施工井位于巴国开普省北部山区,该区块与阿富汗接壤,当地公共安全形势比较严重,临时决定所有中方人员需取得巴政府石油特许权总理事开具的安全许可才允许进入现场,且资格审核十分严格,中方人员因此前期不能及时参与搬迁工作,只能全部依靠巴籍员工,其间中方人员只能靠手机“远程协助”,但是山区信号不畅,与项目部的联络一直时断时续,这才有了赛德的“烦事”。078队所有钻机设备都是从国内配套跨海运来。2月10日才抵达卡拉奇港临时货场,本次搬迁路线跨越巴国南北近1400公里,山区路况弯多坡陡,又时值当地雨季,道路湿滑,当地公共安全局势严峻,巴方新员工又缺乏搬迁经验,只能远程指导操作。078队“出场首秀”就遭遇“下船威”。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搬迁方案,为了方便远程指导及现场操作,他们决定优先运输安装步骤较为简单的大件设备。为了保障搬迁安全,机组安全员杜瑞彬爬上每辆车细致检查设备稳固情况,对押车的巴籍员工司机反复交代注意事项。终于,经过9天的艰难跋涉,搬迁设备于3月25日陆续运抵井场。此时,中方10名员工的安全许可证也办理完毕,于3月28日抵达井场。4月5日成功通过了甲方的钻前验收,顺利开钻。
平台经理张全友深有感触:“这次搬迁是中外员工互信合作实现共赢的很好例证,若是因等待中方人员而延误工期,整个机组都会受到影响,还是要彼此充分信任,相融互促才能共谋发展。”
其实,这些巴铁啊,我们不在场,他们也能独当一面,也争先恐后,也比学赶帮超。巴铁这个“铁”即是铁杆的“铁”,还会不会是“铁人”的“铁”呢。
开钻那天,078队的中外员工在钻塔下合影留念,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都是铁人!”
洋劳模贝拉的圈红、萨巴拉小学的联谊、江汉幸福村的坚守、纳哈咻的疫情顶班……这些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无不闪烁出中国文化迷人的光芒。
安第斯山西坡的巴巴奥约河,向南流经潮湿低地,再向南流入太平洋瓜亚基尔湾,形成瓜亚基河三角洲和河口湾。常见的棕榈、箭树共同点缀这个“赤道之国”少有的湿地,井架、油罐车、油区隔离带以及衣着红蓝工装不同肤色的石油人,是这方水土最醒目的工业元素。
微信朋友圈在中国是再常见不过的社交工具,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厄瓜多尔908机组的海外将士每天休息时刷一刷朋友圈,看看国内新闻和家人、朋友近况,偶尔刷到开心的事或关心的人,也会点赞支持。久而久之,就连当地外籍雇员们也都知道了大名鼎鼎的朋友圈,也纷纷下载软件建立机组朋友圈,也学会了“点赞”。908机组的带班队长贝拉就经常出现在圈里:“我们都是靠公司才有饭吃,要像经营家庭一样对待工作。”一身正能量的贝拉收获的点赞最多,项目部朋友私底下叫他“大拇指”队长,甚至他还被中石化集团公司“点了赞”。国际合作公司每次在公众号里推送公司新闻、公司文化,外籍雇员们也很关注:师带徒、比学赶帮超、评优选模等也都成了流行语,贝拉在朋友圈里一冒泡就热闹起来:“我就要像养孩子一样,为队伍培养接班人。”接班人,这是中国人的常用词,贝拉用得得心应手。贝拉是老队长,年龄偏大,他带着徒弟站在站台上正进行下钻作业。正在值班巡井的平台经理见了关切问道:“怎么是你站井口?现在岁数大了,要注意点身体,这些体力活让班组的小伙子干嘛!”贝拉给出个“谢谢”的表情包,回复平台经理:ML来机组快满一年了,马上要晋级考核,现在是关键时刻。大家在朋友群里看完他们的对话,纷纷为贝拉竖起大拇指点赞。贝拉还被中石化集团公司评为劳模,他带出的徒弟已有两人成了机组的司钻。
他干过司钻。有一天他的徒弟成了带班队长,那可称得上真正的“接班人”。
沙伊尔高中毕业就径直找到了“江汉幸福村”。说是“村”,其实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阿根廷的项目部基地,9栋野营房被围墙圈在不足1万平方米的足球场地里。沙米尔要找的人叫刘晓铭。8年前,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阿根廷钻井队在当地打井。该井距离萨巴拉小镇50公里。一次,项目部安全员去当地政府递交资料,无意中发现镇上的小学条件十分简陋,建议项目部伸出援手在该校开展“献爱心、传友谊”活动。这想法得到了项目部的支持。他们决定为孩子挑选一批文具用品。平台经理刘晓铭和安全员玛利亚将礼物送到了学校。正是放假,校长既感动又有些遗憾地说:“要是孩子们都在,非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不可。”一周后,钻井队已经搬迁到另外一个区块打井,接到了校长热情的邀约。学校特意布置出喜庆的“中外大联欢”现场,刘晓铭在活动中介绍了中国孩子“手拉手”“献爱心”“志愿者”等活动,也希望萨巴拉小学越办越好,学生们将来也可以做一名石油工人,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项目部欢迎大家加盟。
“长大后,我也要当石油工人。”学生代表沙伊尔眨巴着眼睛认真地说。
回到项目部,当刘晓铭用手机放这段视频时,中方员工十分激动:“下次去那个区块打井,肯定还要再去看看。看看沙伊尔!”这些文具用品可谓“礼轻情意重”,当这些“中国礼物”陪伴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时,孩子们会想什么呢?
这不,已是壮小伙子的沙伊尔来了。
纳哈咻是厄瓜多尔项目部的一位外籍井口工。之前在欧美石油公司干过,由于离家比较远,他就应聘到了江汉工程厄瓜多尔项目。刚招进机组热情不高,牢骚抱怨不断,认为现在的雇主哪哪都比不上以前的老雇主。
2017年10月2日早上,纳哈咻接完电话,左手时不时做出无赖的手势。原来,刚下夜班的纳哈咻接到医院通知,他孩子病危。工区位置偏远,与最近的科拉市又隔一条河。平台经理张飞及时协调到一艘应急救援快艇,又从兜里掏出150美元给纳哈咻,敦促他快上船:“快走吧,到了科拉搭出租车回去,这样快些。”纳哈咻有3个孩子,就靠他一人的收入,家里比较困难。机组中方人员率先提出为他捐款共渡难关。项目部、甲方监督、助理和机组外籍员工也都积极响应。纳哈咻接到这笔爱心捐款流泪了。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转好,他就提前一个星期赶到机组上班。“我影响了机组的工作,我要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从此,纳哈咻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抱怨,工作中下力气,肯吃苦,还积极向中方员工主动请教学习。他进步很快,逐步从一名普通场地工晋升为井口工,还被纳入了项目部的外籍员工人才库。
2020年4月26日,纳哈咻所在的907队打响了工区16支队伍复工复产的第一枪。2022年8月28日,纳哈咻轮休的日子到了,他主动要求留下来,说,疫情这几年,机组里还有中国朋友没回国休假,我替他们顶班。
“你的好意我理解,我们对外籍员工有一套管理制度,你休息是制度,不休息是破坏制度啊!你也有两个星期没回家了,明天回家吧。”平台经理真诚地对他说。
Sinopec191机组顺利开钻
纳哈咻愣愣地立在那里,他肯定有点不服气,他一直把机组当作了家。每年春节团年,他也跟着机组中方员工唱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这里就是我的家呀,留在“家”里怎么就是破坏制度了呢?
阿根廷项目部基地有几处能移动的“菜地”。那菜地随季节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那片白生生的盐碱地上寸草不生,怎么能长出五颜六色的蔬菜呢?
“提篮小买,哎哎哎,哎”,胡志勇出门总会哼上《红灯记》里的西皮二黄。他是阿根廷项目部基地管理员,每隔一周都会到30公里外的城区采买生活物资。当地蔬菜品种单一,超市里土豆、洋葱最多,一般的蔬菜很难买到,萝卜更是少见。一天晚上,胡志勇与妻子、女儿视频,看到家人正在吃萝卜炖肉和丝瓜炒蛋,嘴里馋馋的,心想若能在阿根廷吃上这道家乡菜该多好啊!
买不来,能不能种出来呢?物资管理专员萨利波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萝卜种子。基地附近是一片含酸性的盐碱地,为了能种出萝卜,就得先改良土壤。他用泡沫箱子、塑料桶底凿孔,给里面装满附有白色盐碱结晶的土壤,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再把土壤翻松晾晒,每天重复一次,最后将枯枝烧了沤肥,半个月后盐碱地改良成了中性泥土。播种、浇水、施肥,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种子发芽了没有。嫩芽长出来了,没过几天挺不过四五十度的高温,蔫了。再培土、播种、浇水、施肥,小心翼翼地把“菜地”搬到树荫下,屋檐下,终于一棵棵嫩芽破土而出。他用同样的方法,还种活了白菜、丝瓜、西红柿、黄瓜、小葱,项目部基地有了自己的菜园子。
萨利波笑了,这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劳。绿茵茵的萝卜长势喜人。胡志勇决定给大家做一道大菜:萝卜炖排骨。萨利波也忙前忙后,胡志勇把这道菜拍照分享给家里人。
“你好这一口,同事也好这一口吗?”妻子在视频里问。
“我们都好这一口!”萨利波和同事对着视频齐声回答道。
“我可是花了几个月时间种的,花了不少功夫,能不好吃吗?一个人在基地工作,闲暇时种种蔬菜,真能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呢,也能治治乡愁,一个人在这里就没那么孤单了!”胡志勇和他的同事们吃着家乡菜,似乎也咀嚼到了家乡的味道。
当然,萨利波的种子最最重要。
如今,胡志勇出门采买时把“提篮小买”的西皮二黄换成了《南泥湾》里的“花篮的花儿香”小调,一路哼唱着。